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利亞背後的致命棋局(下)
敘利亞背後的致命棋局(上)從空襲敘利亞的懸疑開始,提到了敘利亞的基本概況,以及目前內戰的宗教對抗因素,但是在這場已經延續7年的內戰中,宗教只是一塊遮羞布,其背後是古往今來無數人瘋狂追逐的權力和利益。
能源利益的致命誘惑
能在宗教紛爭里火上澆油的,那就是:石油。
根據美國EIA最新統計數據,石油儲量前十國家為:
敘利亞石油儲量排在30名開外,約25億桶,僅為沙特、伊朗、伊拉克這些中東鄰居的1%-2%,簡直可以忽略不計,但是敘利亞位置太「好」,處在歐亞中心地帶,一邊是盛產能源的中亞與中東,一邊是亟需能源的歐洲市場,鋪有重要運輸管道並鄰近地中海航線,實乃兵家必爭之地。
而讓仇恨和利益之火燒得更旺的,就是:天然氣。
天然氣已成為21世紀最受歡迎的「清潔能源」,在福島核災難之後,德國決定逐步淘汰核能發電,並且到2020年及以後,歐盟想要達到二氧化碳減排目標,就必須大規模使用天然氣而非煤炭。因此出於安全和碳排放考慮,天然氣正迅速取代煤炭和核能發電,使歐盟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新興天然氣市場,而俄羅斯是歐盟第一大天然氣供應國(40%份額)。
根據美國CIA World Factbook最新統計數據,已探明天然氣儲量前十國家為:
從能源戰略安全形度,歐盟自身不希望過度依賴俄羅斯;從地緣政治角度,美國希望通過沙特、卡達等盟友供應天然氣,削弱俄羅斯的能源話語權。
所以,2009年在美歐支持下,卡達提出計劃修建一條經由卡達-沙特-約旦-敘利亞-土耳其的傳輸管道,向歐洲供應天然氣,但是敘利亞的巴沙爾·阿薩德拒絕了,理由是「保護盟友俄羅斯的利益」。然而,巴沙爾·阿薩德卻在2011年與伊朗、伊拉克達成協議新建天然氣管道(甚至取名為Friendship Pipeline友誼管道),這一進一出,加上遜尼派和什葉派的長期矛盾,直接點燃了沙特、卡達的滔天怒火,敘利亞不可避免的陷入了長期內戰的災難。
然而,敘利亞和以色列大型天然氣田的發現,使局面更加一發不可收拾。
2011年8月,在靠近黎巴嫩邊境的敘利亞Qarah地區發現了一處巨大的新氣田,該區域距離塔爾圖斯港(Tartus,也是俄羅斯軍事基地所在地)僅100多公里,儘管敘利亞政府出於各種目的有所保留,該氣田儲量也有待證實,卻仍然對卡達、沙特等遜尼派國家的天然氣市場形成了威脅。
實際上,敘利亞陸地天然氣儲量潛力並不大,真正的「寶藏」在其近海(地中海黎凡特盆地Levant Basin北部),2013年12月俄羅斯與敘利亞政府簽署了一項協議,在敘利亞專屬經濟區的850平方英里範圍內進行勘探,但目前的戰爭局面使得俄羅斯實際行動被凍結。
以色列則更像是感動了他們的真神耶和華,與能源豐富的阿拉伯鄰國相比,一直運氣不佳,但2009年隨著海法以西90公里處塔瑪爾Tamar氣田(探明儲量2000億立方米)的發現,以色列時來運轉,更是在2010年底發現了另一個超級氣田:利維坦Leviathan(其名來自於聖經里的海中怪獸),探明儲量達5000億立方米,並且還在不斷提升。以色列一躍成為天然氣出口國,在敘利亞內戰背後的能源戰爭中又多了一個不好惹的角色。
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估計,位於以色列、黎巴嫩、敘利亞和塞普勒斯之間的黎凡特盆地(Levant Basin)技術上可開採的天然氣儲量高達4萬億立方米,然而到目前為止只有1/4被發現。隨著勘探的不斷深入,該區域一定還會產生新的利益紛爭,美國公司Noble Energy和俄羅斯天然氣巨無霸Gazprom在以色列的新氣田上就已惡鬥了好幾年,目前看Noble Energy暫時佔了上風,俄羅斯人不會輕易善罷甘休。
對敘利亞未來控制權的爭奪,是這場巨大地緣政治戰爭的核心。
控制了敘利亞:
-就能控制通過敘利亞的石油和天然氣管道,
-就能控制通往地中海的能源港口,
-就能觸及巨大的近海天然氣資源。
石油、天然氣可用作燃料,如今卻在助長這一地區對能源的瘋狂爭奪。
利欲熏心的各路玩家
號稱「敘利亞內戰」的戰場里到處是四面八方衝殺過來的外國人,有端著武器直接上戰場的,也有揮舞鈔票在後方助陣的,無辜的敘利亞成為了中東的巴爾幹半島,在自己的土地上打了一場別人的戰爭。
一切始於「阿拉伯之春」。
中東地區各國底層老百姓長期不滿於失業率高漲、物價上漲、政府腐敗以及權貴的高壓統治,要求民主自由、推翻本國專制政體,「一個即將誕生的新中東」屬於「諳熟互聯網、要求和世界其它大部分地區一樣享有基本民主權利的年輕一代」。
2010年12月17日發生在突尼西亞的自焚事件是整個「阿拉伯之春」運動的導火索。一名突尼西亞年輕人因無法找到工作,做小販時遭到警察和市政官員的粗暴對待,抗議自焚,引發了全國範圍的大規模騷亂。
一切又歸於「阿拉伯之冬」。
在西方國家推波助瀾下,阿拉伯世界產生大規模的暴力和動蕩,許多威權政府因此崩解,尤其在遜尼派國家造成多米諾骨牌效應。由於小覷了宗教因素在中東地區扮演的角色,基地組織(Al-Qaeda)、伊斯蘭國(ISIS)等軍事化遜尼派極端教義組織在亂世當中快速崛起,在歐美煽動策劃恐怖襲擊,還造成了歐洲難民危機,引發了嚴重的社會及經濟問題。
完全失控的阿拉伯世界:
敘利亞這場始於阿拉伯之春、以解放自由為號召的內戰,在美俄歐及波斯灣地區強權的介入之下,已經嚴重變形,成為各懷鬼胎的代理人戰爭。
- 美國
中東作為美國霸權的戰略中心,既有金融上的石油美元,也有軍事上的北約東擴,拿住中東就能左拉歐盟、右掐俄羅斯,順帶賣點軍火,倒騰點液化天然氣(LNG),所以中東不容有失。
當薩達姆、卡扎菲要動搖石油美元的根基,採用歐元及其他貨幣進行石油貿易時,美國毫不手軟直接動武;當伊朗發展核武威脅到中東乃至歐洲的戰略安全時,美國直接挑頭進行制裁;沙特作為中東地區的鐵杆盟友,多次配合美國操縱油價,對付前蘇聯、俄羅斯;卡達更是美國在中東的軍事基地大本營所在。
原本2011年阿拉伯之春的出現有利於美國在北非、中東的遜尼派國家中建立一系列親美政權,不但能重創恐怖組織的生存空間,還能當作槓桿對北面的俄羅斯產生壓力。
但是,太完美的事情總會有意外,童話里都是騙人的。
2013年形勢急轉直下,ISIS的崛起導致美國在中東的辛苦耕耘倒退十年,回到2003年小布希發動伊拉克戰爭之前。為了對抗ISIS,奧巴馬甚至接受了俄羅斯的化武解決方案,選擇與敘利亞阿薩德政府合作,讓遜尼派老大沙特頗有怨言。
特朗普上台一邊喊出「從敘利亞撤軍」,一邊導彈空襲敘利亞,實乃進一步退兩步之棋,當然美國不是要退出中東,而是特朗普的慣用伎倆:「要價」(如同現在貿易戰掐住中興、華為一樣,本質上是一種要挾)。
- 本屆美國政府的最大問題是搞好內政,抓經濟建設,因為多次量化寬鬆(QE)以來並沒有實際解決2008次貸危機帶來的惡劣影響,美國有待恢復實力;
- ISIS已經消滅殆盡,對中東整體安全而言已無大礙,這符合美國在中東的利益;
- 「撤軍」是好讓一撥小弟們進場,土耳其在敘利亞西北、以色列在敘利亞西南都開始擴大軍事存在,加上本身還在敘利亞戰場上的反動派和庫爾德人武裝,足夠繼續把這齣戲演下去,牽制俄羅斯人;
- 向盟友們要價,比如對沙特明說「想要美國留下來,得出錢」,就算是最近「第一盟友」馬克龍以及「歐盟老大」默克爾訪美,也沒勸動特朗普,看來價碼不夠分量;
- 由於其實力已不足以支撐在多個區域同時發力,美國需騰出手來對付最大的戰略競爭對手-中國。
- 俄羅斯
俄羅斯在中東的形勢很清楚,就是壓制與反壓制。
敘利亞作為抵抗西方勢力拓展的前沿陣地,以及可能比伊朗還要鐵的親俄政權,對俄羅斯而言同樣不容有失。
在烏克蘭已經被歐盟拉攏的情況下,俄羅斯需要敘利亞塔爾圖斯(Tartus)港的戰略空間來對抗北約東擴,同時借敘利亞內戰打擊ISIS,來解因烏克蘭被歐美製裁之圍,迫使西方不得不與其對話協商。
通過保護敘利亞阿薩德政權,普京才能保住最有效的地緣政治槓桿:作為歐盟主要天然氣供應國的角色,保護阿薩德就是加大在歐盟的話語權,就是保護俄羅斯的未來。
同時,介入敘利亞內戰也讓俄羅斯得到了實惠:近幾年敘利亞已成為俄制武器在中東最大的買主;在陸地上封鎖沙特、卡達天然氣過境輸送給歐洲;在近海區域與敘利亞簽下合約開發黎凡特盆地(Levant Basin)的天然氣資源。
從全球來看,如果敘利亞戰場能拖住美國,對俄羅斯在東歐、中國在亞洲的布局也將是有利無害。
- 伊朗
伊朗在敘利亞是為了保護阿薩德政權,並利用其代理人威脅鄰國以色列。自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以來,敘利亞一直是伊朗的盟友,在上世紀80年代的兩伊戰爭中,敘利亞是唯一支持伊朗的阿拉伯國家。
除了忠誠之外,敘利亞對伊朗也具有戰略價值,因為可以對以色列或其他西方國家的軍事行動起到緩衝作用,同時也是一個前哨,可通過敘利亞連接黎巴嫩,協助真主黨向以色列施加壓力,透過三個什葉派政權(伊朗-敘利亞-黎巴嫩)的合作對抗以色列,遏制其在該地區的軍事行動。
伊朗跟俄羅斯一樣,在敘利亞問題上別無選擇,只能力挺阿薩德。
- 沙烏地阿拉伯
敘利亞背後的致命棋局(上)已經提到遜尼派沙特和什葉派伊朗之間的世仇與爭霸,加上沙特的美國盟友角色,其立場毫無疑問是反阿薩德。
沙特在敘利亞主要是通過資助反動派來反對伊朗。在敘利亞國內的遜尼派教徒反對阿薩德的阿拉維派的叛亂中,沙特看到了機會,將敘利亞從一個親伊朗的國家變成一個反伊朗的國家。土耳其和卡達也在這次內戰中看到了將敘利亞轉變為一個更友好國家的機會,一齊暗中資助相關組織。
只要扳倒阿薩德建立了遜尼派政權,將敘利亞拉入自己陣營,沙特的中東爭霸之路便能豁然開朗:阻止伊朗勢力西達地中海,同時打通自己北上連通土耳其的能源之路。
- 以色列
以色列是一個複雜的角色。
如果說沙特跟美國是為了利益走到一起,而以色列在這層關係上還要加上民族和血脈上的聯繫:猶太人。而猶太人在美國介入之深恐怕已遠超你我所想,近期特朗普冒天下之大不韙公然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便可見一斑。
以色列跟周邊阿拉伯國家一直衝突不斷,數次爆發中東戰爭,其中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爭期間出兵佔領了敘利亞戈蘭高地,至今仍存在領土爭議問題。
以色列40%的水源來自戈蘭高地緊鄰的加利利海(Sea of Galilee,實際是個淡水湖,阿拉伯人稱太巴列湖),因此該湖被以色列人視為生命之湖,決定著猶太民族的生死;同時戈蘭高地地處四國交界,距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僅60公里,具有極高的軍事戰略地位。
不僅與敘利亞交惡,以色列還與伊朗及其支持的黎巴嫩真主黨衝突不斷。因此,以色列在敘利亞反對伊朗,目的是防止伊朗通過敘利亞與黎巴嫩真主黨連接起來,擔心伊朗在那裡的影響力與日俱增,並在敘利亞境內建立永久性軍事基地,這將縮小以色列的緩衝空間。
以色列一直希望美國或者沙特能迫使伊朗撤出敘利亞,但是從特朗普的反應來看,明顯是想將其拉入戰局,替美國站崗。以色列也只有主動出擊,最近加大了襲擊敘利亞國內伊朗軍事目標的力度,以表明其不允許伊朗染指敘利亞。
隨著黎凡特盆地(Levant Basin)天然氣的逐步開發,以色列在中東勢必謀求更大的話語權。以色列居然可以向歐盟輸送天然氣!彷彿已經看到了普京在其身後仇視的目光。
- 土耳其
儘管阿薩德曾是土耳其的親密盟友,但由於其北約身份以及與俄羅斯之間的利益糾葛,導致土耳其在敘利亞問題上一直搖擺不定。
目前,土耳其在敘利亞是因為庫爾德人。
由於伊拉克戰爭和敘利亞內戰,導致庫爾德人迅速崛起,成為敘利亞最有效的戰鬥部隊之一,幫助美國打擊ISIS。但是,一些敘利亞庫爾德人與土耳其境內的庫爾德工人黨(Kurdistan Workers Party)開始有聯絡,直接影響土耳其的局勢安全和領土完整。所以,當庫爾德人在敘利亞成功建立了一個飛地時,土耳其迅速派遣軍隊越過邊境,佔領了敘利亞北部阿夫林Afrin地區(俄羅斯控制範圍),目的是要建立隔離帶,切斷敘利亞庫爾德人與其國內庫爾德工人黨的聯繫。
圍繞敘利亞-土耳其邊境可能出現的庫爾德自治實體將是土耳其未來軍事行動的重要考量點。
- 歐盟
最後簡單提一下歐盟,因為歐盟自身不團結沒有統一的發聲,在中東影響力與日俱下。
英國在脫歐,從盎格魯文化圈的角度更加親美;
德國在善後,歐債危機以及歐洲難民危機讓這個歐洲老大自顧不暇,並且與俄羅斯在天然氣管道上眉來眼去,「儼然只有利益而沒有格局」,也是德國缺席本次敘利亞空襲的重要原因;
法國在幻想歐洲戴高樂主義,從前幾天馬克龍訪美就能看出希望在中東保持影響力;
更不要說經濟發展出大問題的義大利及其他不給力的歐盟各國,都是喊口號的主,這就是法、德著急訪美的原因,一旦美國撤退,歐盟在中東還真擋不住強悍的俄羅斯。
概括來看:
敘利亞幾乎直接或間接涉及中東的所有衝突。
遜尼派 vs 什葉派
阿拉伯人 vs 以色列人
波斯人 vs 以色列人
波斯人 vs 阿拉伯人
土耳其/波斯/阿拉伯人 vs 庫爾德人
最終可以歸結為:以美國為首的利益集團 vs 以俄羅斯為首的利益集團。
--美國、歐盟、沙特、卡達、以色列......
--俄羅斯、伊朗、敘利亞、黎巴嫩......
全球各方勢力在敘利亞都有代表、盟友以及仇敵,因此敘利亞戰局牽一髮而動全身,這還是敘利亞內戰?!
致命棋局:曲未終,人未散
2018年,巴沙爾·阿薩德似乎贏得了敘利亞內戰,但這並不意味著和平即將到來。事實上,這場由外部勢力推動的、參雜了太多外部利益的戰爭已由不得敘利亞人自己說了算。
如果翻閱一下有關內戰的文獻,就會發現,涉及的外國勢力越多,內戰就越難結束,因為大多數國家都不願意放棄,除非已經山窮水盡,或者他們的訴求和慾望得到了滿足。
近一點看,5月12日「伊核協議」大限將至,屆時將又是一場腥風血雨。
今年1月12日,特朗普宣布將「最後一次」延長對伊核問題的制裁豁免至5月12日,並將該日定為修改伊核協議的最後期限,而協議新版本提出了針對伊朗更嚴格的條款,伊朗的反應是:其最高領袖哈梅內伊呼籲所有穆斯林國家團結起來共同對抗美國。
目前來看,矛盾激化的可能性很大,達成新協議還好,如果達不成協議,誰都不肯讓步的雙方勢必拿敘利亞當「出氣筒」以及「勝負手」,所謂圍魏救趙,加大力度爭取談判籌碼。
稍微遠一點,黎巴嫩正在捲入進來,讓這場戰爭看不到盡頭。
源於黎巴嫩與以色列的海上邊界爭端尚未解決,而這個區域恰恰位於富有巨量天然氣的黎凡特盆地(Levant Basin)。
具有爭議的是靠近以色列利維坦氣田附近塞普勒斯水域的阿佛洛狄忒Aphrodite氣田(探明儲量2000億立方米)。鑒於該地區可能爆發衝突,黎巴嫩引入了俄羅斯公司諾瓦塔克(Novatek)參與開發,同時也加強了與俄羅斯的全面軍事合作,包括了對黎巴嫩港口和機場的使用。
以色列則選擇先發制人,加大了空襲敘利亞力度,試圖破壞伊朗-敘利亞-黎巴嫩的對真主黨的供應線。如果黎巴嫩成功地在開發近海天然氣,將在很大程度上穩定國內經濟,進一步鞏固親伊朗的真主黨政權。沙特已經加入進來,去年11月,由沙特導演的黎巴嫩總理薩阿德·哈里里辭職風波鮮明的表現出沙特要與伊朗斗到底的態度。
隨著特朗普政府對伊朗的敵意與日俱增,單方面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以及沙特對黎巴嫩的經濟制裁威脅,再利用對黎巴嫩近海水域領土主張的借口,敘利亞內戰很可能擴展到黎巴嫩,升級為一場席捲中東的更廣泛的戰爭。
這是一個在最糾結土地上的無解的棋局。
入局者皆危,局中無贏家。
彷彿《天龍八部》里的「輸贏成敗 又爭由人算」的珍瓏棋局,暗藏「先自絕生路才能脫困得生」的重大玄機,段譽捨不得對神仙姐姐的情,所以落敗,慕容復放不下對興復大燕的欲,所以落敗,其他武林人士,各自有割捨不下的東西,無一破解棋局。唯獨四大皆空的虛竹,慌忙救人胡亂著子,卻獲得重生機會。
在敘利亞這個棋局裡,爭奪利益的各方就像是段譽、慕容復或者其他武林人士一樣,越絞盡腦汁反而陷得越深,越想得到反而越可能失去。
棋局上,各個棋子的你爭我搶;
棋局下,權力利益的強取豪奪。
只是不知敘利亞的「虛竹」身在何方?
附: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一位軍醫曾寫信給一位美國詩人,麥克斯·埃爾曼(Max Ehrmann),表達了他的一首詩(Desiderata)給戰爭中的人們帶來了安慰與鼓舞,下面節選了開頭和結尾,苦難的世界不能放棄的就是:希望。
Go placidly amid the noise and haste,
and remember what peace there may be in silence.As far as possible, without surrender, be on good terms with all persons.......
With all its sham, drudgery and broken dreams, it is still a beautiful world.
Be cheerful. Strive to be happy.在嘈雜和匆忙中,平靜地前行吧,
也別忘了在寂靜中,能找到多好的安寧。
可以的話,盡量不放棄原則與所有人和睦相處。
......
不管經歷了多少偽善、困境和破碎的夢,世界依然是美麗的。要快樂。要拼盡全力的去尋求幸福。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