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玩科普」一個不擅長繪畫的米開朗琪羅

米開朗基羅·博那羅蒂(Michelangelo Buonarroti,1475年3月6日—1564年2月18日),又譯「米開朗琪羅」,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的繪畫家、雕塑家、建築師和詩人,文藝復興時期雕塑藝術最高峰的代表,與拉斐爾和達芬奇並稱為文藝復興後三傑。

他的父親是洛多維科·迪·萊昂納多·博那羅蒂·迪·西蒙尼(Lodovico di Leonardo Buonarroti di Simoni)他的母親名叫弗朗切斯卡·迪·內里·德爾·米尼亞托·迪·錫耶納(Francesca di Neri del Miniato di Siena)。

他一生追求藝術的完美,堅持自己的藝術思路。他於 1564 年在羅馬去世,他的風格影響了幾乎三個世紀的藝術家。

——摘自《百度百科》

1475年3月,米開朗琪羅出生於義大利卡森蒂諾地方的卡普雷賽,父親是法官。母親在他六歲時便死去,米開朗琪羅被寄養在一個石匠的妻子家裡。勤勞善良的石匠夫婦給了他無比的溫暖,也給了他藝術的熏陶,使他自然地拿起了鐵鎚、鑿子和雌刻刀。

十三歲時,他進入多梅尼科·吉蘭達約的畫室。據說由於他的成績優秀,使他的老師為之嫉妒。一年後他們分手了,米開朗琪羅轉入一所雕塑學校。不久,由於宗教信仰的衝突,他離開了那裡,先後到過威尼斯、羅馬等名城,雕塑水平不斷地得到了提高。

1497年11月,法國駐聖座大使委託米開朗基羅創作雕塑《哀悼基督》(或譯聖殤像、聖母憐子),這件雕塑後來成為米開朗基羅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委託合同在次年8月簽訂。作品完成時,米開朗基羅只有23歲。作品受到了時人的好評。據記載,雕塑完成不久,米開朗基羅得知有傳言稱雕像的創作者是克里斯多弗羅·索拉里,米開朗基羅隨即在雕像中聖母胸前的肩帶上刻下了MICHAELA[N]GELUS BONAROTUS FLORENTIN[US] FACIEBA[T](佛羅倫薩的米開朗基羅·博那羅蒂所作)。這也是米開朗基羅唯一一件有簽名的作品。

圖《哀悼基督》

大理石在米開朗基羅榔頭和鑿子下十分柔順,他隨心所欲地雕刻出光滑的人體和折褶繁複的衣紋,透過細微的動態表情,窺視到雕像內在的情感。在這裡完美的雕刻技巧已完全融化在藝術形象之中,雕刻家賦予大理石以鮮活的生命。

紅衣主教格羅斯拉耶來看他雕刻的進展情況,驚奇地問道:「告訴我,我的孩子,聖母的面貌怎麼能保持得這麼年輕,比她的兒子還年輕呢?」米開朗基羅回答「主教大人,在我看 來,既然聖母是純潔崇高的化身,是神聖事物的象徵,就一定能避免歲月的折磨和世事的毀損,所以她能保持青春的鮮麗。」主教對米開朗基羅的回答感到十分滿意。雕刻家所創造的聖母體現了青春的永恆與形象的不朽性。

米開朗琪羅23歲創作了《哀悼基督》,年少成名,之後又創作了《大衛》、《摩西》、《晝》、《夜》、《晨》、《暮》、《奴隸》等。其中《大衛》最為人們所熟悉。

圖《大衛》

輝煌的成就把米開朗琪羅推上了藝術的頂峰,但同時也把他推進了苦難的深淵。專橫而又殘攀的羅馬教皇朱里奧二世強令他為教會無償服務。

從此以後,米開朗琪羅開始了屈辱而又痛苦的一生。他在教皇的監視、辱罵和毆打之下,為陵墓鑄造銅像。非人的待遇、屈辱的生活.使他悲痛欲絕。這位藝術大師的幾封信被保存了下來,透過它們可以看出他在羅馬教皇宮廷里艱苦的工作條件和悲慘的遭遇。 米開朗琪羅曾無數次地抗爭,憤然逃跑,但都失敗了。無奈,這位偉大的藝術家只得帶著沉重的精神枷鎖,在屈辱中整整度過了六十年。

米開朗琪羅屈從了,但他的藝術思想和創作風格始終沒有改變。他把一生的坎坷和不幸、內心的傷痛和苦楚、人世間的悲傷和不平,一齊傾注在手中的畫筆和雕刻刀上,用藝術的語言,表達了他的憤怒和願望、希望和理想,從而創作出像《末日審判》《大衛》等那樣的不朽作品。

1508年,米開朗琪羅接受了為羅馬西斯廷教堂繪屋頂畫的任務。屋頂的面積有三百平方米,二十多米高,畫中人物三百四十三個,在此之前還從未有人畫過如此宏偉的壁畫。

米開朗琪羅常常要爬上很高的腳手架,仰著脖子,彎著腰,艱難地在天花板上繪畫,一千就是幾個小時。有一天.他從腳手架上摔下來,受了重傷,在病床上躺了好幾個月。傷好以後,他小心翼翼地又繼續投人工作。他整整花了四年零三個月的工夫,終於完成了這幅轟動全義大利的巨幅壁畫——《創世紀》。

圖《創世紀》

創作了如此驚世作品的米開朗琪羅本人卻自詡「我不擅長繪畫」。

1519-1534年,他在佛羅倫薩創作了他生平最偉大的作品——聖洛倫佐教堂里的美第奇家族陵墓群雕。1536年,米開朗基羅回到羅馬西斯廷教堂,用了近六年的時間創作了偉大的教堂壁畫《末日審判》。之後他一直生活在羅馬,從事雕刻、建築和少量的繪畫工作,直到1564年2月18日,這位偉大的藝術家逝世於自己的工作室中。


推薦閱讀:

米開朗琪羅也抑鬱?
米開朗琪羅曠世之作
畫家把自己藏在了畫中

TAG:米開朗基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