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後怎麼吃才能預防高血糖?
在懷孕後期,由於食量的增加和體力活動的減少,餐後血糖的控制難度增大,患妊娠糖尿病的情況十分常見。
目前在我國,妊娠糖尿病已經成為威脅母子健康的重要問題。如果在孕期發生妊娠糖尿病,對胎兒的健康是一個極大的隱患。
從母親的角度來說,即便生育之後血糖指標恢復正常,未來患糖尿病的風險也會幾倍到十幾倍地高於正常人。
孕婦控制血糖主要是從控制總能量、提高食物飽腹感、降低血糖負荷(GL)、降低食物的餐後血糖波動這幾個方面入手。
對於血糖高的准媽媽來說,主要的飲食調整措施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選擇低糖食物
選擇低血糖反應(低血糖指數即低GI值)的主食食材。避免食用過多由精白米、精白麵粉製作的主食,而部分改為用全谷雜糧和澱粉、豆類製作的主食。
比如把大米飯換成大米小米燕麥飯,把白饅頭換成添加小麥胚芽和大豆粉的全麥饅頭,把白米粥換成紅豆紫米糙米粥等等。
這樣可以在供應充足碳水化合物的同時,把餐後血糖反應降下來。同時,這個措施還能大幅度提升B族維生素和鉀元素的攝入量,並且能供應更多的膳食纖維,幫助預防孕後期的便秘問題。
多吃綠葉蔬菜
選擇大量的綠葉蔬菜,最好在吃主食之前食用。日本在糖尿病患者中進行的研究證明,在用餐時先吃較多的蔬菜,然後一口飯一口菜地配合著吃,要比上來就吃米飯更有利於控制血糖波動。
綠葉蔬菜不僅富含維生素B2、葉酸、維生素K、鈣、鎂和膳食纖維,還含有大量類黃酮物質,而且烹熟之後飽腹感仍然很強。
蘑菇、香菇、木耳等菌類蔬菜雖然不及綠葉蔬菜的營養素全面,但在增強飽腹感方面也有很好的效果,可以和綠葉菜配合食用。
增加魚豆蛋奶
奶類、蛋類、魚肉、豆製品都是富含優質蛋白質的食物,較多的蛋白質有利於延緩消化速度,與主食配合食用可以提升飽腹感。
碳水化合物有節約蛋白質的作用,主食和蛋白質食物搭配食用的做法,也能保證在食量下降的情況下,優質蛋白質食物能得到充分利用,更好的促進胎兒生長發育。
另外奶類中蛋白質、鈣和魚類中所含的ω-3脂肪酸都有利於改善血糖控制能力。
限制油脂攝入
油脂雖然本身不會變成血糖,但很多研究發現,攝入大量的油脂卻會降低胰島素敏感性。
要遠離煎炸食物和添加大量油脂製作的面點和糕點,使用不粘鍋烹調,可以減少菜肴中的烹調油用量。
日常炒菜油主要是富含ω-6脂肪酸,並不是胎兒發育所急需的ω-3脂肪酸。多數准媽媽自己身上就存有過多的脂肪,足夠替代炒菜油來供應給胎兒。
建議炒菜油優先使用茶籽油和橄欖油,因為和玉米油、大豆油之類的高ω-6脂肪酸的油脂相比,富含單不飽和脂肪酸的茶籽油和橄欖油更有利於血糖控制。
限制高糖食物
避免食用甜食、甜飲料和麵包、餅乾、曲奇、酥點等大部分焙烤食品,即便是號稱「無糖」也不要選擇。
精白澱粉和糖會升高血糖,而即便加的是阿斯巴甜、木糖醇或麥芽糖醇來增甜,也不能解決其中含有大量精白澱粉和大量脂肪的事實,而這兩者都對控制血糖不利。
減少水果攝入
水果是有利於健康的食物,但有些准媽媽聽說水果能讓寶寶皮膚白,每天吃1kg水果,這是不利於健康的。多數水果的血糖指數不及白米白面高,但卻會帶來額外的糖分。
水果中的蛋白質含量很低,如果吃很多水果而減少主食,則不利於蛋白質供應;如果吃很多水果而不減少主食,則過多的糖不利於控制血糖。所以建議水果每天攝取250g,優先選擇血糖反應較低的蘋果、桃子、草莓、獼猴桃、橙子等品種。
保持食物原味
食物烹調時保持一點咀嚼感,主食不要蒸煮得太過軟爛,也不要打糊、打漿、榨汁食用。雜糧打糊、蔬菜打漿、水果榨汁等處理會讓食物過於容易消化吸收,消化後產生的葡萄糖會快速進入血液,必然帶來餐後血糖上升速度加快的結果。
如果你能夠按以上標準養成好的飲食習慣,就可以控制好血糖水平。不僅在妊娠期,在以後的生活當中,也能有效地控制血糖和降低患上糖尿病的危險。
推薦閱讀:
※我的孕期生活(三):小煩惱+大期待的孕晚期(2017.12-2018.03)
※做試管嬰兒,有多痛苦?分享經歷者的心路歷程,真的是不容易!
※懷孕以後莫名其妙就開始打呼嚕了該怎麼辦?
※堅持母乳卻差點害了寶寶,好媽媽不用這樣來證明!
※造成女性不孕的剋星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