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來無事話投資
股票投資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賺錢。正如鄧老所說:不管黑貓白貓,能抓老鼠的就是好貓。你超短能賺錢,你是個合格的投機者;你價投能賺錢,那你就是合格的投資者。其實兩者沒有高下之分,殊途同歸就是為了賺錢。
我入市的時候也做超短,追高、打板、追熱點,都干過。為了做好超短,研究K線,研究MACD,研究KDJ,研究RSI,大部分的技術指標都被我研究了好幾遍,從15分鐘級別到30分鐘級別,再到日線級別,都嘗試過。如果現在叫我用技術去做股票,我可以做到不虧錢。
那麼技術有沒有用?其實技術分析是整個市場公認的遊戲規則,那麼本來沒有的路,走的人多了,也就出現了路。比如KDJ出現低位金叉發出買入信號,大家都看到了都去買,股價自然就漲了,那麼技術指標就有用了。同時,正是這個有這個規律,也會被大資金利用,假金叉,股價一跌再跌,技術指標就沒用了。所以啊,技術有時有用,有時沒用。這不是跟,可能漲可能跌一樣嗎?有時有用,有時沒用不就等於沒用嗎?
在想通了技術的利弊之後,我就繼續思考。決定一個股票股價漲跌,高低的因素是什麼?股票只是一個代碼,而在這個代碼後面的卻是企業,這個才是我們要關注的東西。股價的漲跌和高低都是表象,更內在的東西卻是企業的經營狀況和行業發展。而我們一天都盯著表象在做交易,沒有深入去挖掘企業內在,又怎麼能賺到大錢呢?
總市值=市盈率*凈利潤。
漸漸的我明白了,股價長牛的基礎是業績長牛。如果我們買的估值足夠合理,長期持有我們賺的就是企業凈利潤增長的錢。
多看看格力電器的年線走勢,再看看格力每年的業績增長。
多看看貴州茅台的年線走勢,再看看茅台每年的業績增長。
多看看恆瑞醫藥的年線走勢,再看看恆瑞每年的業績增長。
.......
一些有業績的股票有時候表現出來的情況就是越漲越便宜,越漲越便宜。舉個例子,海螺水泥,最低PE6.5倍,摺合現在的股價就是27塊附近,那麼27塊上下就是他的估值底。如果業績繼續漲,股價不漲(總市值=每股股價*總股本),總市值不變,PE下降,其實海螺是靠業績不斷推動股價,也就體現出越漲越便宜。
用這種後視鏡選股的最大好處是穩健,最大難點就在於判斷企業未來是否還能繼續優秀。這就需要我們的人生閱歷及對行業和企業競爭格局的理解和把握,這也是需要我們不斷學習和提高的地方。做投資從來都不簡單,需要一輩子去追求和感悟。
一口吃不成胖子。現在的我就是先往銀行開拓自己的能力圈,因為銀行的業務是我們日常中自己所經常接觸到的。通過吸收存款,放出貸款,中間形成息差來賺錢;或者通過各種其他業務來賺非息。作為一個投資者只要了解銀行這兩塊業務,慢慢的去分析相信看懂一家銀行並不難。對於銀行我寫過3篇文章分別是《淺談四大行》、《從90天逾期來看四大行的不良資產》、《速讀農行一季度報告》,有興趣的小夥伴可以去我的專欄看看,如果照著我的步驟去翻銀行年報,找各項數據相信你也能成為銀行的小專家。(當然銀行的東西並沒有這麼簡單,但是作為投資者,我們看個大概就好了,沒必要吹毛求疵,因為你要是非要深究,那怕是每個上市企業都帶有點屎味,要明白:水質清,則無魚。)
銀行還是相對簡單,那其他企業怎麼看?(下面純屬自己的看法,還不夠成熟)
我認為要從行業入手,先看看企業的行業位置,也就是行業的地位。
比如新能源汽車,這是未來汽車的主線,是具有發展潛力的行業,同時新能源汽車是一條完整的產業鏈。
能源:天齊鋰業:鋰電池
華友鈷業:鈷
杉杉股份:三元正極材料
隔膜:長園集團:在相應領域優勢顯著
充電樁:
整車:比亞迪
宇通客車
諾!一條新能源產業鏈的生產鏈就在眼前,然後從上游到下游把整條產業鏈的個股都分析一遍我想對這個行業就就大致了解了。
下一步我準備慢慢往其他行業去拓展能力圈。這個時候百度就好東西啊,其實我們分析股票,看行業發展,看企業地位,就是在網上找資料,看年報,不斷的去資源整合的過程。就像練內功,時間越久越牛逼!!
推薦閱讀:
※【人物】源碼資本曹毅:深受沈南鵬影響,又是一位「辣手投資人」?
※1998年 官鱷大戰:索羅斯狙擊香港
※高盛為啥說比特幣泡沫遠超曾經的荷蘭鬱金香
※一點小運氣。
※蘇州房價跌了40%,真的崩盤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