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魯迅在藝術領域的成就?
如果你只在教科書里看過魯迅,那麼他可能是在書桌上刻「早」字的上進學生,是棄醫從文的熱血青年,是橫眉冷對千夫指的民族鬥士。
如果你在社交網路上看過魯迅,那麼他可能是King of 表情包,各種他根本沒說過的雞湯金句都被強行算在他頭上的「接盤俠」。
如果你再看看他的收藏,就會發現,原來他還是位首屈一指的藝術收藏家。
碑刻拓片
民國元年,魯迅應蔡元培邀請在教育部任職。在北京的十餘年,魯迅參與了一件聞名全國的大事,那就是「反傳統、反孔教、反文言」的新文化運動。也因為新文化運動,在不少同學心中,魯迅是fashion的、激進的、對傳統不屑一顧的弄潮兒。
如果你也這麼想,那就大錯特錯了。魯迅反對的是吃人的封建禮教,並不反對傳統文化,他本人不僅有著紮實的知識體系,而且相當沉迷於收集古代碑刻拓片。
在北京生活期間,魯迅常常去琉璃廠、小市淘寶,或是托親朋同事搜購拓片。每次入手了新寶貝,都會記在自己的小本本上。翻閱《魯迅日記》,可以發現許多交易記錄,如1915年4月25日記載說:「往琉璃廠買『射陽石門畫像』等五紙,二元;『曹望必需品造象』拓本二枚,四角。」
花了錢不說,當他看了清末楊守敬的石刻拓片集《寰宇貞石圖》(共六卷),覺得全書「極草率」,看不下去了,於是把全書修訂了一遍,嗯,這樣就好讀多了。(有才華的人,就是這麼任性。)郭沫若看完修訂版大為稱讚「研究歷史者可作史料之參考,研究書法者可瞻文字之演變,裨益後人,實非淺鮮」。
萃花概括下魯迅先生在北京的生活狀態大概是這樣:
上班、寫稿、淘寶;
上班、寫稿、抄碑;
上班、寫稿、校對古籍。
如今北京魯迅博物館保存的碑帖及漢畫像藏品高達6000多件,可見其痴迷!
日本浮世繪
除了碑刻拓片,魯迅也尤愛日本浮世繪。浮世繪是17-19世紀中葉在日本興起的一種彩色印刷的木版畫(也有手繪),19世界後半葉,這一藝術形式受到西方關注,它接力「中國風」(Chinoiserie),在西方引發了一陣「日本風」(Japonisme),莫奈、德加、梵高等大師均受過浮世繪的影響。
在致日本友人山本初枝的書簡中,魯迅聊起過對浮世繪畫家的偏好,「年輕時喜歡北齋,現在則是廣重」。
葛飾北齋的作品顏色純度高,風格生動活潑,極具視覺衝擊力,是許多文藝青年心中的白月光,德加、馬奈、梵高、高更等繪畫大師都臨摹過他的作品。今年在國內巡展的「大英博物館百物展:濃縮的世界史」,其中一件展品就是葛飾北齋的漫畫,足見其重要地位。
歌川廣重筆觸秀麗,色彩和諧,人物與自然總是密切相關,畫面富有詩意。他曾受葛飾北齋風景畫影響,後期探索出自己的風格。
魯迅生前收藏了大量的浮世繪作品、書籍,一些收藏價值高的作品,即便是分期付款,也要買買買。1930年第一書房出版了《浮世繪版畫名作集》(第二期),魯迅通過上海的內山書房「海淘代購」,分12期,每期7日元,郵費另附,原價100日元的作品集,總共花了220日元左右,終於到手。
魯迅曾想將浮世繪介紹到國內,因擔心中國沒有欣賞浮世繪的人,直到去世也未能實現。
他所收藏的浮世繪作品大多由國內的博物館、紀念館保存,其中他分期巨款買下的第一書房版《浮世繪版畫名作集》,在日本早已絕版,目前日本國立國會圖書館及各大學圖書館,也尚未確認有藏,極為珍貴。
西洋版畫
魯迅沒來得及將浮世繪介紹到國內,不過在上世紀三十年代,他介紹了許多國外優秀的藝術家和作品。
他非常喜歡收集版畫,一生收集的外國版畫原拓作品達2100多幅,涉及16個國家的200多位版畫家,並自費編印了木刻畫冊十餘種,如出版德國木刻家梅斐爾德《士敏土之圖》、比利時畫家麥綏萊勒的《一個人的遭遇》、蘇聯版畫《引玉集》等。
在西方版畫家中,魯迅尤其推崇凱綏·珂勒惠支,1932年德國版畫展覽會在中國開幕,其中珂勒惠支的作品即由魯迅提供。1936年魯迅以「三閑書屋」名義編選出版了《凱綏·珂勒惠支版畫選集》。
珂勒惠支是一位為人民作畫的藝術家,她為被資本家壓榨的勞動階級發聲,她所表現的苦難是現實生活的寫照。不同於浮世繪給人的視覺愉悅感,從珂勒惠支的石刻、木刻版畫中,人們極容易感受到悲傷、痛苦、貧窮、死亡等因素。
同樣是為人民發聲,珂勒惠支的風格很快感染了魯迅,他在畫集序目中寫道:「她以深廣的慈母之愛,為一切被侮辱和損害者悲哀,抗議,憤怒,鬥爭,所取得題材大抵是苦困,飢餓,流離,疾病,死亡,然而也有呼號,掙扎,聯合和奮起。」
其實版畫原本起源於中國,曾經有一段輝煌的歷史,並影響了日本和西方,然而到了清末,中國古典版畫走向了沒落。
魯迅之所以推廣西方現代版畫,也是希望中國藝壇獲得新的靈感,重振、崛起。並且他還敏銳地看到了版畫的實用性,「當革命時,版畫之用最廣,雖極匆忙,頃刻能辦」。
為此魯迅發起了新興木刻版畫運動,組織木刻社團、木刻版畫展,創辦國內第一個木刻講習班,專程請來內山嘉吉先生授課,自己則擔當翻譯,且常常與木刻青年通信,指導創作,鼓勵培養了中國第一批新興木刻青年,成為中國版畫界公認的導師。
青年時期收藏的碑刻、畫像磚也給了魯迅靈感,他認為古代的一些雕刻風格也能借鑒到版畫中:「唯漢人石刻氣魄深沉雄大……倘取之木刻或可辟一新境界」。
直到逝世前11天,魯迅還親自到第二回全國木刻流動展覽會會場參觀,與青年們談創作問題。在先生的躬耕下,中國版畫終於沒有被歷史洪流淹沒,煥發出新的生命。
抗戰時期,新興木刻版畫由於可以直接印刷的獨特條件,在全國各地大小報章雜誌上以及各式各樣的宣傳品中,被廣泛地採用,如魯迅所預言的那樣,在文化傳播上發揮了積極作用。
展覽信息
拈花——魯迅藏中外美術典籍展
時間:2017年11月3日-2018年1月31日
地點:國家典籍博物館
泱泱漢風 薈萃一石:滕州漢畫像石拓片展
時間:2017年11月25日-2018年1月20日
地點:上海魯迅紀念館
本文小標題的話都不是我說的,特此聲明。——魯迅
更多內容,請關注」藝萃」
本文為藝萃原創,轉載請私信藝萃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