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動元件瘋狂漲價 中國廠商又被境外供應商卡脖子 業者深感憂慮

想必,雖然有很多的人比較關注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設備,但對這些設備中的被動元件未必就很了解,甚至可能是完全不懂。既然有被動元件,那麼與之相對的便會有主動元件。人們日常所熟知的晶元,屬於主動元件。而電容、電阻、電感、諧振器和晶體/陶瓷濾波器等元器件是為被動元件。

所謂的被動元件,是指內部不需要電源驅動的器件。被動元件本身不消耗電能,只需輸入信號就可正常地工作。被動元件主要分為RCL(電阻、電容、電感)以及被動射頻元器件兩類。而人們最常見的是RCL產品,在被動元件的總產值中佔比高達90%。

被動元件的應用範圍很廣泛,可謂是晶元產業得以發展的基石。包括在汽車電子(3400件)、PC(2200件)、液晶電視(2100件)、iPhone 6 plus(1100件)、遊戲控制台(1020件)、數碼相機(840件)、iPod(230件)等產品中都有被動元件。而被動元件市場主要集中在日、韓、台與大陸地區。正是由於被動元件對晶元產業所起的基石性作用,被動元件在電路零部件中的佔比逐步地提高,市場得以穩健地成長。任何電路都需要用到被動元件,電路中被動元件的數量也在逐步地提升。1983年,被動元件在PCB物料清單中的佔比僅21%。到2003年,被動元件在PCB物料清單中的佔比即上升至80%,占成本的20%左右。

近一段時間來,媒體不間斷地報道,被動元件中的三大類產品,即電容、電阻和電感的價格漲得很厲害,給處在行業下游的電子廠商造成了很大的壓力。有業內人士甚至據此發出這樣的感嘆:被動元件的價格瘋狂上漲,幾乎是要撼動了在中國的電子製造業之根基。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元器件市場,本土廠商對此卻根本沒有話語權。究其原因,主要還是在於本土被動元件廠商的技術和工藝相對落後。

來自上海證券報的消息稱,積層陶瓷電容MLCC的價格一漲再漲,在業內引起來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和熱議。

2018年3月初,以村田為代表的日系廠商宣布退出常規型的MLCC市場,進而轉向超小型和高性能的產品,致使原本就供不應求的MLCC市場更加供不應求。然而,與其他新材料市場不同的是,MLCC市場的供給端格局異常集中,市場中前五大廠商佔據接近九成的市佔,其中高端的MLCC又集中在日系廠商。村田此番轉型後,在常規型的MLCC市場的供給能力將會比2017年下滑50%以上,而在此之前,村田的MLCC生產能力佔據整個市場三成的份額。對此,一位MLCC市場人士表示:「村田這次減產的正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品種,供給端收縮力度可想而知。」

行內人士透露,境外新上的MLCC產能基本要等到2019年才能在市場中釋放出來,並且日、韓系廠商在2018年內已經基本確定將很快退出常規型的MLCC市場。加之,全球消費電子設備更新換代、通信頻段升級、電動汽車迅猛發展等因素共同作用,MLCC市場的缺口短期內依然會放大,2018年MLCC的價格依然會維持漲勢,預計持續到2019年。

本輪MLCC市場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主要得益於消費電子設備向智能化升級換代。以蘋果的iPhone系列智能手機為例,iPhone 6電路中所需的MLCC大約在400顆,而到iPhone X中,則需1100顆左右。此外,智能家居產品的快速發展,也擴大了下游廠商對MLCC的需求量。但受限於電路板的面積,MLCC在普通的消費電子行業快速滲透後,常規型的MLCC需求量將進入平穩的狀態。但通信頻段升級,超小型、高性能的MLCC產品則會再次帶來巨大的增量。5G時代,MLCC的需求估計會出現翻倍式的增長。

2017年,全球電容市場的規模210億美元,其中MLCC陶瓷電容市場的規模110億美元;中國電容市場的規模1000億元人民幣,其中MLCC市場的規模便達520億元人民幣。除了電容,還有電阻和電感。同樣在2017年,全球片式電阻市場的規模50億美元,片式電感市場的規模30億美元;而在中國,片式電阻市場的規模220億元人民幣,片式電感市場的規模130億元人民幣。

業者對此分析:第一,本輪MLCC等被動元件的價格瘋漲,表面上看是供需嚴重失衡導致的必然結果,也不排除渠道商有意推動被動元件的價格上漲等因素作用。被動元件的價格瘋狂上漲,幾乎快要失去人們的控制。「MLCC的0603-104K 50V,從5元漲到了110元,0402 16V從3元漲到了33元,晶元電阻0402 5% OR漲幅也超過了10倍」。第二,業內有這樣的傳言,由於一部分來自台灣的廠商有意囤貨或者向市場少放貨,這讓渠道商看到了機會。很多的人就此懷疑,不排除有少部分的原廠直接或間接地參與抬價並瓜分暴利的盛宴。台灣的國巨、華新,華新科等已經多次上調MLCC的價格,有的價格總漲幅接近100%。而厚聲,大毅等貼片電阻廠商也不甘落後,連聲喊漲,之後就連大陸的風華高科,三環,宇陽等也跟進了漲價。第三,這一波被動元件的漲價和缺貨潮,讓國內的電子製造業至少要多付出5%-15%的成本!這對於本來利潤就微薄,如履薄冰的本土電子製造業來說,簡直是一場措不及防的災難?

結語:雖然整個被動元件市場的規模相比於主動元件小了很多,但本輪被動元件的價格瘋漲潮,也實實在在地警醒國內的電子產品製造商,以及本土被動元件廠商……

微信公眾號:我為科技狂Tech

推薦閱讀:

日本老牌製造業之殤:「東芝」神話的破滅
一份高端製造的入門說明書,五軸機床
協易衝壓智能製造方案
*工業互聯網*工業物聯網發展史
聽說iphone、華為等大牌手機生產都離不開它

TAG:電器元件 | 製造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