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書五經」之《論語》版!(李金平提煉)

【「四書五經」之《論語》版!(李金平提煉)】

1、學而篇 :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2、為政篇 :

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翻譯】:孔子說:「用法制禁令去引導百姓,使用刑法來約束他們,老百姓只是求得免於犯罪受懲,卻失去了廉恥之心;用道德教化引導百姓,使用禮制去統一百姓的言行,百姓不僅會有羞恥之心,而且也就守規矩了。」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子曰:「由,誨汝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子張學干祿。子曰:「多聞闕疑,慎言其餘,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餘,則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

【翻譯】:子張要學謀取官職的辦法。孔子說:「要多聽,有懷疑的地方先放在一旁不說,其餘有把握的,也要謹慎地說出來,這樣就可以少犯錯誤;要多看,有懷疑的地方先放在一旁不做,其餘有握的,也要謹慎地去做,就能減少後悔。說話少過失,做事少後悔,官職俸祿就在這裡了。」

3、八佾篇:

定公問:「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對曰:「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子曰:「《關睢》,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4、里仁篇 :

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翻譯】:孔子說:「君子思念的是道德,小人思念的是鄉土;君子想的是法制,小人想的是恩惠。」

子曰:「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

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子出,門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

子曰:「以約失之者鮮矣。」

【翻譯】:孔子說:「用禮來約束自己,再犯錯誤的人就少了。」

子曰:「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子曰:「德不孤,必有鄰。」

子游曰:「事君數,斯辱矣;朋友數,斯疏矣。」

5、公冶長篇:

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子謂子產:「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

子曰:「已矣乎!吾未見能見其過而內自訟者也。」

6、雍也篇 :

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未聞好學者也。」

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翻譯】:孔子說:「質樸多於文采,就像個鄉下人,流於粗俗:文采多於質樸,就流於虛偽、浮誇。只有質樸和文采配合恰當,才是個君子。」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子曰:「君子博學於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

7、述而篇 :

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子曰:「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

【翻譯】:孔子說:「以道為志向,以德為根據,以仁為憑藉,活動於(禮、樂等)六藝的範圍之中。」

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翻譯】:孔子說:「教導學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時候,不去開導他;不到他想出來卻說不出來的時候,不去啟發他。教給他一個方面的東西,他卻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三個方面的東西,那就不再教他了。」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8、泰伯篇 :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子曰:「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

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9、子罕篇 :

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翻譯】:孔子杜絕了四種弊病:沒有主觀猜疑,沒有定要實現的期望,沒有固執己見之舉,沒有自私之心。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子曰:「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

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實者有矣夫。」

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子曰:「可與共學,未可與適道;可與適道,未可與立;可與立,未可與權。」

10、鄉黨篇:

食不語,寢不言。

寢不屍,居不客。

11、先進篇:

季路問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曰:「敢問死。」

曰:「未知生,焉知死?」

12、顏淵篇 :

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子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

司馬牛憂曰:「人皆有兄弟,我獨亡。」子夏曰:「商聞之矣: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無兄弟也?」

齊景公問政於孔子,孔子對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雖有粟,吾得而食諸?」

子曰:「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子貢問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毋自辱焉。」

13、子路篇:

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錯手足。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子曰:「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子曰:「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14、憲問篇:

子曰:「貧而無怨難,富而無驕易。」

子曰:「君子上達,小人下達。」

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15、衛靈公篇 :

子曰:「賜也,女以予為多學而識之者與?」對曰:「然,非與?」曰:「非也,予一以貫之。」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子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子曰:「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翻譯】:孔子說:「君子求之於自己,小人求之於別人。」

子曰:「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子曰:「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

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子曰:「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子曰:「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子曰:「當仁不讓於師。」

子曰:「君子貞而不諒。」

【翻譯】:孔子說:「君子固守正道,而不拘泥於小信。」

子曰:「道不同,不相為謀。」

16、季氏篇 :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

17、陽貨篇:

子曰:「性相近也,習相遠也。」

子曰:「唯上知與下愚不移。」

子曰:「道聽而塗說,德之棄也。」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子曰:「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近之則不孫,遠之則怨。」

18、微子篇:

柳下惠為士師,三黜。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翻譯】:柳下惠當典獄官,三次被罷免。有人說:「你不可以離開魯國嗎?」柳下惠說:「按正道事奉君主,到哪裡不會被多次罷官呢?如果不按正道事奉君主,為什麼一定要離開本國呢?」

19、子張篇:

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學以致其道。」

子夏曰:「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

子貢曰:「紂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惡居下流,天下之惡皆歸焉。」

20、堯曰篇:

子曰:「君子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

【翻譯】:孔子說:「君子要給百姓以恩惠而自已卻無所耗費;使百姓勞作而不使他們怨恨;要追求仁德而不貪圖財利;莊重而不傲慢;威嚴而不兇猛。」

孔子曰:「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不知禮,無以立也;不知言,無以知人也。」

企業體驗式培訓師(拓展訓練教練)特訓營 - 【可貞教育】?

www.keezhen.com圖標

文章來自【可貞教育·拓展教練特訓營 】官方網站,整理者【總教練~李金平】,轉載請註明出處,謝謝!

推薦閱讀:

中華文化筆記25,從經學到玄學(之一)
袁偉時:現在鬧得很兇的「讀經」(讀四書五經),是一個很大的陷阱
三教合一:「拿來主義」,是想拿就能拿的嗎?
「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和「仁者愛人」體現的「仁」是否矛盾?
為什麼在春秋時代墨家與儒家並稱的顯學,墨家到最後會衰落?

TAG:論語書籍 | 國學 | 儒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