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醞釀針對中國科研人員的限制令!?14個月前的白宮報告,曝光美政府籌謀遏制中國半導體發展
近來,美國華盛頓的耳語顯然是如中國北京 5 月的柳絮一般漫天飛舞,稍不經意就可能引發嚴重的過敏反應,在 3 月底中美貿易戰緊張情勢開啟之後,美國特朗普政府透過不同管道放出的風聲,不斷嘗試挑戰中美之間貿易談判的底線,從單一的貿易爭議問題,美國越來越明顯開始針對中國製造 2025 政策的高端科技發展出手。
先前路透社引述 「知情人士」的說法指出,美國針對美國企業與中國廠商的非正式合作關係進行更嚴格的審查程序,並且同時指出可能影響的領域包括了半導體、自動駕駛、人工智慧等領域。
而就在美國時間 4 月 30 日,美國《紐約時報》則是引述了另一群「知情人士」的消息指出,美國特朗普政府正在對中國公民入境美國取得簽證的政策調整,特別是針對在美國學術研究機構與企業進行高端科技研究項目的中國科學研究人員,白宮內部正在討論限制與可行的審查方案。
據《紐約時報》報道,美國政府正在考慮是否要對中國公民進行限制,包括禁止發放某些類型的簽證,以及嚴格控制中國籍研究人員在公司或科研機構從事的與軍事、情報相關的項目。具體會涉及哪些類型的研究項目目前還不清楚,但很可能會包括「中國製造2025」中所提到的關鍵技術,如先進材料、晶元、人工智慧及電動車等。
有數據統計,每年在美國留學的一百多萬留學生中,有約三分之一來自中國,而美國政府正在考慮的科技領域強監管政策,將使研究生、博士後研究員,以及科技公司員工的簽證受到直接影響。但持有美國綠卡的中國公民,以及已正式加入美國國籍的中國人並不會受到監管政策的影響。
所謂空穴不來風,儘管近來的相關報道都是來於所謂的 「知情人士」,但放出這些消息的主要目的,除了被認為可作為中美貿易談判的籌碼外,同時也反映了美國特朗普政府對於中國科技實力快速崛起的憂慮。
而這樣的憂慮,在特朗普上任之後就已開始,甚至可以說是在持續擴大中。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或許可以說,特朗普對於中國科技實力的發展速度是給予高度的肯定的,因為,相較於過去任何時候,美國對於中國科技實力發展可能帶來威脅的危機意識從來沒有這麼高漲過。
其中,一份 2017 年由美國總統顧問團直接向白宮提出的報告,就預示著美國如今對中國半導體的封殺,確實並非偶然,這其中包含了多位美國科技巨頭的意見,反應的是中國科技實力的崛起,確實可能很快就會影響到美國長期在世界上的獨霸地位。因此,美國必須要儘早採取行動,以確保美國在半導體領域的長期領導地位。
在中國「缺芯少魂」的討論中,有一些聲音認為,中國的科技公司確實存在不少問題,被美國制裁理所當然。然而,也有聲音認為,不論是對中興採取的制裁動作,或者持續放出調查華為的消息,都只是美國政府找個幌子的選擇性執法。當然,這樣的說法確實濃厚的陰謀論色彩。只不過,結合一份發表在2017年1月的報告,卻也很難不讓人聯想,美國這一連串的動作並不是個別獨立的偶發事件,而是來自於長期沙盤推演後的縝密攻防計劃。
根據當時彭博的報道,雖然按照提交的日期來看仍屬奧巴馬政府時期,但是當時也已經逼進奧巴馬任期的尾聲,其具體的執行和推進將毫無疑問將由下一屆政府決定,也就是如今的特朗普政府。結合特朗普近期的對華態度,這份報告與其立場似乎不謀而合。
這份報告名為《確保美國在半導體領域的長期領導地位》(Ensuring Long-Term US Leadership in Semiconductors),繫於2017年1月正式提交,共有44頁,發表機構為報告美國總統科技顧問委員會(PRESIDENT』S COUNCIL OF ADVISORS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CAST,下文簡稱「委員會」)。這份報告最初曝光時,距離特朗普宣誓就職還有不到兩周的時間,內容直指中國對半導體行業的扶持力度將對美國產生威脅,並提出了應對這種威脅的六大原則和三個支柱性戰略。
雖然不能確定這份報告對於特朗普政府如今對中國所採取的措施有多大的相關性,但是,這份報告其實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全面詳盡的視角,讓我們對美國對半導體產業的高度危機感和策略選擇有更好的了解。
中國半導體政策被盯上
在這份報告開頭,首先就提及了美國半導體產業所遭遇的挑戰:美國的半導體公司一直佔據著市場的最大份額,但是最近40年,半導體行業的全球化趨勢愈發明顯,隨之而來的是一部分半導體公司將其總部外遷,致使美國製造業外流。根據文中的數據,1980年,全球總部位於美國的製造業公司(含晶元廠商)佔了總數的42%,而到了1990年,這個數字是30%,但是,到了2015年,這個數字只有13%。
而這只是其一,其二便與中國息息相關。報告認為,全球的半導體市場從來都不是一個完全自由競爭的市場,而這個觀點其實也是報告得以展開的最重要立論觀點,這份報告特別提到,半導體產業的發展很大程度依賴政府和學術界的推動,這種推動力的主要來源之一就是產業政策。
也就是說,美國的半導體產業面臨的挑戰不僅來自全球技術格局的變化,還有來自中國產業政策的威脅,「因為中國的產業政策旨在改變全球產業的競爭勢態」。
圖丨美國半導體行業現狀
由此可見,這份報告將中國的半導體產業策略上升到了非常關鍵的位置。這份報告不但考慮的是美國本身的產業政策,更同時將全球競爭分析納入重點考量,而中國顯然就是美國在全球競爭態勢下,必須注意的最主要對手,也因此,這份報告將中國得國家半導體產業策略提高到非常關鍵的位置,進而詳細分析了中國的半導體產業策略,主要概括為兩個方面:補貼和零和策略。
在補貼政策部份,此份報告指中國政府提供一系列補貼以加強國內生產,減少對外國供應商對技術的依賴。而在所謂的 「零和策略」部份,則是指中國使用「零和」策略推進其自身的半導體產業,包括「或秘密或公開地竊取知識產權」。
值得注意的是,這份報告甚至指稱,中國政府甚至通過針對美國在華運營的科技公司進行安全審查,經由這些審查來「竊取半導體技術的詳細知識」。而類似的另一種策略則是迫使包括美國在內的其他外國公司進行技術轉讓,以換取進入中國市場的機會。
報告中甚至還指出,中國公司在國家的資助下,合謀降低他們希望收購的外國公司的市值,並採用策略性商業決策,在股票價格暴跌時收購這些公司。
而以上這些策略被認為是中國政府長期以來竊取美國知識產權戰略的一部分。另外,根據 2017 年美國知識產權盜竊問題委員會的報告,中國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知識產權盜竊方,有 87 %的假冒商品來自中國。
對於中國半導體產業政策的影響,這份報告中提出了一個觀點結論:「中國的政策扭曲了市場,削弱了創新,導致美國公司的市場份額下降,美國的國家安全也面臨風險」。
雖然在此份報告中也提到,中國目前在製造先進晶元方面仍落後於美國等其他國家,但根據中國持續推進的計劃發展腳步來看,中國計劃將在2030年在半導體行業主要領域取得「世界領先」地位的優勢。
而這樣的說法,對照過去這一段時間,美國特朗普政府持續放話、甚或是採取行動針對中國企業與科研人員的作法,就更可以看出,美國政府對於中國科技實力崛起的驚慌,已經到了進一步必須要先下手為強的必要時刻。
六大原則,三大支柱性策略方向
在分析完中國的威脅之後,報告隨即提出應對中國的六大原則:
一、加快前進步伐才能贏得比賽。報告提到,中國在半導體的提升是「在所難免」的;
二、關注半導體技術。除此之外,政策制定者應該關注重大安全威脅,包括對供應持續性有害、違反國際貿易協定和投資政策的行為;
三、專註於美國本身的優勢採取行動,而不必效仿中國的做法(例如補貼);
四、預測中國對美國措施的反應;
五、不要想當然地反對中國的進步,集中注意力關注中國違反「國際規則」或「普遍行為標準」,以及影響國家安全的行為;
六、執行貿易和投資規則,反對中國違反開放貿易和投資的措施,即使這些措施短期內有利於美國經濟。美國的反對不能只是言語上表態,而是各種根據國際協定採取實際行動,同時也應該盡量與其他國家協作。
基於這六大原則,報告建議美國政府採取提出了應對這種威脅的三個支柱性戰略:
一、阻撓中國「抑制(美國)創新」的產業政策;
二、改善美國半導體廠商的商業運營環境;
三、在往後十年中加速變革性半導體技術的落地。
而由這份報告中提出的六大原則、三大支柱戰略建議來看,不論從貿易、制裁、投資收購、人才流動等方面,美國政府確實有持續往這些方向靠攏的傾向,而且動作也可能持續加大。
與特朗普如今的對華立場不謀而合
不過,如果回顧2017年初這份報告發布時的外界反應,則可以看到即使在是半導體產業界,也有不同的聲音出現。
美國半導體行業協會主席兼CEO John Neuffer 則對這份報告表示了「完全贊同」,並稱「面對挑戰,我們不能袖手旁觀」。也有部分業者表示,不希望看到類似「貿易戰」的局面出現。
英特爾 CEO Brian Krzanich 就認為,「真正的答案不在貿易戰中、不在任何限制中。應該通過類似降低稅率的方法,吸引人們回去,讓製造業重新回到美國去」。
儘管在這份報告也強調:「政策可以放慢技術擴散的腳步,但它無法阻止其傳播。美國在這場競賽中保持領先地位的唯一途徑,就是超越競爭對手」,單純依靠封殺並不能阻止中國的技術進步,美國要想保持領先地位只能靠加快創新速度。
面對中國的崛起,美國的反制動作確實正在持續加大,而且力道也在加重,任何一項傳言中的政策消息,只要部份落地,都會造成極大的衝擊影響。
中興遭到制裁事件只是冰山一角,在短短不到30天的時間裡,之後跟著傳出的華為被調查、調整補貼政策限制美國運營商採購中國電信設備、傳言將收緊美國企業與中國企業的合作案審查、甚至是擴大到考慮限縮科研人才的簽證身份與研究工作參與等等,可以看出美國特朗普政府的動作越來越大、也越來越急,一切都只為了保住其目前手上的利益。但不可否認的是,不論就如同當前美國國內部份學者與企業的聲音反映的一個事實:是限制與中國企業合作、又或者是收緊讓中國科研人才參與研究的作法,短期看似保全了部份人的利益,但長期而言,卻將對全世界科技創新的未來發展動能造成極大的傷害,而這個為保眼前近利、犧牲長期發展的代價,買單的不只是美國,也包括了全世界所有國家。
推薦閱讀:
※怎樣理解梵蒂岡城國,一方面作為聖座所在地的宗教聖地,一方面作為一個政治意義上的主權國家?
※B-52轟炸機「誤闖」中國南海,怎麼看美軍這次行動?
※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組委會執行官季冬梅女士在新聞發布會上的發言
※國民黨為什麼輸了?
※為什麼感覺香港才有反華勢力而澳門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