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一個神奇的國潮品牌新產地(1)
來自專欄 國潮大觀
關注國潮圈蠻久了,從淘寶潮牌、朋友圈潮牌再到有風格的潮牌不斷演變,2018年是很多國產潮牌的轉型元年,杭州的BEASTER、SENCE LA新的型錄已經發布,較之前的「淘寶爆款」有了很大的差別,設計感風格性也有了明顯轉變,但是他們並不是今天我們要說的主角。
因為之前在知乎答了一篇國潮話題的問題,寫了一些大眾化的國潮品牌,吸引了不少關注與評論,自此更加關注國潮圈。這段時間也做了不少的功課,花了時間與心思去了解整個行業,突然發現武漢從去年開始湧現了不少新的國潮品牌,並且質量還不低,這段時間也與不少圈內人、品牌主理人聊了聊這些牌子,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對這些來自武漢的潮牌的了解與見解。
武漢在之前做的好的品牌也有很多,如LE TROTTOIR、ATTEMPT等,真正引起我關注武漢的原因還是從17年下半年開始,不斷有新的品牌出現在我的視線,Harsh And Cruel*、MODITEC、COC、B.L.I.N.D等都是武漢新崛起的品牌。
先說老大哥,ATTEMPT。
2015年上線,早期的作品以剪裁拼接作為主要表達手法。在15年的環境背景下,當時國內流行的是GVC、HBA這種較為浮誇的著裝,而ATT沒有迎合市場去做一些浮誇的作品已經可以看出主理人腔調。
(ATTEMPT 15-16SS)
主理人梁棟畢業於湖北美術學院,其實在ATTEMPT之前,2013年時梁棟也做過一個品牌:MANUFACTURE,已於2015年結業。品牌融入了大量藝術元素,著重以文字和圖像為手段,以服裝為載體傳達品牌思想和理念。
ATTEMPT是繼MANUFACTURE後由11LABORATORY設計單位成立的品牌,主張創意表現和文化的融合,材料與結構的創新重組是品牌的設計中心,款式及功能上注入全面境應對元素,順應當下流行的都市機能風潮,在保證多條件著用的實用性外也展現著獨特的美學理念。
下面引用UNILOOK對主理人梁棟的專訪《ATTEMPT主理人梁棟:「對穿著評頭論足很無聊。」》中的對話。
向大家介紹一下自己吧。
大家好,我是品牌ATTEMPT的主理人梁棟。
現在主要負責什麼工作呢?可否介紹一下ATTEMPT的團隊?
ATTEMPT的設計單位叫做11LABORATORY。我在團隊中負責90%的設計工作,藝術家Skex在最新一季中也有參與過設計。Zel負責生產方面的事宜,而TUS負責打理線上店鋪。
日常會著用哪些品牌的服裝?會不會特意考慮第二天的穿著?
平時的話什麼都會穿,沒有特定的品牌。除非是一些可能有必要準備的場合,否則不會刻意地準備第二天的穿搭。
設計服裝的靈感都會有些什麼來源?
什麼都有。比如最新一季的主題與人物性格色彩有關,靈感也有一部分來自電影《登堂入室》。我也覺得不用把它刻意描述得特別深刻,弄得特別玄乎。做衣服對於我來說也是某種語言。人表達的時候需要具體的語言,比如繪畫、寫小說,換做我們,就是做衣服。
那麼也就是說,服裝對於你來說是表達的載體嗎?
也不能完全說是載體。你不可能把話題穿在身上,但你可以把衣服穿在身上。同時這也是一門生意,也要考慮它怎麼賣、它能不能穿,有多少人在乎你傳達的事情。要衡量這些事情的比重,不是每一件產品都要表達深刻的見解。
原來如此,是想在商業和表達之間做出一個適當的平衡吧?
也可以這麼說吧。我覺得談所謂商業現在有點為時過早了,我們的體量目前還很小。先「把東西做完整,把話說明白」再說。
你在你的設計作品裡運用了很多你對音樂的認知和思考,對於音樂,尤其是某些種類,比如民謠,是否對民謠比較偏好?
也不是。什麼都愛。可能因為我初中時候是學過音樂,當時能比較早接觸到國外的一些流行音樂,那個時期對我性格和世界觀價值觀的塑造有很大影響。對我來說那部分人對我影響是很深刻的。現在也會聽一些很流行的東西。這部分消遣的成分更多一些。
那列舉幾個對你影響很大的音樂人或者樂隊的名字吧?
Kurt Cobain吧。他是我性格塑造中最關鍵的人。我初一的時候去一個朋友家,他會彈吉他,然後就隨便撩撥了一下,當時的我覺得是那個年紀會的最酷的事情。然後我就跟我媽說我要學吉他,因此接觸到了一些當時我認為很酷的人。除了課上教的東西之外,私底下他們也會給我們講一些關於他們喜歡的歌手和樂隊。接觸到Nirvana之後接觸到Kurt Cobain,我第一次發現原來可以這麼做音樂,這麼去表達,人可以這麼去活,可以這麼激進和叛逆。
當時他帶給你的衝擊感是很強的吧?
對。因為大家當時聽的歌,大多是情情愛愛之類的。其實那個時候基本上沒什麼自我意識,當時聽到《Come As You Are》的時候,就會去查這句話是什麼意思,然後就會去想「你本應該是什麼樣啊」。我覺得這這應該是我最早自我意識的萌芽。
還有他遺書里最有名的那句話:「Its better to burn out than to fade away」對我當時的衝擊很大。
那麼從MANUFACTURE到現在的ATTEMPT,有沒有自己非常得意的作品呢?
特別喜歡的?有啊。沒有發表過(笑)。
在MANUFATCURE結業時售出的那幾件Sample系列裡嗎?
不在。不過ATTEMPT今年春夏季的產品里我有一件非常滿意的作品。
ATTEMPT每一季都會有一個明確的主題,那麼會不會配合主題來使用一些新的面料或者工藝?
老實說暫時沒有。我不刻意地去強調工藝這部分,我們不是打工藝牌的品牌。
那麼有沒有特別情有獨鐘的面料和款式呢?
不如說是設計手段吧?我更中意於做一些「錯誤的」組合,放在「錯誤」的位置、「錯誤」的制衣方式。把完全不應該的東西結合在一起。
MANUFACTURE和ATTEMPT的風格差別非常巨大。是什麼原因促成了這樣的轉變呢?
當時資源很匱乏,做不了我想做的。以前那種方式太簡單太直接,除了很直接的圖像和文字之外應當有更多的表達方式,只是當時設計語言比較單一,沒有那種途徑去表達、沒有辦法做得飽滿一點。
這種匱乏是表現在哪些方面呢?
最直觀的表現就是MANUFACTURE只有圖形和文字,不存在結構上的變化。
以從業者的角度來看,如何看待品牌的同質化現象?
品牌自己調性少一點自然就能適應市場。有些人就是想去迎合市場,也有些人確實沒有能力去塑造一種完全屬於自己的風格。
我覺得做品牌最難的就是塑造自己的風格。在我看來「風格」是從無到有的東西。要從無到有創造一個東西,前期一定需要大量的積累,即使是革新,我也不覺得有人能很輕易地做到。我覺得只有對於某個事情到了通透的時候才能有質的突破,這個突破就是革新。現在有一部分主理人在社交媒體上講「創意」或者「改變」亦或是「輸出」,我覺得都有點為時過早了,大家都沒有到達那個通透的境地,有些過早和過多地來強調「自我」了。這是我個人的看法。
現在你覺得ATTEMPT是否已經開始向這個方向邁步?或者說有改變的雛形了?
老實說我只能說我內心有這樣的意願。但是我不得不承認我仍然在一個學習和進步的過程當中,不只是做衣服,我覺得做每件事情都要不斷地進步、學習。一旦一個人過分地強調自我,可能容易自滿自負,或許就會走得慢一點。
對於消費者的穿衣同質化,你怎麼看?
可以理解。同時每天在社交媒體上都有一些在標榜自己品味的人抨擊這件事情,我個人覺得沒必要,也覺得有一點狹隘。因為每一個人對於著裝上的訴求都不一樣,有些人只是想穿得好看,當然每個人對「美」的標準跟定義都不一樣;有些人覺得不必那麼時髦,只要得體就好;有一些人的訴求就是告訴別人:我不需要那麼激進,我在這個「體制」內,我是時髦的就好。抨擊這事的人大多把這個事情看得太重要,但我自己覺得沒有必要。很無聊。不能因為你是從業者或者在「體制」內,你就這麼要求別人。
如此看來,在你的想法中,穿衣這件事情是很私人化的吧?
對。我穿什麼干你什麼事情。
但是所謂很時髦的人也會分種類和流派,有時候有些人覺得:「這個人和我穿的是同樣的風格類型和品牌,他大概跟我是一樣的。」人類會有這種尋找同類的訴求。
既然提到了種類和流派,你怎麼看待別人給自己品牌貼固有標籤的想法?
可以理解,人們習慣把自己了解到的事物進行分類和下定義,我既無資格也沒無權利讓別人了解你到底多深刻。只是對於我自己不會這麼草率地下定義。
但即使要分類,有很多事情的定義其實是很模糊的。比如蘇五口用MA1做的包和圍巾,它在組成上是一回事,但是功能上又是一回事。可能這個比喻不是很恰當。
你覺得機能這股風潮還能持續多久?
一年吧。到2018年就會平靜很多。某種風格被大眾化後只是讓消費市場更多元化。沒有哪種風格會持續的被推在最前面。消費最終都會歸為理性的。未來大家能有更多的選擇,我覺得這是一種良性的狀態。
被貼上「機能品牌」這樣的標籤,會不會給品牌未來可能的風格轉變帶來一些障礙?
這個嘛...人家說你是這樣,你知道自己不是這樣,但也不可能一下跳到桌子上大吼我真的不是這樣(笑),這樣是沒用的。做好自己就可以了,別人怎麼看你是他們的問題,被貼標籤也不是特別可怕的事情。我是偏樂觀一點的,不會特別在乎。
ATTEMPT未來一段時間有什麼打算?會不會有風格上的轉變?
服裝品牌本來就沒有特別固定的風格。你不覺得嗎?可能接下來的個人色彩會多一點,因為我的個人色彩是ATTEMPT的基調,所以不管怎麼走都不會太偏。它是從我的內心出發的。
這個「從你的內心出發」,是從你的需求的角度出發嗎?
不是。它是我想要的某種樣子,但不是我的需求。我的需求是很簡單的。我想做的和我想穿的是兩回事。
從這個專訪距今又是近一年時間,ATTEMPT的2018SS「TheROOM」主題也已發布,相較於曾經帶有很明顯的個人特色主義風格現在的作品更加成熟,融合了主理人對藝術的表達,和符合潮流趨勢的商業化,已經逐漸成為了國內工業+機能的代表品牌。
本期的內容暫時就結束了,下期將介紹武漢另一個同時期起步的品牌LE TROTTOIR。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