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孩子學習管理的一些看法

前言

最近和朋友聊到他的兼職:輔導一位一年級的學生完成功課,也是最近開始輔導這位學生的(便於稱呼,以小明來代稱這個學生),在朋友的的苦水之中大致了解到:小明完成功課的速度往往比之前的老師要慢;小明開始完成功課的時間也比之前一個老師要晚;小明在完成功課的過程中反覆修改;

朋友的兼職非常辛苦,一方面小明自己並沒有很積極主動的完成功課,另一方面朋友因為小明完成功課的時間都比之前的老師輔導時要長,這讓我這位非常有責任感的朋友對小明的家長心生愧疚。


門外人的思路

我並不是一個教育學的學生或研究者,也不是一位有經驗的老師或兼職老師,但是我想就這一個場景去討論一些我的看法,以及在此情景中我可能會採取的解決思路。我將其分為過程KPI(時間管理)以及結果導向(反饋系統)。

時間管理

我相信,作為一個合格的輔導老師,肯定在安排完成小明的功課上給予了一定的重視,我認為在安排完成功課上,老師的作用不應該是主導性質的,從長遠的角度上來看,應該將安排完成功課的計劃的權利/責任交給小明,如果小明沒有完成自己的計劃,他應該非常清楚是誰的過錯,如計劃安排的不合理,完成功課時心不在焉亦或是今天的功課太多等。

當然,如果小明是一個偏科的學生,可能在自己喜歡的科目上分配更多的時間以及優先順序,作為輔導老師,應該在小明自己安排完成今天的功課計劃之後進行一些調整,並且需要告訴小明為什麼需要這些調整,假設小明安排了一個今日功課計劃,比如:英文閱讀題-30min、數學選擇題30min、數學填空題30min、數學解答題50min、語文閱讀理解-20min、英文聽力題-30min、語文詩詞背誦30min。

假設小明是一個偏科數學的學生,那麼他就會傾向於優先做完/做好數學題目,那麼輔導老師就可以讓他稍微縮短一些數學科目上功課的時間又或許穿插一些其他科目的功課在其中(穿插與否我持中立態度),做這些調整,可以有很多原因。

比如:小明很喜歡數學,所以為了考試時得到更好的分數,在平常完成數學功課時應該給予一定的速度訓練,考試的時候可以留出更多的時間去檢查或思考難題;相反的是,如果小明數學成績很好,給自己的數學功課分配的時間少很多,這樣容易粗心大意犯一些不必要的小錯誤,所以應該分配稍多一些的時間在數學功課上;小明很討厭英文科目的話,就應該將英文科目的功課前移亦或是至少將一部分簡單的英文功課前移,在完成功課的過程之中,情感曲線的變化不會突增突減(一股腦完成喜歡的科目再去寫不喜歡的科目),有點先苦後甜的道理在裡面。

上面的計劃之中似乎少了點什麼,合理的安排休息時間,這點很重要,在丹尼爾·平克的《見機》一書中提到了工作時間的休息策略,也就是一種定時的短休息,書中的研究說明最佳的間隔時間為每工作52分鐘休息17分鐘,當然這只是一個參考的時長(不應該太長或太短),但是短休息是為了更長時間的高效工作,對於學生的學習,我認為這也是必不可少的,在短休息之中我有一些建議:休息時不要再去想功課的題目、最好不要坐著休息,戶外走動效果更佳、短休息的時間可以用於個人社交,比如輔導老師可以和學生聊聊學校發生了什麼等;

關於輔導老師的工作重心:指導作業,我認為在沒有參考答案的情況下,如果小明遇到不懂不會不清楚的題目不應該立刻得到解答,反倒在最後(可以是完成該科目的功課之後也可以是完成全部功課之後)統一進行解答,不僅輔導老師有足夠的時間準備,輔導的質量也會相對更高,小明完成功課的過程也不會被隨機/不連續的打斷。

對於時間管理上我認為有以下幾個重點:

  • 交由學生自己制定計劃(責任歸因),輔導老師做出合理的調整。
  • 短休息可以大大提升完成功課的效率,休息的關鍵在於精準。
  • 將輔導的過程集中,盡量減少打斷學生獨立思考的次數。

反饋系統

我認為在小明的學習過程中得到的反饋太少了,主要是來自於課堂上老師的評價(完成課堂作業或主動回答老師的問題)以及課堂外的老師評價(作業批改或考試成績),當然我對小明的家庭十分在學習方面有良好的反饋系統(考試分數高誇獎、考試分數低批評並不算,因為這個反饋是高度依賴課堂外的老師評價,並不是父母或監護人的直接反饋),我站在朋友的角度來說,不對小明家庭的反饋系統過多討論,但是作為小明的課後輔導老師,為小明提供良好的反饋系統,反饋系統的建立來自於兩方面:好消息與壞消息

壞消息總是比好消息重要,壞新聞比好新聞給人們的印象更深刻。如果一個人平時對你都很好,時間一長你可能就不在乎;有一次他突然對你不好,你對他的印象就可能永久地改變。更重視負面消息是人腦的一個本能,這可能是因為負面消息事關生存。

當然給予好消息是十分重要的,不過對於好消息而言,比如:誇獎,不應該過於寬泛或空洞,應該對具體的事件進行好的評價,多使用描述性語言,肯定他的行為、努力以及過程。實際上來說因為壞消息給予系統的反饋要強於好消息,那麼應該在數量上增加好消息的反饋,除了單方面誇獎小明,也可以一段時間向小明的父母進行好消息的反饋(這裡的反饋不應過於頻繁,物以稀為貴),當然也不能濫用好消息的正反饋作用了,定量分析來說:好消息和壞消息的比例應該在4:1左右,比如:今天誇小明功課4個地方完成的非常好,再指出他某個地方在前兩天的功課中已經錯過一次了,應該給予重視。

這個比例來自之前我讀到的一篇研究,關於上司在批評下屬的時候如何做到不讓下屬的心情過於糟糕但有對上司的批評足夠重視,研究的結論是先誇下屬8分鐘再罵下屬2分鐘,至於為什麼要先誇再罵,我在近期讀到的一本書《強力瞬間》中找到了答案,作者是西斯兄弟,這本書裡面討論了一個非常有用的定律:峰終定律,這個定律大致是說一段體驗令人記憶最深刻的部分往往是在這段體驗的高潮和末尾,所以,如果希望小明或下屬可以重視到問題的存在,請將壞消息留在最後

以上是在討論正反饋系統,這個系統會幫助小明對自己的學習越來越有信心,同時也可以幫助他在情感上更加依賴這個系統,也就是輔導老師,當然又正反饋就有負反饋,在反饋系統之中將其稱作平衡迴路,它的作用就是維持系統的穩定,只要這些迴路運行良好,系統完全可以保持不變。而系統之所以會衰敗,就是因為負反饋迴路出了問題。

舉個例子。比如你經營一家酒店。酒店剛開業的時候,各方面都是高標準、嚴要求,你請來的廚師是行業頂級的廚師,服務員也是態度最好的,酒店打掃得一塵不染,務求給客人賓至如歸的感覺。為了做到這些,你頒布了一套很高的標準。有專人每天對照標準檢查酒店的運行情況,一旦發現哪個地方沒有達到標準,就要立即整改。這個檢查制度,就起到了平衡迴路的作用。

討論平衡迴路是讓反饋系統的操作員(即輔導老師)重視負反饋的作用,並不用擔心負反饋會給系統內的用戶(比如小明)帶來差心情並對你產生厭惡,只要與正反饋的組合使用,就可以將負反饋的作用有效的發揮出來。讚許好的方面,客觀的指出壞的方面,長此以往反饋系統將會穩定的運行。

當然,在反饋系統之中,尤其是輔導老師和學生這樣一對一的系統, 情緒管理我認為是不可輕視的一環,對於處理干擾學生學習的情緒,應該做到:接納學生的情緒、表達學生的感受、不要隨意批評或給出忠告、不要輕易的貼標籤、在情緒和行為之間劃定界限。為什麼我認為情緒管理非常重要,首先對於輔導老師的責任來說:不僅限於輔導學生完成能力以外的功課,還有對學習過程的情緒管理。學生的心情好自然學習效率就會高不少,同時對於輔導老師與學生的關係,我認為可以是合作關係而不是上下級的管理關係,應該像對待一個合作夥伴來對待學生,這樣才能建立有效的溝通,從長遠上來看實現提高學習動力以及自我監督/自我約束的能力才是輔導老師應該要做的


父母的視角

當然,家長也許不明白,為什麼一個兼職的輔導老師也要管這麼多,如果站在輔導老師的視角上來說,應該去盡量解釋自己對學生完成功課計劃的安排,在必要的時候給予父母一定的反饋,這裡的反饋不單只包括學生方面,比如:你從短休息的閑聊中得知學生因為父母吵架而心不在焉,首先要做正面的情緒疏導,再與家長的反饋之中提醒他們家庭矛盾影響到了孩子的學習,如果家長通情達理的話,會接受並感謝你的建議,但家長不太通情達理的話......所以,有時候還是要見機行事。

站在父母的視角來說,我認為時間管理和反饋系統的兩大機制的建立將會在家庭教育的過程中起到重大的作用,時間管理方面,應該盡量讓孩子自己安排自己的時間表,為規律的生活作息打下良好的基礎,時間表的安排也要確定優先順序以及所花費的時間,儘可能的去記錄每一項需要完成的任務的計劃時間、實際時間以及節省時間,這樣可以幫助孩子建立時間觀念以及提高孩子行事的速度。

在孩子的時間管理上千萬不能怕麻煩,對時間表的任務也不能過於籠統,通過目標分解法來逐步分解問題,逐個擊破,任務的要求應該結合實際,目標也應該腳踏實地,這對於幫助孩子提高完成任務的準確性有很大的關係。

對於非常重要的反饋系統,可以在時間管理的基礎上,每周對孩子的表現進行反饋,一起去回顧任務完成的進度,反饋的結果不僅限於孩子,家長也應該得到反饋,比如:答應了周末去海洋公園卻因為臨時有事放了鴿子,家長應該表示歉意而不是用「忙」字推脫,這樣一來家長更應該以身作則,做好自我反省,有錯必改。在評價孩子的時候,切忌使用雙重標準,做的好就應該得到掌聲,犯了錯誤就應該好好反思,在進行正反饋的時候,避免使用那些空洞的誇獎,比如:中國家長最喜歡的好好學習,因為這樣的誇獎不具體沒有參考標準,加上重複使用就會顯得廉價反而起不到作用。


尾巴

對於在文章開頭提到朋友所遇到的問題,我認為問題的原因不一定在朋友身上,比較也才剛剛開始接觸這個學生,至於對學生家長的內疚,我倒認為有些不必要了,因為時間上的變化是來自許多因素的,不是輔導老師這個職位可以控制的,但我認為作為課後輔導老師,保質保量的輔導學生完成功課、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就是做好情緒管理)、與家長建立反饋,做到這三點,就很對得起你的兼職收入了。

今天是2018年4月3日,來自認知日誌專欄的第六頁,希望你可以從中有所得。

如果文中有什麼錯誤,勞煩指出,謝謝。

祝進步。

附論

文中知識及觀點來源:《如何說孩子才肯學》、《兒童時間管理訓練手冊》、《When: The Scientific Secrets of Perfect Timing 》、《The Power Of Moments》。


推薦閱讀:

技能樹是什麼,如何學習?
怎麼把新舊知識聯繫起來?
人與人之間的思維層次差距都體現在哪裡?
確定偏好學習類型,就能獲得更好的學習效果嗎?
6種實用英語學習方法 讓你高效學英語!

TAG:兒童教育 | 學習方法 | 家庭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