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父母的打罵孩子,會影響他們成長嗎?

問:為什麼有些父母總是喜歡用言語傷害孩子?

桐陽媽回答:我研究了不少心理學,兒童心理,但是具有說服力的是我親自實踐養娃,還有幫助很多父母及孩子,每天都在觀察兒童和父母。

父母言語傷害孩子形成原因,我認為來自於四方面:

1、家庭環境。

一個人成年後行為方式,最主要是自己和父母的關係,另外一個是父母相處的模式。孩子生下來是全能自戀,隨著不斷成長,遇到外在世界挫敗,沒有掌控感,對自己內在挫敗不知道怎麼處理,產生攻擊性,所以在西方才有可怕的兩歲,在中國會有這孩子越來越不聽話,越來越脾氣大,孩子叛逆等。孩子的攻擊性表現在,對內攻擊,打自己,哭泣。對外攻擊,孩子扔東西,打人,咬人,和父母發脾氣。

如果父母能夠接納孩子這種攻擊性,回饋溫柔的語言,孩子會感受到,我這樣的行為,父母都愛我,孩子逐漸自我修正,減少肢體的攻擊,也減少語言攻擊。

如果父母對孩子發脾氣,訓斥,你怎麼這麼不聽話,你再這樣不要你了 。孩子自身的挫敗感,父母沒看到,沒理解。迎接的是父母的語言傷害。孩子學會語言傷害,等成年後,所以也沒接納能力,很容易語言傷人 。另外,父母家庭模式,不是溫暖和諧,父母之間是相互抱怨指責,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學會了抱怨指責。

2、社會環境的影響。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身邊的學校環境,社會環境,大家打打鬧鬧,說話都是語言傷害,很容易被同化。看過一個故事,老師為了讓一個素養比較差的孩子向一個素養比較好的孩子學習,讓這倆孩子同桌,為了讓差孩子向好孩子學習,結果發現差孩子沒變好,而是好孩子的行為越來越向差孩子認同。所以孟母三遷的故事有一定的道理。

我們身邊經常也有這樣的例子,你身邊都是負能量,工作不積極,生活婚姻充滿抱怨,經常和這樣的人在一起,你很難看到希望。如果,你身邊都是正能量的人,很少抱怨,遇到事情總是想辦法積極解決,你也會變得越來越積極。

3、自動思維習慣

從小形成的方式,而且已經變成慣性思維。比如孩子尿褲子了,父母也不看原因,然後就說,怎麼又尿褲子,和你說多少遍了。孩子考試沒考好,父母不問原因,怎麼考的這麼差,孩子考卷塗錯了,怎麼能塗錯了,這些都是慣性思維,這種慣性思維無形中,對孩子有了語言傷害。

4、自我保護

脾氣暴躁的人,內在脆弱,有一顆玻璃心,通過發火,把內在這種傷害轉嫁出去,因為都是對方的錯,自己沒錯,通過語言暴力,外在權威,我是你父母,讓孩子產生深深的愧疚,實際害怕自己的無能感暴露,語言傷害孩子,有時也是父母的一種自我保護。

父母怎樣減少語言傷害,可以從以下三點做起:

a、覺察反省:

當孩子一些行為自己不接受的時候,先叫暫停,然後深呼吸,管理自己的情緒,看到發火,語言傷害是自己的無能無力,接納自己的內在挫敗感。情緒平和之後,靜下心來傾聽一下孩子,你會發現很多時候,孩子的真實想法並不是你想的那樣。

有一次,爺爺從幼兒園接大女兒回來,在路上孩子哭,爺爺不知道為什麼哭,開始不耐煩了,開始說孩子,有什麼好哭的,再哭不接你,不喜歡你了。

孩子莫名其妙的哭,肯定有原因,到家我傾聽孩子,孩子說想拉粑粑了,一點也憋不住了。孩子不說,就是害怕被訓斥 。我們沒有權利要求老人,但是作為父母,要養成覺察反省的習慣。

b、用在日常的小事上,管理自己的情緒

每個人要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情緒的發生表面看起來是由事情引起的,實際是由你對事情的內在看法引起的。可能有些人會說,就是孩子惹我生氣的,我舉個例子,你家孩子和別人家孩子考試分數都是60分,看到別人家孩子分數,你可能不怎麼生氣,沒準還勸那個孩子父母呢。可是,一回家,本來想孩子可能會考80分,結果一問也考了60分,可能就會責怪孩子,你怎麼考這麼點分數,這就是你內在期望孩子考好,孩子只是沒達到期望,你是和自己期望生氣,結果你期望的情緒讓孩子承擔。

所以,在日常每件小事上,覺察反省一下,是父母不接納孩子,是對孩子期望過高,還是經常以別人家孩子為標準,還是成人思維。這樣堅持一個月之後,你會發現很多行為都是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和要求,孩子會變成父母成長的一面鏡子,當父母成長了,會管理情緒了,孩子看到了表率,也逐漸的學會管理情緒,你們之間的對抗就會減少,親子關係越來越和諧。

c、讓孩子看到真實的父母

有些父母經常說,養孩子鬥智斗勇,你贏不了孩子,就老老實實承認,你需要成長,內在智慧不夠,接納自己無能無力。

啟動發火,語言傷害,來掩蓋自己內在的無能為力,強制孩子服從權威,強制的結果,等你老了,孩子就會強制你,孩子童年不快樂,父母老了不快樂。孩子成長需要向權威認同,父母提高能力,讓孩子心服口服主動認為父母就是權威。

做真實的父母,人這一生就是在不斷嘗試,不斷犯錯中成長,不管以前對孩子有過什麼傷害,已經發生了,接納事實,了解每個真相的目的,是為了未來更好的成長,後期遇事讓自己心靜,靜心出智慧,教育是安心之道,語言傷害,是最沒用的方式。

成年人和兒童最大的區別,是成年人應該是成年人的樣子,能夠自我負責,能夠承擔責任,能夠管理情緒,能夠把理論應用到實際生活中。


推薦閱讀:

英語三字經,讓孩子瞬間記住500個單詞!還有比這更簡單的嗎?
孩子都沒生,你敢說自己沒時間?
家長曬娃的背後,其實是……
帶孩子去這3個地方,長大後一定有出息!
以後「有出息」的孩子不會很多了!

TAG:育兒經驗 | 家庭教育 | 家庭教育指導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