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不成熟的人際交往指北

吃貨也有七情六慾,分享一點生活感悟。個人拙見,請謹慎採納!


從未太過用力對待一段感情,「彼此舒服」一直是最欣賞的態度,喜歡張弛有度地把握得恰如其分。可能是對自己,對對方,對彼此的感情都沒有信心,「為了不讓緣分太盡,便不敢用力」。

友情

比起當一個隨叫隨到的牌友,更希望自己是對方心煩時願意傾訴的對象,可以在許久不見後一起散步聊天,傾聽對方的成長,窺探對方的心事。好的交往是有質感的,有內心的共鳴而非短暫的歡愉。

愛情

始終奉行「平等對待,共同奮鬥」的原則,這不僅體現在物質生活,也體現在精神交往中。努力做到經濟獨立,認真提升自我,經常買禮物給對方驚喜,享受能讓對方開心的優越感,其實這本質也是自我滿足。

愛情,始於好感,終於無感。很多感情都像正態分布曲線,隨著好感的累積感情到達巔峰,又因瑣事的消磨好感不斷減少最終草草結束。如果一個人的好感不斷被消耗而不培養,久而久之感情的HP(生命值)就會消耗殆盡。很多女生因為任性或幼稚而不斷消耗對方的好感度,根本原因是不夠愛或者不會愛。當愛一個東西時,人的天性是保護它,這從我們小時候擁有一件心愛的玩具時會小心翼翼地呵護它可窺見一二。深愛的本質一定是體諒和珍惜,如果人的本質是自私的,那深愛應該是因為害怕自己一個人度過這漫漫人生,希望獲得更長久的陪伴而選擇暫時性向現實妥協吧。而淺層次的愛像是希望構建命運共同體,總想讓對方做到感同身受。有些女生甚至通過肆無忌憚地宣洩情緒企圖讓對方感受自己的不滿和煩悶,以為這樣就有命運共同體的感覺。但正如《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金星》所言,「在男人和女人之間。存在一場不同星球的對話,男人不可能百分百地了解女人,女人也不可能百分百地了解男人,這是永恆的真理」。男女之間從生理構造到家庭境遇的不同都造成了思維的差異,根本不存在所謂的感同身受。更深層次地說,不能尊重個體的差異是造成很多矛盾的源頭,因此做不到理解和體諒。當接受人與人天然差異時,就會慢慢學會理解和尊重對方的做法,而不是一定要通過各種手段來讓對方臣服於自己,否則就一拍兩散。

情緒穩定是任何親密關係最美好的品質。對親情而言,多少人的性格缺陷是因為童年時父親的暴躁和母親的咒罵,原生家庭培養的心智模式,決定了孩子最初的格局;對愛情而言,一個情緒穩定的伴侶所能提供的安全感遠勝其他,像是擁有「穩穩的幸福」的陪伴;對於友情而言,靠譜的朋友懂得自我調節和宣洩,不會經常抱怨生活,發泄負能量,沒有人願意與負能量的人久處。

自我提升是增進感情的不二法寶。英國演化理論學者理查德·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中告訴我們,「自私的本源來自生命本身,個體的不安全感和存活的需求指導我們必須靠近一個更優秀的靈魂和肉體,這讓所謂一陳不變的愛情和所謂專一的選擇看起來極不真實。」。我們慢慢地與從前因為地域相近或寂寞而結交的人越來越遠,慢慢尋找真正有精神共鳴和仰慕之人結交。成年人的友誼又恰恰需要一直保持同頻和共振,有共同的圈子或者愛好是維持感情的關鍵。所以,與其低質量的社交,不如高質量的獨處提升自我,努力與喜歡的人保持共同的步伐和能力。越長大越能明白生活本來就是一個不斷失去又擁有的過程,舊的人離開,新的人進來,就像河流總要注入活水才能保持流動,只有讓自己擁有能夠不斷接納新人的能力,生命才能鮮活。

世界很美好,世道很艱難。希望我們可以擁有那些無論自己掉的有多深都願意在底下咬牙托著不鬆手的人,也努力成為有能力托住別人的人。


推薦閱讀:

我約談了大約100個人,TA們都有同一道傷口
為什麼我們總是對親密的人飆狠話 | 語言暴力
為什麼要和「心愛的人」分分合合?
他留著前任的聯繫方式,就是因為還惦記她唄
性單戀者一種怎樣的體驗

TAG:人際交往 | 親密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