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大豆進口下降13.6%,中國停止購買美國大豆,咱們的後手在哪裡?
5月8日,據海關總署公布數據,4月份,中國進口大豆692萬噸,相較於2017年4月的810萬噸同比較少13.6%。
這個數據是相當可觀的,要知道今年一季度,也就是1-3月,中國進口大豆1957萬噸,還增加了0.2%。這13.6%的減少可以說是突發情況,全因中美貿易戰而起。
而減少的進口量大都來自美國,美國農業部數據顯示,截至 4 月 26 日,中國已經取消了約 13 萬噸美國大豆採購訂單。
財聯社5月3日報道,全球最大油籽加工商Bunge行政總裁SorenSchroder表示,中國基本上已停止購買美國大豆。Bunge行政總裁稱,中國目前主要從加拿大及巴西進口大豆。而自中國計劃對美國農產品徵收25%進口關稅後,市場已停止進行相關的買賣以等待措施生效,相信這個情況很可能會持續下去。
大豆進口的減少意味著,中國大豆進口或將出現十五年的來首次下降。
國家糧油信息中心數據顯示,中國2018/19年度預計進口量為9500萬噸,較上年度減少100萬噸。大豆缺口將有本國補足,大豆面積將同比增長8.8%,至847萬公頃;產量預計在1580萬噸,同比增長8.6%。
大豆增產的地方正是在東北,近日,吉林省、黑龍江省相繼緊急下發文件,要求擴大大豆種植面積。
長春市農業委員會官網顯示,4月28日長春市農委下發《關於迅速落實2018年大豆種植面積任務的緊急通知》,提出「將擴大大豆種植面積作為當前農業生產的首要政治任務」。
黑龍江省農業委員會日前召開專題會議,向省內各市下達了2018年全省擴種大豆及新增耕地輪作試點任務表。4月29日,黑龍江省也下發了《關於擴大全省大豆種植面積的緊急通知》。
根據公開信息顯示,國家下達黑龍江省今年新增500萬畝大豆面積,並在已安排1150萬畝輪作試點基礎上,再新增200萬畝耕地輪作試點擴種大豆。
對於一年一熟的東北地區來講,所謂「輪作」,一般是指玉米與大豆的輪作倒茬種植,為了補償農民當年不種玉米的損失,國家給參與輪作試點的農戶一定補貼。
目前,相關任務已經傳達至市級政府。
4月30日,黑河市政府召開了擴大大豆種植面積和耕地輪作休耕試點工作會議。會議要求,原則上每畝大豆生產者補貼標準高於玉米生產者補貼標準100元以上,即大豆生產者每畝補貼達到200元以上,玉米生產者補貼100元左右。
黑龍江黑河市的大豆種植面積佔全國大豆總面積的六分之一左右,是全國大豆種植面積最大、總產量最高的地級市。
擴大大豆種植面積並不是沒有代價,東北的玉米產量肯定會因此減少。
但總體來說還是利大於弊,而且咱們早就應該這麼幹了。
中國是一個人多地少的國家,人均耕地面積僅僅1.4畝,意味著緊靠中國自己的耕地是不可能滿足中國人全部的糧食需求。這就需要我們做出取捨——什麼糧食多種,什麼糧食少種。
現在,中國施行嚴格的糧食安全政策,口糧上要救絕對安全,大米、小麥、玉米三大主糧的自給率常年保持在97%以上。
而大豆因為畝產遠低於玉米,再加上被分類成了油料作物,自給率已經降到15%以下。
雖然主糧完全自給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國家安全,但一邊倒地放縱大豆進口其實是在損害中國的利益。
從大豆全球出口的數據來看,美洲兩國:美國、巴西幾乎壟斷了全球市場。
從進口看,中國進口了全球大豆出口量的6成,高度依賴巴西與美國。目前最大的進口來源是巴西,佔到進口總量的一半左右,其次是美國,兩者合計佔據中國超過八成的進口量。
由於大豆出口存在高度壟斷的特徵,這意味著中國大豆進口受制於巴西與美國,這兩家一家禁運就能讓中國傷筋動骨,糧食上反而是不安全的。
而且,國際市場上,南北美洲在大豆供應上大體呈現季節互補。
美洲三國的大豆收穫期時間表:
美國:10~11月期間;巴西:3~5月期間;銷售季節按南北美的氣候條件,美國一般是當年10月到次年3月,巴西為4月到9月。
因此,在貿易戰中,針對美國的限制政策造成的市場缺口,並沒有其他北半球國家能夠補足。即使轉用巴西、阿根廷的供應來填補,對整個大豆的全球運輸、存儲體系都是一次壓力不低的挑戰。
於是,我們擴大了東北大豆種植面積,這意味著,對於貿易戰帶來的美國大豆缺口,中國已經準備好自己承擔。
問題來了,玉米的糧食安全怎麼辦呢?
其實,減少大豆進口,增加玉米進口,對於中國來說反而更加安全。這是國際玉米市場的市場性質決定的。
從大豆全球出口的數據來看,國際玉米市場並不存在少數國家的壟斷現象,北美、南美、歐洲都有大量的玉米出口。
中國不用擔心因為少數國家的制裁而買不到玉米。考慮到中國的玉米進口量還不到國際玉米市場的3%,還有很大的安全空間。
按照這個思路,中國其實還可以放鬆對小麥、大米的進口。
相較於大豆、玉米,小麥的出口更加分散,而且出口大國中俄羅斯、哈薩克都是咱們的鄰國,這兩國分別佔據國際小麥出口的12%和2%。
進口數據上,中國的小麥進口量僅佔全球出口的2.5%,也就是說即使發生最壞的情況,中國也能夠依靠鄰國滿足小麥的需要,擴大進口的安全餘地很大。
而在所有的糧食中,大米是最適合放鬆限制的。
首先,國際市場上,大米的出口國大都在中國周邊。
巴基斯坦是中國的鐵杆,印度、緬甸是中國的鄰國,泰國、越南、柬埔寨在南海周圍,這六個國家合計佔據國際大米市場的75%。
其次,相較於大豆要從美洲運輸,大米進口距離近,更不容易被美國軍艦封鎖。
再加上南海人工島嶼的建設逐漸完善,中國有能力保證南海航線的安全,大米的糧食安全也就有了保證。
據美國全國廣播公司(CNBC)當地時間5月3日引述美國情報消息人士消息稱,中國已在南海的三個前哨基地,部署了反艦導彈和地對空導彈系統。若獲得證實,這將是中國首次在南沙群島部署導彈。
CNBC引述匿名消息人士報道,根據美國的情報評估,這些導彈是在過去30天內,移送到永暑礁、渚碧礁和美濟礁。
第三,大米恰好是東北的優勢作物,而且大規模種植在集體農場。
集體農場意味著,作物種植可以使用政策調節,中國能夠在不影響普通農民的情況下,將大米改種大豆。
而且,緊跟政策的集體農場使中國政府有能力隨行就市,根據貿易環境、國際糧食市場的變化自由切換大米、玉米、大豆的種植面積。這將大大提高中國在國際糧食市場的博弈地位。
從中美貿易談判的結果看,中美貿易戰還將繼續,糧食牌會持續成為中美博弈的一個重點,大豆的糧食安全問題也愈發不可忽視。
現在,中美的實力差距也在10年、20年里有了巨大改變,此前對玉米、大米、小麥三大主糧一邊倒糧食政策已經顯得不合時宜。
應對來自美國的貿易挑戰,中國有能力也有必要調整糧食政策,優化糧食布局,使我們的糧食進口更加安全,更加合理。
推薦閱讀:
※「朋友」之間的拳頭,就該這樣打!
※馬雲華爾街日報寫文給美國人科普經濟學:貿易逆差對美國不是壞事啊!
※中興損失5000億,中國消費者將蘋果歸零 | 陳經
※中美貿易大戰在即,有哪些文化產業會受波及?
※中美貿易戰,如何避免財產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