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經濟意識形態的必然改變

經濟意識形態的必然改變

前言:文字主要是來自於現實,雖然有些文字也有抽象的意義。自己的思想表達形式,是從抽象到現實(being),在寫到現實時,文字表達相對很好選擇,然而在寫抽象(文字)時,其文字表達就有難度了,一方面基本來自原創,沒有借鑒可言,所以也可以認為是胡說八道啦!另一方面對漢字的理解肯定不足夠深刻。故而理想的閱讀形式是,從抽象思維折躍到現實,邏輯順暢,不過實用的閱讀方式是,從現實讀到抽象思維,因為一方面其他人和自己的思維方式不同,一方面是因為思維提煉,也是先有現實,再有抽象。So,當初看其開頭文字時,會覺得文字根本不接地氣,理論指導實踐的基本方法就失效了。

正文:文字的基本思想是來自「像自然一樣思考」類的文章。文章基本結構從哲學起頭,然後過渡到自然,接著類推於現實經濟,然後進入(經濟)意識形態。

一、哲學思想

邏輯是純抽象的,是對稱的,然而邏輯只是一種動態形式。事物完整的形態是系統態,最基本的證明是基本初等函數的內涵,而自己在前文中有著眾多的分析。故而整個宇宙是其系統態的表達,宇宙起始於大爆炸,能夠產生爆炸是因為宇宙系統並且存在著邊界,所以在我們現階段的膨脹,它實際上並不能持續性進行,當膨脹接近於邊界之後,膨脹就緩慢的轉化為收縮,直至收縮又接近其邊界,然後逆轉(爆炸),便又進入膨脹。其中,最為簡單的表現形式是熱輻射,因為宇宙(大)系統是一種最為標準的系統(在前面有講),故而熱量載體並不是流體,而是光波,光波的基本結構,與我們所觀察到的紅移,證明了宇宙的基本動態邏輯(系統邏輯),這種邏輯在前文中,我們稱之為標準邏輯

事物在形態上,能夠不斷的被微觀化,一方面他們共享著標準邏輯,一方面我們視野在其整個生命周期,即在1/2時間內膨脹,在1/2時間內則相反。

二、地球系統

我們認為,地球系統和所有事物共享著標準邏輯,在前文中,我們對其動態形式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在本文中,我們則是要聚焦於其整個(系統)生命周期,即我們認為地球氣溫在一個生命周期內,會緩慢的升高,然後降低,這樣他便符合於系統生命周期內的膨脹和收縮,也許這樣一個過程會很長。

這時候,我們人的生命是何其的短暫,雖然和整個宇宙共享著標準邏輯,然而我們的內在系統太過於複雜,外界的衝擊對於內在系統的運動影響巨大,以至於其身體系統運行不斷偏離於標準(系統),人便緩慢的走向死亡。就算是在如此短的時間內,我們還是豐富的認識了自然,地球氣候在古時,經歷著氣溫緩慢的升高,地球氣溫比如今高的時段並不罕見,然後接近於其系統邊界(生產者降溫),接著又會緩慢的降溫,慢慢的進入冰河世紀,又到達其系統邊界(太陽的溫度)。這樣氣溫變化過程,伴隨著生物一次次的大滅絕,然後又再次興盛。

三、經濟世界

經濟系統顯得更加的複雜,而它所經歷的時間更加短暫。但是其中最為核心的是,經濟系統本身由人們抽象而化為現實,一方面它所具有其標準邏輯的性質,一方面它又具有人的局限性的性質,所以這是一個不穩定的系統。關於標準邏輯的性質是我們現在認識的主流,而關於人的局限性認識則是處在起步。

經濟系統的表現形式,我們(之前)認為是商品的膨脹,更為嚴謹的表示為,(存在being)需求的膨脹。商品的生產在很大程度上受外部(物理)環境的約束,亦或者講它們是商品膨脹的系統邊界,如自然資源、環境資源、人力資源等等約束。我們認為經濟系統的膨脹有著其理論速度,但是其表現形式—商品膨脹卻受物理環境(邊界)約束,所以當後者的實際速度小於其理論速度之時,這意味著經濟系統並不能衝破其邊界約束,故而它面臨著向內的收縮。

在現實環境之中,我們看到的是經濟是波動性的增長,在長期中表現著膨脹性質,在短期中或許面臨著波動,其表現了經濟系統的不穩定性,這種不穩定來自於人心。

四、經濟下的意識形態

經濟能夠膨脹,一方面是因為人口的膨脹(物理膨脹),一方面是生產力的提高,其核心是人們的科學技術增長,我們顯然專註於後者。在上上一篇文章之中,我們講因為我們認識世界存在失衡,即我們專註於存在(being)邏輯,即我們的邏輯來自於不斷發現(search)自然,所以對於自然的認識(膨脹)。這很好理解啦!我們的自然科學發展的那麼快,社會教育的整個思想中心就是重理輕文,以發現自然規律為文明發展的核心,所以智商就顯得十分重要啦。

接下來引入這個思想:

在經濟系統面臨著收縮之時(長時間),它本身就暴露出經濟背後的意識形態的缺陷,意識形態不應該完全以「眼見為實」,將外在發現作為其唯一視野。因為經濟系統是一個人(心)和物的交叉系統。

我們雖然對外界有著不斷深刻的理解,然而對於自己的理解依然很模糊啊!經濟系統的膨脹和收縮(整個生命周期),實際上就在壓迫著我們思考,商品對於我們人的價值意義,這引導著我們的意識形態的主流向內轉,自己就外在的矛盾包括我們人的固有矛盾,在前文中有著許多的分析,當然結論是有些悲哀,但是必須承認,自己依然是一種孤立分析。最主要的原因,如上圖所示抽象和自然(being)邏輯的互為反饋,那麼人們對於自己內在的認識會在一個完整的邏輯下不斷深刻,那麼其悲劇或許並不是必然結局。

哲學中的三個問題「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將到那裡去?」,這三個問題並沒有成為思考主流,是因為我們短暫的生命只是處在一個有限的時間段(在系統內),所以我們自然有著很深的時代局限性。而一個完整的系統邏輯,所映射到我們的意識形態,最終會形成,我們認識自然和認識自己同步進行

五、關於自己的文字

自己有著接近於完整邏輯的基本結構(自我感覺良好哈)。它的基本結構,1、不斷的總結;2、從外部接受信息。讓1和2能夠不斷的反饋,來自於自己不斷的書寫,雖然自己字寫的不咋的,然而自己超級喜歡寫字,讀書必做筆記,寫東西必須現在本子上寫,寫字就好似系統邏輯中的「流體」,它傳遞著自己的能量。

所以,自己覺得自己文字最為好的地方,在於文字之中有著一以貫之的思想,自己在思考和寫作之時能夠明顯感受到,所以自己能夠按照這種思想不斷的發散,寫下去。這種方式對自己影響是巨大,可以講它直接重塑了自己。


推薦閱讀:

中國貨幣分析:貨幣層次(2)
出軌和男女配對的真相,竟然完全是經濟與心理問題
「任何一把剃刀都自有其哲學」
越南峴港為什麼可以舉辦亞太經合組織峰會?

TAG:經濟 | 哲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