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做個「安分守己」的跑者比跑全馬難太多

在比賽遍地開花的馬拉松時代,做一個「安分守己」的跑者可能比跑完馬拉松還要難得多。

賽季每個周末,當你在精心準備自己期待已久的比賽、潛心修鍊時,朋友圈裡卻到處充斥著各種比賽的氣息,讓你恨不得立即收拾行李飛到賽場上去跑一跑。

不少跑友「追求面子」,總希望在自己的朋友圈上曬自己的成績、獎牌以及身材來博得朋友的羨慕和稱讚。

有從不運動的朋友忽然曬出自己報名的某次山地越野馬拉松引得身邊朋友佩服不已;也有經歷過無數風雨的「資深跑者」為比賽成績的起伏而大喜大悲。

這種追求高目標的態度本身沒有錯,但是不少跑友不想腳踏實地訓練,總想走捷徑,一次次不顧身體狀況的好壞,硬撐參加比賽。

一些基礎較差的跑友,更是在準備不充分的情況下接連參加多場馬拉松,而且很多時候不顧身體狀況好壞,明明感受到身體不適還一直忍痛訓練和比賽奔跑。

甚至為了抑制疼痛、消除腫脹和完成比賽,還用上了許多民間土方和激進的處理方法。最終導致傷病不斷,背道而馳。這種把雙腳放在地獄,眼睛擱在天堂的思想也對自己和家人都不負責任。

也有的人想在不斷參賽的同時,給自己更多衝擊PB的機會,一次又一次發起衝擊,應該總有一次「中獎」吧?結果往往是一次都沒有「中獎」,PB計劃泡湯。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頻繁參賽為何不利於跑出PB

通常來說,獎牌數量與PB是不可兼得的。

首先,頻繁參賽,身體和精神都過度疲憊。相對於平時的訓練,比賽時無論你多麼放鬆,身體和精神也會處於高度興奮或緊張中。外出比賽還經常要受到旅途周轉之類的折騰,對身心疲憊更是火上澆油。長此以往,不僅身體難以恢復,精神上也容易讓你失去比賽的激情和衝擊PB的慾望。

另外,如果頻繁參加全馬,負面影響要遠大於半馬及更短距離賽事。因為30-35公里左右是一個身體極限點,如果頻繁衝擊這個極限點,會導致氧化應激和其它一些身體損害,導致運動壽命不長,這也是專業馬拉松運動員一年只跑2-3個全馬的原因之一。

頻繁參賽、次次衝擊PB,也必然失去了訓練的系統性,賽後恢復、備戰下一場比賽都需要一定的時間。

而且,你比賽佔據了太多精力,專註於訓練提高、彌補短板的精力就少了,只是處於不斷的「比賽-恢復-比賽-恢復」的模式,根本無暇針對自己進行科學的訓練,最後你肯定很難出成績。完美地計劃一定是訓練、比賽、恢復三者系統安排的過程。

專業運動員不會頻繁參賽

業餘跑者與專業運動員之間除了競技水平的差異之外,最大的區別可能就是他們的參賽的頻次和模式。

體制內的專業運動員會花費數月的時間默默無聞的準備一場比賽創造最好成績,基本上整個賽季都在為一場比賽做準備,保證訓練系統性。

投入大量心血備戰的比賽,他們也不會輕視,往往都全力以赴衝擊最好成績或拿名次。相比之下業餘跑者就隨意許多。

專業運動員在大賽來臨之前參加的一系列比賽,也只屬於訓練和備戰的一部分內容。他們也不會按照自己高興選擇參加比賽,而是選擇的比賽都能夠最大程度的幫助他們估計自己身體狀態,尋找和提升自己的弱項,或鍛煉自己的強項,目標總是備戰最後的大賽。

例如長跑之王法拉赫主攻五千、一萬米,但他在奧運會或世錦賽當年賽季伊始,往往會參加鑽石聯賽1500米,這對於他的殺手鐧--無氧代謝能力和衝刺能力就是一次鞏固。

業餘跑者頻繁參賽時,如何權衡

雖然頻繁參賽有這麼多不利,但對業餘跑者實際中又是很難避免的。

可能出於興趣、好奇,難以抵制的誘惑,難以拒絕的邀請,都很正常。但你也可以模仿專業運動員的「以賽代練」,從而盡量保持訓練系統性。

如果把一個賽季內最重要的比賽稱作「目標比賽」,那麼其餘次要的比賽就可以當成訓練課。比如你在重要比賽(全馬或半馬)之前1周左右要參加一場半馬,就可以當作一堂混合氧訓練課或者有氧訓練課,至始至終都按照自己的「訓練計劃」來跑。

大強度、重大比賽後的一周,參加一場半馬或10公里也可以作為「恢復跑」。以賽代練的首要原則是你不能每次都衝擊PB,否則就和盲目的頻繁參賽沒有區別。

然而,完全科學、系統的以賽代練操作起來並不簡單,我見過許多人都會犯的錯誤就是:「我會盡量放鬆,保證按照計劃的配速跑」,但是只要槍聲響起,受比賽現場氣氛、以及身邊對手的影響,有時甚至還有獎金、獎品的誘惑,腎上腺素飆升促使他盡全力跑完比賽。

這一點上,必須有堅定、強大的執行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堅持賽前制定的計劃不要輕易改變。即使是資深的高手也很難把控這個「度」。

不過由於你不是專業運動員,參加比賽不是為了生存而是為了樂趣,出成績也不是你跑步的全部內容,你的參賽模式並不是絕對的壞事。

曾經有研究人員採訪了很多跑者,詢問他們關於跑步和衰老的經歷。結果發現,那些曾經因為身體機能出眾而在體育方面有所建樹的跑者,大多在光環褪去之後放棄了跑步。而那些熱愛跑步本身的跑者大多都堅持了下來。

對於後者來說,跑步並不僅僅意味著計時器上的那些「數字」、排名榜自己的名字、旁人投來羨慕的目光。他們最重要的是通過跑步獲得了內在的收益:喜歡跑步,並能長久堅持,獲取跑步本身的精粹,無論身體上還是精神上的滿足感都是無法估量的。

對於絕大多數跑步者,不斷刷新自己的紀錄才能夠帶來快樂,到處參賽也能帶來不少收穫。那麼就應該在基礎訓練同比賽之間找到平衡點,通過權衡,你一定能收穫跑步的意義、跑出自己的價值!

本文為98跑原創

文章屬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必究!


推薦閱讀:

減肥期間慢跑十公里 時間一小時左右 一周幾次比較合適?
女神陳妍希領跑SELF RUN 悅跑圈攜手《悅己SELF》線上線下聯動開跑
如何進行100米和800米跑步比賽訓練?
如何在20分鐘內跑完5公里?
夜跑後為什麼會睡不著?怎樣改善?

TAG:馬拉松 | 跑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