《太空救援》:「最不真實」的俄式太空,絕地求生的英雄基友
根據真實事件改編,是《太空救援》這部電影的重要看點之一。
但是有時卻會很齣戲,第一次看這麼過時,這麼粗糲的俄式太空片,反而覺得有點「不真實」。
說到底,都是被那一幫子好萊塢太空片給慣的。
以前看的太空片,故事都是在近未來。空間站面積超大,裡面什麼健身房啊淋浴間啊個人卧室啊一應俱全,主角沒事還可以在裡面調調情談談戀愛。
想家了隨時上線,視頻聊天,管你天上天下,也能面對面。
出去執行任務,宇航服一個個都溜光瓦亮,時尚時尚最時尚,傻瓜式觸屏操作,有啥消息一看液晶屏,賊拉方便直觀。
這才是符合認知,正常的太空的樣子嘛。
你再看看《太空救援》。
記著,當時是1985年。
所以空間站面積賊小,倆人活動那塊地兒都不好轉身;
所以宇航員和地面只能隔一段時間語音通話,每次只能說簡練的說重點;
所以宇航服看起來又丑又糙,上面還都是亂七八糟的儀錶,一點設計感都沒有;電腦都還又笨又蠢,屏幕還是原諒色,一出倉地面就抓瞎,只能靠著宇航員的描述和黑白照片才能確定故障位置。
那可是30多年前,沒有手機,沒有互聯網,沒有社交媒體的年代,當然是顯得又老又舊。
可就是在這樣老舊的年代,靠著這麼「原始」的設備,就把人送上了太空,就建起了空間站,還能在上面講葷段子,開玩笑……
對於小民這樣85年還不存在的人來說,80年代的印象應該是粗布衣服,剛吃飽飯,自行車,白襯衫,喇叭褲……啥啥啥,你和我說美蘇那時候就在天上斗得不可開交?空間站不僅能住人都能住小強了?
在書上看是一回事,在熒幕上看是另一回事。
這個設定真實的都有點魔幻了,得喘口氣,慢慢接受。
好基友的太空救贖
話說回來,不得不承認,這個事件天生就是好劇本。太空片是熱點不說,宇航員+工程師的主角搭配,正好符合當下流行的好基友拯救世界的Bromance設定,稍微加工一下,就是個吸引人的好故事。
費奧多羅夫,能力者,宇航員,經驗豐富,有勇有謀,不按常理出牌,喜歡冒險,因為一次任務失誤而被強令退役,然而心中一直還有著對於太空的眷戀;
維克托,輔助者,工程師,禮炮7號空間站的設計者,之前雖然一直體檢合格,但是從沒有上過太空,估計心裏面也是憋著一股氣。
兩人的在地上的生活其實很不錯,工作穩定,家庭和睦,老婆都還賊漂亮;但是明顯心裡失意,關於太空的心結一直都解不開。
禮炮7號的危機,正好給了兩人一個正名的機會。
一個是比誰都了解空間站的設計者,一個是別人都不行只有他行的冒險家,兩個人就這樣組隊,開始了太空旅程。
之後的劇情基本按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路子走,先是水,再是火,然後是氣,最後是空間站上的一根刺。
空間站上的刺拔掉了,又能滿血繼續服役;兩人絕境重生,還成為了蘇聯英雄,關於家庭,關於事業的毛刺,想必也能磨平了吧。
利益天平上的博弈
《太空救援》的這個任務,牽扯到三個方面:國家榮譽,太空事業及個人安危。
影片中,國家榮譽毋庸置疑是第一位的,而在確保國家榮譽的前提下,太空事業和個人安危如何取捨,構成了推動情節的主要矛盾。
上層的表態簡單粗暴,放棄太空事業,知道毛病出在哪兒了讓宇航員趕緊回來,空間站炸了了事。
項目主管查亞無比矛盾,作為科研工作者,放不下太空事業;作為朝夕相處的朋友,同事,又放不下宇航員的安危。兩難之際,天上兩位好基友的表態給了他極大的信心,成為了主角二人組行動的堅實後盾。
兩位好基友其實是最貪心的,地下還有等著自己的人們,當然不能就這樣狗帶,但是空間站凝結著團隊的心血,又豈能輕言放棄。到了最後,一生一死當然是最保險的方法,可是誰又忍心獨活?
什麼都想要,什麼都不放手,終於走到了最後,全贏或全輸的決戰時刻。
成了,皆大歡喜;敗了,國家榮譽,太空事業,個人安危,一切盡失。
經典三幕式的大結局,英雄主義的集中呈現。我們當然知道最後那個鐵管一定會被敲掉,然而中間的敲擊過程還是看得緊張不已。
太空的極端情境下,人太過於脆弱和渺小,簡單的捶打動作,都那麼費力。
所以也才那麼有力。
製作上,劇本明顯有著好萊塢三幕式的框架,成熟規矩,雖然有關於社會,體制,心理問題的探究,但都是淺嘗輒止,不過作為一部成本並不算高的商業片,能做出這樣的質感和效果,已經是水準之上了。
配樂尤其值得一提,太空中的收音機配樂也是亮點,對於俄羅斯人來說應該有梗和情懷在裡面吧,但是我們就get不到了。不過整體上大氣昂揚,與電影主題相得益彰。
最後附送個小彩蛋,地面指揮官代號Zarya,是前蘇聯的一個地名,也是……守望先鋒里毛妹的名字。
- 裡面的妹子是真好看,小女孩也可愛,不過他們是不是對我們的播音員有什麼誤解,那麼胖……
- 小細節有趣,拿蘇聯人不怕冷自嘲,偷帶酒到太空,在太空中調戲女宇航員……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