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觀察者《顏色-不是你想像的那樣》
今天介紹顏色三要素(光源,物體,觀察者)其中的觀察者。其中包含兩個概念:
視場和標準觀察者。
(一)
2° 視場和10° 視場
之前介紹的1931 CIE-XYZ顏色空間,和CIE 1960均勻顏色空間、CIE 1964 均勻顏色空間CIE 1976均勻顏色空間,他們的色度圖,都是基於2° 視場。
什麼是2° 視場?
下面左右圖分別是2° 視場和10° 視場的形象化比較。
視場也就是在顏色匹配實驗中觀察口的大小(顏色匹配實驗就是調整紅藍綠三色光的比例來匹配目標色光的實驗。)
(二)
標準觀察者
為了消除不同人對相同顏色的感覺差異,CIE定義了標準觀察者的概念。標準觀察者代表了人類平均水平。
CIE1931標準色度體系建立後,經歷多年實踐證明,CIE1931標準色度觀察者數據代表2°視場的平均特徵,但是當觀察者視場增大到4°以上,某些研究者發現 ,
在波長380nm~460nm區間是偏小的。這是由於大面積視場觀察條件下,眼睛桿體細胞的參與以及中央窩黃色素的影響,顏色視覺會發生一定的變化,而日常觀察物體的視野經常是大於2°範圍的。因此為了適應大視場顏色測量的需要,CIE在1964年規定一組「CIE1964補充標準色度觀察者光譜三刺激值」,簡稱「CIE1964標準色度觀察者」。
1931標準色度觀察者是基於2°視場,而1964標準色度觀察者是基於10°視場。
下圖是CIE1931標準色度觀察者和CIE1964標準色度觀察者的三刺激值的差別:
CIE1964標準色度觀察者在380nm~460nm區間有所提高。
由於視場的變化,導致顏色空間(色度圖)也隨之產生變化,下面分別列出各個顏色空間從2°視場到10°視場的變化情況:
(1)1931CIE-XYZ色度圖
(2)1976均勻色度圖
左圖CIE1931標準色度觀察者下的1976均勻色度圖
右圖CIE1964標準色度觀察者下的1976均勻色度圖
(三)
總結
雖然觀察者視場的變化引起的色度圖的變化比較小,但通過視場的增大,匹配精度也隨之提高,更能準確模擬人眼的顏色感覺,以及對顏色差異的評判。目前常用的是10°視場。但視場如果進一步增大,精度的提高就不大了。
好了,到目前為止表面色的顏色三要素(光源,物體,觀察者)已經介紹完了。到底這三要素會產生多大的作用,以後逐漸揭曉。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