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清明節按照公曆放假?
清明節是24節氣之一,最初只是反應氣候變化,指導農業生產。後來逐漸和寒食節相融合,形成了掃墓、祭祖的風俗。
清明節和其他的傳統節日不同,像春節(正月初一)、端午(五月初五)、中秋(八月十五)等都是按照農曆確定。清明節卻按照公曆確定。1935年民國政府將公曆4月5日作為法定的清明節,所以很多人都認為清明節是4月5日。其實清明節的具體時間是不確定的,4月5日——4月6日都有可能。
2008年,我國將清明節定為法定假日,假期1天,但不再指定哪一天,按照實際的交節日期放假。為了民眾方便,往往調休成3天小長假。比如2018年清明節交節日期是4月5日,經過調休放假日期為4月5日——4月7日。
大家也許會疑惑,中國古代不是一直採用農曆嗎?為什麼清明節卻按照公曆來確定呢?不僅是清明節,所以24節氣都跟公曆是吻合的(相差不過1-2天)。
因為農曆是一種陰曆(準確地說是陰陽曆),而24時節氣和公曆一樣都是陽曆。
陰曆,以月亮公轉周期為一月,約29.53天。陽曆,以地球公轉周期為一年,約365.24天
一、為什麼說農曆是陰陽曆
農曆以朔望定月,新月初一,滿月十五。一個朔望周期(月球公轉周期)約29.53天,但是一個月裡面只能含有整數天,因此分為大小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
這樣下來一個普通年(平年)有354~355天,而一個太陽年的長度是365.24天,兩者相差約11天。長此以往就會出現「正月短袖,六月飛雪」的怪現象。
為了平衡太陽年的天數,每19年中設置7個閏年,閏年比平年多一個月,多出來的這個月稱為閏某月,閏年就有383天或384天。平年和閏年平均下來就與太陽年的天數一致。
所以說農曆是一種陰陽曆,也被習慣稱為陰曆,因為「陰」的成分更多一些。
二、為什麼說24節氣是陽曆
中國古代是農業社會,農業生產離不開季節交替,氣候變化。因此逐漸形成了24節氣,用以指導農業生產。
24節氣將地球公轉軌道(即黃道)均分為24等分,每一節氣對應的時間約為15.2天。
24節氣實際上細分為12節與12氣。其中月首為節,月中為氣,具體見下表。
24節氣將立春日作為一年的年首,兩個立春日之間為一年,完全等於太陽年的長度是365.24天,所以說它是純粹的陽曆。比如2018年的立春日是公立2月4日,農曆臘月十九。那麼臘月十九之後(儘管還沒有到新年的大年初一)是戊戌年,之前是丁酉年。
其中十二節將一年分為12個月,一個月大約30.4天。具體如下:
正月:立春到驚蟄之間;
二月:驚蟄至清明之間;
三月:清明到立夏之間;
……
以此類推。
需要注意的是節氣交點完全按照地球運動軌跡來劃分,並不一定是整數日,而是精確到秒。
比如2018年交清明的準確時間是4月5日凌晨4點12分43秒。在此之前為二月,之後為三月。
當然單獨的24節氣並不能算是一套完整曆法,需要與天干地支配合使用,這就形成了中國算命術的基礎(後面有時間再討論,此文不再贅述)。
三、公曆和傳統曆法誰更科學?
辛亥革命之後,改用公曆,農曆和節氣逐漸退出歷史舞台。
公曆使用方便,準確度高,已廣泛被世界採用。
傳統曆法雖然計算相對複雜,但卻包含了豐富的歷史文化、民俗諺語等,甚至淵源了古代先人陰陽合道的哲學思想。
因此不能簡單認為公曆好而擯棄傳統曆法,我們應該對傳統曆法加以了解和繼承,進一步發揚光大。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 :
珠珠妹妹(zzmm_wechat)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