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線」教育

人類史上呢有三種教育形式,分別是「口傳心授教育」、「自由博雅教育」和「工業化教育」。

口傳心授很好理解,是家庭裡面父母教育孩子,之後是學徒制里師傅教育徒弟。這是一種比較原始的教育,信息的傳遞效率很低。

「記憶博雅教育」,則是孤獨哲學家和貴族們推崇的教育形式,比如西方著名的「自由七藝」。

而「工業化教育」就是我們現在接受的「應試教育」。

我們首先來看「自由博雅教育」

它的特點是什麼呢?就是我不給你強加任何任務,你純粹出於對智慧的嚮往,也就是興趣

有一天一個朋友跑過來興奮的和我說:

「我有一個興趣!我有一個興趣!」

我:「很好呀」

然後他又說:「我有一個興趣!」

他在等待我給他一個鼓勵,

我:「你把所有的事情都了解一遍了嗎?」

他:「沒有,可是我有一個興趣!」

我:「那你怎麼保證你對還沒有了解的事情沒有興趣?」

他:「 . . . . 」

看這就是自由博雅教育的弊端,在你擁有的知識還不足以支撐你對選擇時讓孩子做了「抓鬮」。

再看看工業化教育,工業化教育的起源是普魯士教育。現在流行的K12教育體系,就是普魯士人發明出來的,他的特點就是強調分工、強調紀律、強調穩定,把學生嚴格按照學期和年齡區分開來之後,組織起來參加統一學習。

這種教育為德國培養了大量工業人才,成為德國經濟騰飛的起點。隨後,蘇聯人學習了這種經驗,把它改成了更加嚴格的制度,也就是今天的「應試教育」。

中國就是從蘇聯人那裡學來了這種「工業化教育」。讓我們從一個體量龐大的落後農業國,以最低的成本和最小的時代代價、在最短的時間吧大量人口訓練成合格的產業工人。

這就是「應試教育」的前世,其實「應試教育」並沒有逃出「工業化教育」的模板。為什麼呢?

第一,中國教育有一套明確完整的、有標準答案的教學大綱,教師最重要的任務是保證學生掌握該教學大綱要求的內容。

第二,為檢驗老師的工作質量和學生的學習成果,有嚴格的、分時段的日常考核體系,比如月考、期中考、期末考這些,以及一個最終考核體系,也就是高考。

第三,為配合教學任務,學校對學生進行准軍事化管理,也就是儘可能掌控學生的私人時間安排。

第四,在這套教育體系中,學生學會的最重要素質就是不要出錯。

你看看,這四條列下來之後,你會發現這種教育最適合培養什麼樣的人才?

答案是:流水線上的產業工人。

工人的工作任務是明確的、不允許出錯的;工人的工作成績是有嚴格分時段考核體系來評判的;為了確保工人最有效率地投入工作,類似於富士康這樣的工廠用准軍事化的手段來管理工人;最後,流水線上的工人學會的最重要的品質,就是不要出錯。

這也能解釋為什麼到今天,高考依然是中國最公平的教育制度

因為流水線工人需要的標準是最公平的,每個人經過訓練都能掌握。

當然這裡所說的「流水線工人」並不是指大學生真的去當流水線工人,而是中國這個社會階段的主要生產形態依然是流水線。中國正處在工業化的後期階段,社會的主要資源都是工業化這個核心來配置的。即使你不去當工人,其他配套產業對標準化的要求也很高。

工業化教育的缺點呢?也是工業化這三個字,是這三個字對工人的制約,如果你看過卓別林的《摩登時代》,你就理解了。卓別林飾演一個負責在流水線上負責擰螺絲的工人,他擰螺絲擰出了肌肉記憶,以至於流水線停了他都停不下來,看見別人衣服上的扣子,他也擰過去了。

這就是工業化的缺點:當你離開那個為你安排好一切的位置,你就無法適從了。

在我們的日常教育中,家長和老師都愛說一句話叫什麼?叫做「學生的天職就是學習」,所以除了學習之外,你不需要同這個世界的其餘內容打交道。洗衣服做飯的能力,賺錢的能力,跟人打交道的能力,認識世界的探索能力,這些都和學生任務無關。

這樣的學生他只會學習,因為學習是所有事情中難度最小的,他只用記住那些陳述性內容,在考試時再次複述就行。跳過了:陳述性內容—非陳述性內容—陳述性內容(陳述性內容和非陳述性內容的介紹)的過程,他只是一台只有內存的電腦。

而這樣的學生進入社會,如果他的角色是被安排好的,目標和手段都是確定的,他們也就是能勝任。但是一旦偏離目標,變得不確定,手段要多元,就難免要迷茫了。

看看現在的一些科目,就拿我自及所在的計算機和比較了解的經濟來舉例。互聯網,也就是比特層面,人類在這短短几十年在比特層面取得了冪次法則式的發展,而工業化的邊際話效應為零,只剩下複製粘貼。互聯網上今天還在流行的技術可能明天就要過時了,大部分底層軟體的更新周期為6個月左右,也就是說你在大學中學習的編程技術可能畢業時就不可用了,這是多麼可怕。但是呢,大部分的大學教材甚至是10年以前的。

你說你能怎麼樣?

肖生克救贖裡面有一句話,體制是什麼,最開始你會反抗它,然後你會習慣它,慢慢你就會離不開它。

教育之所以說難,是因為一旦適應了社會,它就要改變社會,然後你現在的體制就要變了。但是已經有大量的人在這個體制裡面已經習慣了,老師、家長、以及大量掌握社會資源的人。

所以觸動體制幾乎不可能

但有時候我也是一個相當任性的蠢漢,就是要不可為而強為 ! ! !

推薦閱讀:

2 早熟且無處了解的性和那些記憶中所謂的『壞女孩』(下)
「減負令」越減越負,癥結何在?
牽引力教育重新詮釋「優秀四有新青年」
教育的最終結果是讓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模樣
孩子開始學習的時候是一張白紙么?

TAG:大學教育 | 學校教育 | 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