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亞裔的社會地位真的比黑人還低?
來源:公眾號【海外眼】
美國,常常以社會包容著稱於世,自詡是「各種族的大熔爐」。而真正去到美國的新移民卻常常迷失了自我,因為文化差異、種族身份的認同,找不到自己在美國社會中的位置。
不得不說,不光中國人,整個亞裔在美國的地位都沒有想像中那麼高。甚至有一種說法,亞裔社會地位比黑人還低很多。
曾經,一名印度小哥為了以低分進入美國高等學府,把自己剃成光頭、剪掉睫毛偽裝成黑人,成功矇混過關,引起網路熱議,可以稱得上「美國版的為了高考改戶口」。
後來他把自己的經歷寫成書,還接受了CNN專訪,在採訪中爆料,在哈佛大學近一半的少數族裔中,大部分人比「阿拉斯加的冬天還白」。
這只是美國亞裔種族問題的一個折射。
就連國際影后章子怡都說,「我沒有拍那麼多好萊塢影片,因為他們給的角色實在是太表面化了,但凡有一點內容的話,他們寧可給黑人演員」。
的確,好萊塢的大IP,膚色搭配總是傾向於一黑一白的經典奧利奧配色。白人的角色剩下的給黑人,黑人挑完了輪到亞裔,於是很多亞裔角色都流於表面、臉譜化,也造成了老美對黃種人的刻板印象。
她還談到,「而且對於亞洲演員,錢會減半,他們會給你很低的薪勞,憑什麼我們要變成廉價的勞動力呢?我有時候也咽不下這口氣。」
那麼為什麼會造成亞裔地位不如黑人這種局面呢?
一方面確實有中西文化差異,有人談到華人太內斂,不敢爭搶地位。不過這也是表象。你說,學校里開跑車拆消聲器的留學生內斂么?華人大姐掏出槍來噹噹當打死搶劫犯,不敢惹事么?
關鍵問題還是人太少,而且大都居住在深藍州,對兩黨都沒有利用價值,兩黨都不需要華人的選票,自然社會地位不高。
在美國的政治體制下,要想讓人看重你、拉攏你給你好處,就必須要有能傷害他的實力(參見血酬定律)。說白了他上去要你支持,你不支持他,他就上不去,這才行。住在加州、紐約州是沒有用的,有華人一票不多,沒華人一票不少。
要住在搖擺州或者戰場州。像去年大選兩黨在密歇根的差距才一萬票,0.23%的領先。另外幾個戰場州,佛羅里達差距是11萬票1.2%,明尼蘇達4萬票1.5%,賓州4萬票0.7%,威斯康星2萬票0.7%,如果有幾萬有投票權的華人住在膠著的戰場州,又能block vote投一家,誇張點說是可以決定誰是美國總統的。
你能傷害到兩黨的利益,才有價值被拉攏。加州麻省紐約州那種地方,兩黨都不屑於打廣告,會在乎華人?
為什麼民主黨政策向LGBT傾斜? 他們分布在全美各地,投票率極高。
另一個問題是第一代移民多,一代半二代三代少,很難勝任需要搞關係,需要人和人打交道多的崗位,包括中層領導崗位,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說美國人際關係簡單,這種想法太天真。搬磚不需要太複雜的人際關係,組織人搬磚就需要了。美國糊口不需要搞關係是對的,往上爬不需要搞關係是錯的。
對於海外華裔來說,要想改變這一現狀,靠第一代移民是沒用的,主要還得靠二代。
想提高華人地位,最直接的辦法就是創造就業崗位,增加華人在加州紐約之外的就業人口,從而吸引人口特別是「有效人口」,不依賴政策都可以活的那種。
比方說打客服電話一定記著問有沒有中文客服,轉服務/關賬戶一定記著說轉的原因是因為沒有中文客服。去大商場買東西也可以問有沒有中文導購。不要覺得自己英語好就很牛,多問問,總能創造出職位。
辦工簽和綠卡僱主要證明這職位招不到美國人,只能招外國人的。為中國同胞創造機會就是為自己。同時社會上對中文需求多,也能提升小孩子學中文的興趣。現在中文熱還是在高一級的商業圈裡,普通人圈子裡中文並不熱。
中國人多了,要求中文服務多,創造就業機會,中文熱門,學中文的孩子增加良性循環。人多了總有人願意從商從政。人口基數要大,最起碼要能在搖擺州大城市的若干個衛星城裡聚集足夠的中國人。美國的地方自治權很大,人多了才能選市長,議員,部門主官,警長,並且制定地方性法規,從而提升中國人的地位,就像日本人在夏威夷一樣。
本文來源公眾號海外眼,更多海外資訊請及時關注海外眼
推薦閱讀:
※從「#ChineseLivesMatters」 看精緻利己主義如何用衝動使華人蒙羞
※孤兒、韓裔高官、歧視受害者:「比法國人更法國」的他如何淪為笑柄?
※那些被白人收養的中國孤兒遠比你想像中的孤獨
※美國種族的現狀、形成原因和形成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