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夢想的故步自封與殘酷的稀缺現實

前言:文字很短,受上文的啟發而寫,主要對於人的世界觀的一種剖析,以及其衍生行為。

(1)人們的需求從外界之中獲得滿足,這是唯物主義的體現,其外在表現是「產權」,即「領地」意識。

(2)唯物主義下的知識(真理)被拆分,無論怎樣人們的對於知識的認識始終是片面的,這樣做的目的是能夠更有效率的將知識用於物質的表達(因為世界在有限的時空也是片面的)。

人的靈性是獨立的,所以殘缺的知識(真理)並不與人(獨立)的靈性相互呼應,故而不能形成抽象邏輯與自然邏輯的反饋關係(理想邏輯)。反而,(1)和(2)形成了一種反饋循環,即人們認識知識愈片面,人們就愈來愈依賴於外界對於自己的滿足,所以對於物質的依賴也就愈明顯。

這就是,自己經常講的「故步自封」,所以當外界的約束(資源稀缺)不能滿足其(需求的)供給之時,一方面當然是人們會尋求替代,不過如果替代遠遠不能勝任其需求之時,投機和破壞秩序的活動就像瘟疫一樣蔓延開來。

所以,當你看到一個社會的收入分配在瘋狂擴大之時,你不應該局限於其分配製度,而你所應該思考的是其富豪的有意識掠奪財富。why?貧富懸殊不斷擴大的本質原因是社會財富創造愈來愈缺乏活力,意味著新生血液越少,所以對於財富的佔有意識便愈來愈明顯。所以,一個國家跌入中等收入陷阱,實際上就會出現人力不可逆轉的下跌,因為它在經歷著(1)和(2)的不斷循壞反饋。

是時候,是自己將事物的一般結構進行簡單的總結。事物擁有著一般邏輯,事物對於我們不同,在於我們的視野不同,視野不同能夠反映到,人們對於現實的不盡相同的反饋,即系統結構。

第一層:全理論與全實踐的反饋,超越了人的時空性。

第二層:人的抽象和外界存在的反饋。

第三層:純的外部反饋,依靠純外界,即是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相互反饋成長。

我們是停留在第二層和第三層,第二層的時空局限性導致,其思維的邊際性,如為什麼得不到才是最想要的,失去之後才後悔莫及。第三層則是社會的主要形式,人們的需求形式—依靠外界獲得需求,它是系統在中心,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人和外界膨脹的複雜化。當你看著物種的滅絕速度超過想像,人和自然(動物)的關係變得愈來愈畸形,這實際上是你作為一名普通生物,殘留下的自然本能,所以你要反抗。形勢是這個世界是以人的外在需求為中心,進行的重新構建,直至這個系統的膨脹(線)速度小於其理論的(角)速度,這種壓力才會向內傳遞,逐漸構建人的抽象性和存在性的系統(反饋)。

推薦閱讀:

「白話」哲學(一)
世界觀,方法論,價值觀
【西哲】古希臘城邦——共同體中的人(2)、古代印度思想、古代中國思想概述
萬物皆道【七】
《理與人》里我所無法接受的論述,望指教。

TAG:哲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