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值域

今兒有位同學值乎問我一點職業規劃的問題——職業選項太多,有種恐慌:我可以選一個職業終極一生,但總擔心錯過了其他風景,兼顧就不能專精,愛好廣泛和專精難以取捨,很矛盾。

後來,他又補充了一個麥穗理論::我們一生都在找自己的最大的麥穗(職業),那麼問題來了,我選的這個最大的麥穗(職業)是否是最大的,我是選擇它走到終點還是繼續尋找呢?

我特意去找到一下麥穗理論:

傳說古希臘哲學大師蘇格拉底的3個弟子曾求教老師,怎樣才能找到理想的伴侶。於是蘇格拉底帶領弟子們來到一篇麥田,讓他們每人在麥田中選摘一支最大的麥穗——不能走回頭路,且只能摘一支。第一個弟子剛剛走了幾步便迫不及待地摘了一支自認為是最大的麥穗,結果發現後面的大麥穗多的是;第二位一直左顧右盼,東瞧西望,直到終點才發現,前面最大的麥穗已經錯過了;第三位把麥田分為三份,走第一個1/3時,只看不摘,分出大、中、小三類麥穗,在第二個1/3里驗證是否正確,在第三個1/3里選擇了麥穗中最大最美麗的一支。

麥穗理論_百度百科

這引起了我的思考,人生若是一道函數曲線,如何尋找到人生最大值和最小值呢。

一、不要過早下判斷

職業規劃也好,或是戀愛也好。不見得第一份工作就能做一輩子,初戀就能相愛到永遠。因為人的認識其實很有限,特別是在沒有自己親身實踐前。你聽到的大部分愛情故事很多只是故事,那些一輩子堅持做一件事的「工匠」沒準因為是生活的無奈。只有真正去約會,去戀愛,甚至去爭吵分手,才能體會到愛情的酸甜苦辣;只有投入到職業的環境里,經歷嚴苛的上司,奇葩的同事,看過行業中千奇百怪的景象,才能明白這份工作到底是不是適合自己。

所以,剛剛走進麥田時,反倒不是立馬挑最大的,而是去對比,去感受,把工作當成是一種試煉和調研;把戀愛當成一種享受,體驗初戀的美好,而不是立馬將對方當成未來相伴一生的人。不要畫圈,不要設限,更沒有必要許下海誓山盟的諾言,未來還太多的未知,能做到的,就是享受現在,步步為營。

二、所謂的"最"都是相對的

你十八歲時遇到一姑娘,覺得這輩子非她不可。然而過了十年,再看身邊人,或許她才是那個最愛的。每個人生階段或者都有一個「最」,然而過了哪怕階段後,這階段的「最」不見得就適合下一階段。同一個人,他不同階段的人生里存在著不同的「最」。

不同的人,在同一人生階段里同樣存在著不同的「最」。工作有好有壞,有些人願意放棄高薪的工作去鄉下當個小學老師,只是因為老師有三個月的寒暑假。而有些人在大城市裡每天乘坐最早班車的地鐵到公司,乘坐最晚班次的回家。縱然忙到沒有時間約會、健身,依然毫不後悔。你的「最大」在別人眼中或許就是「最小」。別人的「最小」在你這兒或者就是「最大」。

人生並非要一定要找到某個最值,月盈則缺。一旦到了最高點後,下一秒便是下落。「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人生是有限的,新老交替,世間才會平衡。

人生在世,首先要接受的是人這輩子,不可能擁有百分百的女友,不可能得到百分百的工作。人越是走到高處,越要付出高昂的代價。年輕時候覺得無所不能,是因為身上沒有什麼擔子,跑起路來,都是跳著、蹦著。而等到上了一定的年紀,肩上的負擔越發的重了,行事更像穩健。若是不小心摔倒,受傷的不僅僅是自己,還要背上的家人。

三、人生其實是不斷發展的過程

我始終覺得,人生並非是一圈圈的湖水,而是流動的河水。所謂河水,就是意味著人是不斷發展的,現在做不到的事,不見得以後就做不到。而是通過一定的努力和方法達到人生的目標。人生並非是被割裂成了一段一段的函數,而是連綿不對的曲線。如何看待現在的自己,不僅要回顧以前的自己,也是兼顧往後的目標。人無法否認過去,無論是好還是壞,人都無法做到完全拋棄以前的自己。接受自己的最小值,才能知道自己的底線。 既然到底了,哪怕只是努力一點點,其實都是一種進步。忘卻自己的最大值,是因為沒準在不久的將來會得到一種「更大」。

若那位同學能恰巧看到,希望我的思考對你有所啟發。

推薦閱讀:

在天才看來,平常人的思考容易犯哪些淺顯的錯誤?
所謂「發散性思維」是什麼意思,它是哪個學科提出來的概念,與它相對應的其他思維模式包括哪些?
人類有限的壽命會成為知識發展的終極障礙嗎?
閆德利事件引發的思考?
小能熊日報「第十四期」

TAG:人生 | 職業規劃 | 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