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選擇的投資會是未來的趨勢嗎?
時代的巨變改變的不僅是手中的財富更是創造財富的思維。如果你還不打破固有的理財思維,不敢將手中的資本投入市場創造更多的價值,那麼即使手中有再多的資金也終將是貶值的。
未來的社會是投資的時代,誰先掌握了正確的投資方法便是預先獲得了新時代的入場券,但是你真的了解投資嗎?你選擇的投資會是未來的趨勢嗎?下面的文章將會帶您了解真正的投資之道。
作者 | 管清友
來源 | 如是金融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
投資的時代:財富巨變,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1776年,一個不尋常的年份。很多人會說這一年最重要的是美國人發表了《獨立宣言》,但從一個經濟學者的角度來看,這一年最重要的是亞當·斯密出版了《國民財富論》,正式開創了現代經濟學。在過去的200多年裡,經濟學家前仆後繼的求索,無非是在思考斯密留下的問題:財富到底是如何決定的,我們到底該如何讓財富增長?
在英文里,財富和命運是同一個單詞:Fortune。顯然,過去人們總認為財富是命中注定的東西,我們根本無力改變。而現在,情況完全不一樣了。伴隨著中國經濟的巨變,我們已經進入一個財富巨變的時代。
中國過去一年創造82.7萬億GDP,大概相當於5.9個俄羅斯、7.7個英國、11.4個韓國,也相當於我們改革開放頭20年名義GDP的總和。隨之而來的是國民購買力的驚人提升。
中國人過去一年買下了13.4萬億的新房子,平均每天成交超過360億元,一個星期的交易額幾乎相當於日本一年,以至於有人說這可能是人類歷史上房地產銷售量最大的一年。中國過去一年的汽車銷量接近2900萬輛,佔全球的30%,已經連續8年穩居世界第一,相當於第二名美國的1.7倍,日本的5.5倍。
中國的人均智能手機保有量即將達到13億,也就是說,幾乎人手一台智能手機,排名第二的印度還不到中國的一半。中國家庭部門的戶均資產在2016年就已經超過100萬元,並且還在以接近10%的速度增長,百萬富翁這個概念早已像當年的萬元戶一樣被時代拋棄。
這種史無前例的變化既讓人心潮澎湃,也讓人百感焦慮。因為在這樣充滿機會與風險的時代,選擇賽道永遠比努力奔跑更重要。一旦做錯一個選擇,你就可能被時代無情的拋棄。
你可能會因為一個選擇一夜暴富。假設十年前你有1萬塊錢,如果你只是存成銀行定期,那麼今天你有13000塊。但如果你選擇了買茅台酒,那今天就有4萬塊。如果你買了格力的股票,那今天就至少有10萬塊。如果你中間買了比特幣,那你已經變成資產過億的土豪了。
當然,你也可能因為一個選擇血本無歸。同樣是這1萬塊錢,如果你在48塊錢的時候買了中石油的股票,到現在你已經只剩1600塊。如果你在2015年賈躍亭最風光的時候買了樂視的股票,那不到3年之後你就只剩下1300塊錢。這還不是最慘的。如果你當年買了泛亞或者e租寶的產品,現在已經血本無歸。
我前段時間參加胡潤的一個活動,順便翻了近20年的胡潤富豪排行榜。你知道這20年里誰上榜最多嗎?馬雲?許家印?還是王健林?都不是。我就不說是誰了,大家有興趣可以去查一下,但我可以告訴大家,這個人已經徹底從首富榜上消失了。
對比1999年和2017年的胡潤首富排行榜,前二十大富豪竟然沒有一個重複。當年的富豪現在已經不知去向,而反過來,現在馬雲是風光無限,但你知道1999年他在幹什麼嗎?正在杭州湖畔花園的一棟單元樓里苦哈哈的創業,那一年阿里巴巴剛剛成立,誰能想到這個躲在小區里的皮包公司20年後能成為市值3萬億的獨角獸,躋身全球前十大公司之列。馬雲這個既沒有顯赫身世、又沒有耀眼學歷的專科生已經成為中國首富。
投資的意義:從勞動造富到投資造富
財富的變化不是無形的,而是滲透在我們每一天的生活當中。從雪花膏升級到雪花秀,從奧拓升級到奧迪,從海馬升級到寶馬,中國人民在過去十年完成了摧枯拉朽般的消費升級。但隨著消費一起升級的,是這片土地上的焦慮。貨幣寬鬆的洪流雖然推高了你的工資,但卻無法讓你安心,因為你焦慮的發現,幾乎所有東西都漲的比你的工資快,房價翻了十倍,孩子奶粉錢翻了幾倍,茅台翻了一倍,甚至連家門口的早餐也漲價不少。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財富焦慮?本質上是財富的邏輯變了。今年恰逢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如果把中國經濟比作一個人的話,那麼現在他已經逐步進入中年階段。這不是說我們的經濟變差了,但是,中年人和年輕人對待財富的方式的確是不一樣的。
第一,財富的收入結構變了,以前主要是工資性收入,未來主要是投資性收入。
中國人四十年前還沒什麼積蓄,當然只能靠工資性收入,大家關注的是一年賺多少新錢,但現在逐漸有積蓄了,投資性收入就變的越來越重要,大家會更關注過去的老錢能生多少新錢。
2017年全國居民人均工資性收入僅增長8.7%,而人均財產凈收入大幅增長11.6%,尤其對很多新中產來說,投資性收入可能早已超過了勞動性收入。
舉個最直觀的例子,中國的家庭戶均資產在100萬以上,而人均工資性收入只有14620元,戶均工資不到5萬,也就是說,對大部分人來說,只要把投資的收益率做到5%,就可能會超過你的工資收入。
第二,財富的支出結構變了,以前主要是消費性支出,未來主要是投資性支出。
經濟學中有一個概念叫恩格爾係數,指的是基本的食品消費支出在總支出中的比重,中國的恩格爾係數已經降到30%以下,達到發達國家水平。這意味著,解決溫飽之後,你的大部分收入仍需要你去做廣義的投資性選擇。
如果你有2000塊,你是提前換點美元為出國旅行做準備,還是買一瓶茅台酒等待升值?如果你有2萬塊錢,你是買一枚比特幣,還是買一些格力的股票?如果你有20萬,你是在大城市租幾年房子,還是借錢在老家買套房子?
投資在你生活中的比重越來越大,意味著通過投資改變人生軌跡的幾率也越來越大。當然,這種改變不是單向的,既有可能向上提升,也有可能向下沉淪。尤其是未來十年,越來越多的機會和風險將從你身邊閃過,就看你如何用合理的投資方法去管理好你的財富。
投資的邏輯:從散戶化理財到機構化投資
說起投資,你可能並不陌生。如果你是一個80前,甚至會覺得自己投資很成功,因為在你那個時代根本不需要選擇,有錢只要買房就可以了。但對於80後尤其是90後、00後來說,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現在擺在你面前的投資品有成千上萬種,有高收益的,也有低收益的,有股權的,也有債權的,有國內的,還有海外的,有實體的,還有數字的,別說對缺乏投資經驗的大眾,即便是很多專業機構的人來說,選擇的難度也越來越大。
如何才能做出一個理性的選擇?唯一的方法是建立獨立專業的投資體系。巴菲特曾經說過一句話,假如你有大量的內部消息,一年之內你就會一文不名。什麼意思呢,就是如果你老是依賴內部消息,而不去獨立思考,早晚會全部虧掉。
投資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優秀的投資者不在於獲取多少消息,而在於對任何消息、任何事件都可以用專業的投資思維去處理。回頭去看過去100年的諸多投資大師,他們身上有著相似的基因:
第一個基因是控制風險。
投資的核心技術不是追求收益,而是如何控制風險,成功的投資者一定是優秀的風險管理者。風險管理的核心就兩個:一是在事前留好安全邊際,二是在事後及時止損。美國共同基金之父羅伊·紐伯格為什麼能連續68年不虧損?就是因為他在投資中嚴格執行10%的止損原則,這讓他成功避開了歷次股災,包括1929年和1987年的兩次世紀大股災。
第二個基因是把握機會。
查理·芒格說過,如果你從我們的投資決策里剔除掉最好的那15個,我們的表現其實非常一般。翻開大師們的投資歷史,並不是他們百發百中,只不過把握住了幾個關鍵機會,一戰成名。在生活中也是一樣,10%的選擇可能會決定你90%的人生,關鍵時刻要一鼓作氣。有時候這種選擇是很痛苦的,比如十年前在北京借錢買房的朋友。
第三個基因是處變不驚。
投資過程必然充滿誘惑。但經濟學告訴我們,高收益一定伴隨著高風險,誘惑越大,風險越高。巴菲特的啟蒙老師本傑明·格雷厄姆說過一句很有意思的話:「牛市是普通投資者虧損的主要原因」,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每當牛市的時候,很多投資者就禁不住誘惑,盲目追漲,最後被套在山頂上。學會對誘惑說不是投資的第一課。
第四個基因是堅持耐心。
投資免不了波動和風險,因此是最考驗耐心和毅力的。2000年時,MIH以2200萬美元的價格從IDG和盈科數碼手中買了騰訊45%的股份,到今天MIH仍持有騰訊34%的股份,按照騰訊兩萬億港幣的市值,價值超過7000億港幣。蔡文勝說,全中國所有的VC加起來估計也沒有賺到7000億。他說,他去問IDG的周全,為什麼要在當時賣掉騰訊的股份。周全回答說:小蔡,我們從1996年成立IDG基金,到2001年手裡一百多個項目,我要給LP一個交代,已經有六年了,當時回報最好的就是騰訊,所以只好賣掉騰訊。「就像你買了很多股票,你需要錢的時候往往把最賺錢的賣掉,把那些暫時虧的反而留著,這是人性。
第五個基因是自我修復。
美國對沖基金教父達利奧說我們要做一個「專業的犯錯者」(Professional Mistake Maker),每個人都會犯錯,但什麼叫專業呢?就是能不斷地從錯誤中反思,保證不犯同樣的錯誤。投資世界是最公平的地方,你如果做對了,可以獲得收益,但如果你做錯了,一定會受到損失,這其實是一種市場化的糾錯機制,可以讓你更有效的學會修正自己的錯誤。
紐伯格除了68年不虧損之外,還創造了一個奇蹟,就是他活到107歲。除了他之外,大部分投資大師都很長壽,比如價值投資理念的首創者菲利普·凱睿活到101歲,巴菲特已經88歲,他的合伙人查理·芒格已經94歲,至今仍活躍在人們的視線中,很是瀟洒。投資是一件很辛苦的事,為什麼這些大師如此長壽而又充滿活力?
我覺得這不是偶然現象,而是對他們專註於投資的回報。從表面上看,投資給了他們財富,讓他們有機會去享受最好的生活,但這並不是關鍵,投資本質上是一種不斷突破自我、提升自我的修行,他們通過數十年的投資把自己歷練成了最優秀的人生管理者。
AAA談股論金新公眾號——。這裡我將分享一些自己的原創投資感悟,關注談股論金粉絲,請關注微信公眾號! AAA談股論金
推薦閱讀:
※投資最重要的事:做趨勢的朋友
※新能源補貼調整影響和未來趨勢預判
※李慕空:投資交易之道——從技術到藝術,一條孤獨而光輝的路
※2017年,一堂生動的投資課
※月入3000的你如何過上月入上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