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我是東北人,你願意和我做朋友嗎?

看到封面這張圖片了嗎?搭配標題是不是更刺激?

紅衣男孩揮舞著拳頭:「嘿,哥們,我東北的,咱交個朋友唄」,在眼下的互聯網語境中,這似乎是合情合理的劇情,藍衣男孩顫抖著說:哥,錢都給你,放我走吧。

但,如果角色互換一下,藍衣男孩顫抖著說:「我……我是東北人,咱交個朋友吧」,紅衣男孩揮舞著拳頭說:「滾!」似乎也說得通啊。

別想太多,這張圖百度圖片里搜到的,關鍵詞是「校園暴力」不信你去試試。

一、那就從校園暴力說開去吧

微博和知乎上最近熱門話題很多,不知道大家關注到一個叫做王勝男的姑娘沒有,自2009年起,因為同學間簡單到不能再簡單的糾紛,她莫名其妙的成了校園裡的「名人」,被人稱為「神女」,被各種造謠抹黑,以至於原本成績很好的她最終上了大專。然而故事並沒有結束,時至今日,她仍然在校園暴力的迴響里生活著,有關她的話題和「黑料」似乎成了一代人的記憶,前幾天,她把一個長期以來造謠抹黑她的蔣某告上了法庭,最終蔣某被判處拘役六個月。

校園暴力並非起源於2009年,也並不會終結於2018年,悲觀一些說,它甚至不會因為某個造謠抹黑的人被判刑或者某些拘禁毆打他人的女生被判刑而止歇,它還會蔓延,發展,無非是更隱蔽,更不易察覺。校園暴力的重點不在校園,而在於暴力。脫離了校園,它就是地痞流氓的打架鬥毆,放在家庭里,就是一個熊孩子聽聒噪摔打的無法無天。雖然無法確定暴力是否是人的天性,但衝動,盲目,不計後果的跟風卻是青少年必須要經歷的一個階段,暴力只是一種更博人眼球的形式而已。有一種錯覺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暴力就會慢慢的減少以至於消失,誠然,荷爾蒙分泌的沒那麼旺盛,做事知道考慮後果了,確實會使暴力行為慢慢減少。「社會人」們放下屠刀,回頭是岸了。可是,在不需要考慮後果,沒什麼成本的地方,暴力絲毫不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減少,反而隨著打字速度的提高和個人詞庫的更新換代,顯得愈發的生機盎然,一發不可收拾。

你不覺得,在互聯網環境下,很多人依然扮演者校園暴力中施暴者的角色嗎?不同的是,被施展暴力的變成了東北人,河南人,山東人,新疆人,廣東人,台灣人……

施展暴力的人從不覺得自己是罪犯,他只會覺得自己是在伸張正義。為啥只打你,不打他?為啥別人都伸手了,我不能伸手?為啥只批評我,不批評他?呵,你看他又在賣慘、扮可憐,裝給誰看吶,其實背地裡可不是這樣呀,你聽我說,那天我聽隔壁李二狗說,王二麻子告訴他,他一個親戚看見這個人……你看,校園裡小霸王們的那一套完完整整的被繼承和發展了下來,風生水起,洋洋得意。

我一直告誡自己,別出頭,別爭辯,算了吧,過好自己就得了。直到我今天刷知乎看到了這樣一個回答:

因為雙十一太忙,人手不夠。當時的條件是一天150塊,……最後是三個東北的小夥子,第一次見面感覺人還挺不錯的。直接就推薦給了A,他們簡單的聊完了之後就直接上崗了,……雙十一結束之後,A老闆跟我說,那三個小夥子負責的區域丟了很多快件,我說怎麼回事呢?……但是A又沒有直接的證據,只有其中一個快件被三人拿走的監控視頻。……剛開始他們死不承認說話帶著髒字,當我拿出證據視頻的時候他們臉就青了,我就趁勢問了一下說剩餘的快件是不是你們乾的,這一下可是不得了!他們三個人直接爆炸了,兄弟們,要揍我,你知道嗎?嘴裡罵的很難聽!說東北人受不了污衊!媽的明明偷了東西還死不承認,最後反過來要揍我,罵我,我真的第一次刷新了對東北人的認知。

題主幫忙快遞代理找兼職,找到了這樣三個人,然後丟件,懷疑是他們偷的,這裡不贅述了,省略了一部分內容,原文在這裡: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5659528/answer/378156671?

wx.qq.com

我想說的是,要是把文章中的東北人三個字換成任意一個屬性是否影響了他的內核呢?比如換成北方人,男人,中國人,山大學生……這是一個萬能公式啊,外國人學中國話寫作文大賽的範文啊,隨意改變一下屬性就能引發很深層次的思考,簡直棒極!

不!扯淡!不能!

二、師姐說:辯論中最陰毒損壞的一招是要數據。

大學期間一直在學院里的辯論隊打醬油,聽說過的辯題五花八門,但大部分是人文社科,社會熱點和腦洞類的問題,院隊和院隊之間的友誼賽嘛,大家開腦洞,開知網,開百度,開車而已。數據是沒有數據的,這輩子不會有數據的,太長的文章又看不進去,就只能查查百度再編點瞎話這樣子才能維持生活,上了辯論場和回家一樣,在場上比查資料感覺好多了,對方辯友各個都是人才,說話又好聽,超喜歡這裡的。

扯遠了,再拉回來,對於人、人心和人性的問題,準確的量化數據大概是不存在的,即使存在了也很難讓人信服。上面的這位答主和大多數關於東北、河南、新疆……問題下的答主一樣,以一個人,一件事情來影射一個群體,爭論經常圍繞著一個問題:「這些地區的好人佔大多數,還是壞人佔大多數?」你想說好人佔大多數,他會說,我接觸到的都是這樣的人,所以你說的不對,那你也舉個例子,你看還有這個人,那個人他們都很好啊,他會說:那是個例!個例!你只看到了他們的這一面,你怎麼知道你沒看見的時候他們幹了什麼?

所以,道理是講不通的,他們可能不是裝睡,他們可能是真的不懂。他們意識不到影響一個人行為的除了他身份證上的居住地,口音之外,還有其他的因素。當我們面對不懂的事情的時候,有的人會訴諸調查研究和思辨,有些人只想在自己的經驗範圍內找一個能夠接受的原因然後暗示自己這就是正確答案,刻板印象了解一下?

調查研究?別鬧了,噴人還需要提前調研一下?說錯了又如何?罵你的人千千萬,你憑什麼告我?

三、快手和二人轉

在快手火爆全國之前的幾年,關於東北的精神文化生活最「亮眼」的一個標籤是「二人轉」,低俗,粗魯,猥瑣,閉上眼睛想一想你生命中接觸過的最猥瑣油膩的男人喜歡什麼,二人轉里就有什麼。

可二人轉還有他的另一面,讓人「寧舍一頓飯,不舍二人轉」

我奶奶喜歡二人轉,小時候每當晚飯的時候,我都要和她爭辯一番該看動畫片還是該聽二人轉,不過我輸多贏少。奶奶喜歡《馬前潑水》,《包公賠情》喜歡看吉林鄉村頻道過去常播的一個二人轉演員的海選節目。隨著奶奶的離世和我離家上學,這檔節目不知還在不在。

我爸爸喜歡二人轉,最喜歡《回杯記》,經常一家人吃飯,酒酣耳熱的時候對著我媽媽唱上兩句:「張庭秀未曾說話,深打一躬啊,口尊聲王府小姐你要細聽啊,你休當我是花兒乞丐呀,我本是你的二哥,返回家中啊~」

我也喜歡二人轉,同是《回杯記》,卻更喜歡張庭秀唱:「第一年全年都沒下雨,第二年五月端陽起了蝗蟲啊,第三年三月十八下場透雨兒啊,只下到八月十五才把天晴啊~二妹呀」

二人轉是有劇目的,有曲牌有情節的。

而那些低俗的,猥瑣的,粗魯的自然也有他的受眾,後來這些演員或者沒來得及成為演員的少年們,搖身一變去了快手,原滋原味兒,你當東北人不嫌棄它們?還是覺得這樣的人東北獨有?

四、一些人和事

地域黑真的沒有成本嗎?對我來講,黑哪裡的人都有成本。

我剛上大學的時候,新疆的發糕黨們鬧的特別凶,不管是在我的老家東北,還是我上學的廣州,不少學生深受其害。

我室友兼基友恰巧也是新疆人,這貨班委選舉上憑著一首歌贏得了副班長的位置,而我則是苦逼的生活委員,這貨喝多了躺在床上問我:洪強,你知道嗎我是誰嗎?我是天空中的雄鷹!這貨每次出去喝酒之前都會吹噓一番:我成立了一個買買提酒友會撒,你們要不要去參觀一下撒。也是這貨,陪我在陽台上抽煙,拉著我賣了一天的洗衣機,結果一台都沒賣出去,我不小心砸了他的吉他,他心疼的眼淚都出來了,最終也沒收我給的賠償。

所以,我會說切糕黨可恨,但我不會罵新疆人,因為那也是在罵他。

大學辯論隊的隊友有一票香港人,來自全國各地的我們有將近兩年的時間幾乎每晚都廝混在一起,撕逼,吵架,分蛋撻,掉頭髮。畢業了,他們回到了香港,雖然很久才難得聯繫一次,但在很多熱點問題上的看法卻驚人一致,無他,我們的三觀是在同一時刻,同一地點相互碰撞出來的,略有差別,方向相同。

所以,我會憎恨那些罵大陸人「蝗蟲」的港×,但我不會鼓吹對港斷水斷糧,因為那會餓到我的隊友。

大四要畢業的時候,和一眾河南同學在路邊大排檔喝酒,凌晨一點多又來了一群河南的師弟,酒醉到舌頭都伸不直了,和他們用誇張的河南話扯皮:「咦,恁是河南哪裡滴?」他們也喝蒙了,一臉天真的問我:師兄,你也是河南人?同學哈哈大笑:個狗×的是東北的。然後我們哈哈大笑,又放聲痛哭。

後來一次,手機被一河南口音的人撿到了,對方張口要八百塊錢,在我的據理力爭和路人的幫助下,終於一分錢沒花拿了回來,那一刻真想罵人,可我不能罵河南人,因為河南人中有和我在暗夜裡痛哭的兄弟。

所謂對一片土地的感情,不是愛那裡的花草樹木,而是在那片土地上有一群世代生長的人,恰好,你和那群人中的某一個產生了值得銘記的交集,從此,當你想要侮辱那片土地的時候,腦海里會閃過一個念頭——他,還在那片土地上。進而,我們又可以想到,在每一片有人類定居的土地上,都存在著善與惡的差異,美與丑的差異,雅與俗的差異,而這形形色色的人,他們的行為和思想,與這片土地息息相關,卻又各自成長。可能有一天,被你遇見的,是這片土地最美味的果實,也可能是一坨新鮮的狗屎。可好與壞依然在土地上自由的瘋長著,不止不歇。


推薦閱讀:

為什麼越來越多東北人選擇去南方生活?
如果你看懂了, 「鄉村愛情故事」 這部劇其實很高雅:下篇
高素質東北人的真面目
城市故事|身在齊魯大地的山東人,真有點意思
從「東北人都是活雷鋒」到「瞅你咋地」的轉變,看看偷香蕉事件!

TAG:東北人 | 人際交往 | 情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