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中論 觀十二因緣品第二十六

這品和空完全沒關係,就是重複佛陀原始教法的十二緣起。

1、正向觀十二因緣

1、無明:

明,是古印度特有「學」。比如因明,聲明,工巧明。無明,就是無學,就是不明白緣起的道理,在圖中,以一個盲人持杖而行。盲人代表無明。

諸比庫!何為無明?諸比庫!無知於苦,無知於苦集,無知於苦滅,無知於趣苦滅之道,諸比庫!以此謂之無明。

無知於佛教的緣起的道理,四聖諦的道理,就是無明。

2、行

圖中,以一個人做陶器來代表。陶土,代表無明,陶匠因為能夠做出各種各樣的成品,也就是會造善業和惡業。

諸比庫!何為行?諸比庫!此等有三行:身行、口行、心行是。諸比庫!以此謂之行。

眾生痴所覆  為後起三行

以起是行故  隨行墮六趣

這一頌,表示,眾生因為無明,而造作,因為造作而墮入輪迴。

六趣:六道,即 天(化生)、人、畜生、阿修羅(魔)、餓鬼、地獄(化生)。

3、識

以一個猴子作為代表。

諸比庫!何為識?諸比庫!此等有六識身: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是。諸比庫!以此謂之識。

業行,藏於識中。然後以此輪迴。

4、名色

以人乘船渡河為象徵。船為色,乘船者為四蘊。

諸比庫!何為名色?[諸比庫!]受、想、思、觸、作意、以此謂之名;四大種及四大種所造之色,以此謂之色。如是此名與此色,謂之名色。

以諸行因緣  識受六道身

以有識著故  增長於名色

名色,代表胎初成之時。

5、六處

諸比庫!何為六處?[諸比庫!此等有六處:]眼處、耳處、鼻處、舌處、身處、意處,諸比庫!以此謂之六處。

感知系統開始產生。

6、觸

以,男女交合為象徵,表示人生活的時候,通過感知,產生了感覺。

諸比庫!何為觸?諸比庫!有六觸身:眼觸、耳觸、鼻觸、舌觸、身觸、意觸是,諸比庫!以此謂之觸。

名色增長故  因而生六入

情塵識和合  而生於六觸

名色緣六處,六處緣六觸

7、受

由於感受,導致分別,喜歡某某,討厭某某。

諸比庫!何為受?諸比庫!此等有六受身:眼觸所生之受,耳觸所生之受,鼻觸所生之受,舌觸所生之受,身觸所生之受,意觸所生之受是,諸比庫!以此謂之受。

8、愛

表示一個人,對樂的渴求,對苦的排斥,此之謂愛。

諸比庫!何為愛?諸比庫!此等有六愛身:色愛、聲愛、香愛、味愛、觸愛、法愛,諸比庫!以此謂之愛。

因於六觸故  即生於三受

以因三受故  而生於渴愛

六觸緣受,受緣愛

9、取

表示對某物,某事的強烈的慾望。

諸比庫!何為取?諸比庫!此等有四取:欲取、見取、戒禁取、我語取。諸比庫!以此謂之取。

10、有

由於,取,行,便存在了有,使得具備了再次輪迴的資格

諸比庫!何為有?諸比庫!此等有三有:欲有、色有、無色有是。諸比庫!以此謂之有。

因愛有四取  因取故有有

若取者不取  則解脫無有

11、生

表示一個人再次輪迴

諸比庫!何為生?於各種眾生之類,各種眾生之出生、出產、降生、誕生、諸蘊之顯現,諸處之獲得,諸比庫!以此謂之生。

12、老死

有生,就有老死。故人老死。

諸比庫!何為老死?於各種眾生之類,各種眾生之老衰、衰耄、朽敗、白髮、皺皮、壽命之頹敗、諸根之耄熟,以此謂之老。於各種眾生之部類,各種眾生之歿、滅、破壞、死、破滅、諸蘊之破壞,遺骸之放棄,此謂之死。如是此老與死,諸比庫!以此謂之老死。

從有而有生  從生有老死

從老死故有  憂悲諸苦惱

諸比庫!何為緣起法呢?諸比庫!緣無明有行,緣行有識,緣識有名色,緣名色有六處,緣六處有觸,緣觸有受,緣受有愛,緣愛有取,緣取有有,緣有有生,緣生有老死、愁、悲、苦、憂、惱。如是,此是全苦蘊之集。諸比庫!此即是緣起。

假設在某一次前生或今生中,我們由「無明」所驅使,作出了業(「行」),在「識」中留下了這業因。這三者,在今生臨終時遇上了臨終一念的煩惱(「愛」及「取」),便構成了下一次輪迴因素(「有」)。在死後,我們便投生(「生」),而漸次有「名色」、「六入」、「觸」、「受」及「老死」,這便完成了一套完整的十二因緣流轉過程。

凡夫為無明所盲故。以身口意業。為後身起六趣諸行。隨所起行有上中下。識入六趣隨行受身。以識著因緣故名色集。名色集故有六入。六入因緣故有六觸。六觸因緣故有三受。三受因緣故生渴愛。渴愛因緣故有四取。四取取時以身口意業起罪福。令後三有相續。從有而有生。從生而有老死。從老死有憂悲苦惱種種眾患。但有大苦陰集。是故知凡夫無智。

2、逆向觀十二因緣

由無明之無餘、離貪滅,有行滅。由行滅,有識滅。由識滅,有名色滅。由名色滅,有六處滅。由六處滅,有觸滅。由觸滅,有受滅。由受滅,有愛滅。由愛滅,有取滅。由取滅,有有滅。由有滅,有生滅。由生滅,有老死、愁、悲、苦、憂、惱等滅。如是全苦蘊之滅

如果無明不存在,那麼其後都不存在。

如是等諸事  皆從生而有

但以是因緣  而集大苦陰

是謂為生死  諸行之根本

無明者所造  智者所不為

以是事滅故  是事則不生

但是苦陰聚  如是而正滅 

起此生死諸行根本。智者所不起。以如實見故。則無明滅。無明滅故諸行亦滅。以因滅故果亦滅。如是修習 觀十二因緣生滅智故是事滅。是事滅故乃至生老死憂悲大苦陰皆如實正滅。正滅者畢竟滅。是十二因緣生滅義。如阿毗曇修多羅中廣說

推薦閱讀:

中論 觀因緣品第一
中論 觀顛倒品第二十三
中論 觀合品第十四
中論 觀五陰品第四
中論 觀有無品第十五

TAG:龍樹菩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