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病人發熱不一定是感冒,還有可能是這個原因!
癌症病人發熱主要有2大原因。一方面,癌細胞影響了人體調節體溫的能力;另一方面,大部分病人會因腫瘤本身或接受治療使得免疫力降低,尤其是白細胞偏低的病人,常因感染引起發燒。
此外,藥物反應、自身免疫疾病、腎上腺皮質激素分泌不足或癌症本身都可引起發熱。
癌性發熱的概念
癌性發熱是惡性腫瘤患者常見的併發症之一,通常是指癌症患者出現的直接與惡性腫瘤有關的非感染性發熱。其定義是指口腔溫度單次測量≥38.3℃或≥38.0℃持續1小時。
由於其發病機理複雜,熱程或短或長,特別對於熱程長的患者,除了忍受軀體上的痛苦,還對其心理有很大影響,造成患者出現焦慮、煩躁等負性情緒,嚴重影響其生存質量。
惡性腫瘤病人發熱的原因
惡性腫瘤病人發熱見於兩種情況:惡性腫瘤本身引起的發熱和惡性腫瘤伴發感染所引起的發熱。後者是指惡性腫瘤本身和治療所致的機體免疫功能損傷或免疫抑制所引發的機會感染所引起的發熱。
感染依然是惡性腫瘤發熱的首要病因。多因素所致的免疫損傷是惡性腫瘤病人發生感染的高危因素, 通常來自於原發或繼發性免疫缺陷或源於使用抑制免疫系統功能的藥物等治療手段。
引起惡性腫瘤感染性發熱的危險因素大致分為兩個水平:
(1)低危險性因素, 包括惡性腫瘤本身、相應的放療或化療、中性粒細胞減少<10天、粘膜免疫的破壞、留置導管等。
(2) 高危險性因素, 包括惡性腫瘤本身、放療或化療、中性粒細胞減少> 10天、粘膜免疫的破壞、體液或細胞免疫的抑制。
常見惡性腫瘤均可引起的發熱,目前已知共有46種。
引起發熱常見惡性腫瘤有: 淋巴瘤、霍奇金病、非霍奇金病、急性和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原發性或繼發性肝癌、肺癌、腎細胞癌、甲狀腺轉移癌等。
通常不引起發熱的疾病: 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 結腸癌、卵巢癌、前列腺癌、乳腺癌、直腸癌、胰腺癌( 無轉移) 等。
腫瘤病人發熱的發病機制
1.現代醫學認為與下列因素有關:
(1)惡性腫瘤細胞的浸潤造成血漿中遊離原膽烷醇酮的增高,激活白細胞釋放致熱原,或因腫瘤生長迅速而缺血缺氧引起自身組織壞死,導致機體發熱。
(2)有效治療後腫瘤細胞迅速破壞溶解,釋放出大量炎症介質或毒性產物等引起。
(3)腫瘤侵犯或影響體溫調節中樞引起中樞性發熱。
(4)腫瘤細胞自身產生內源性致熱源,腫瘤細胞釋放的抗原物質可引起免疫反應,部分腫瘤產生異位激素引起機體各種炎性反應。
癌性發熱的特點
臨床上,大多數癌性發熱不超過38.9℃, 如果超過此水平, 一般提示感染性因素所致。
癌性發熱的一般特點:
1、熱程或短或長,有的可達數月之久,可呈間歇性。
2、體溫通常在37.5~38.5℃之。
3、發熱時全身癥狀可不明顯,患者有時不能感知,或無明顯不適。
4、抗感染治療無效,對解熱鎮痛葯反應較好。
5、單純的癌性發熱常以低熱為主或僅自覺身熱,而體溫並不升高,外周血中白細胞計數及中性粒細胞比值大多正常。
6、癌性發熱患者多不伴有惡寒或寒戰,表現為中低度發熱,以下午或夜間發熱為主。
癌性發熱的診斷標準
癌性發熱的診斷標準有以下6條:
1、每天體溫有一次高於37.8℃。
2、發熱持續2周以上。
3、體格檢查、體液培養以及影像學均未提示感染。
4、除外藥物過敏、輸血反應、放化療反應。
5、足量抗生素治療1周無效。
6、萘普生(非甾體類抗炎葯)試驗立即起效,用藥期間體溫正常。
癌性發熱常用的主要降溫方法
針對病因治療:適當的抗腫瘤治療如能奏效,發熱有望消失或緩解。因此,如果能肯定或強烈懷疑為腫瘤直接相關性的發熱,化療及放療都不是禁忌。
藥物降溫法:常用的有解熱鎮痛類藥物,糖皮質激素類藥物等。如果發熱較為明顯,可以使用吲哚美辛栓劑,一般不要輕易用皮質激素。
物理降溫法:
1)酒精擦浴和溫水擦浴:此擦浴法由於操作簡單方便,在家庭和醫院應用很多。
2)冰袋降溫:普通冰袋降溫:冰袋降溫是臨床常用的物理降溫方法,雖經濟實用,但降溫速度較慢,且冰塊有稜角貼敷面積不確實,冰塊的硬度較高,易刺破冰袋,低溫維持時間短,需頻繁更換。
3)10%氯化鈉溶液冰袋降溫: 10%氯化鈉溶液在-18℃呈冰霜狀且低溫時間長,在溶化過程中形態為霜水結合,製成的冰袋鬆軟,接觸體表充分,易於固定,患者感覺舒適。
膳食調整:對陰虛癥狀者如手足心熱,口乾等,可選用甘蔗汁、藕汁、孛芥汁、百合、銀耳等。
小結
臨床上影響癌性發熱的因素較多,如患者的體質,腫瘤的性質,病灶部位以及其他治療措施等。
腫瘤患者病情一般較為複雜,如果出現發熱,若無專業醫生指導,建議不要擅自用藥。
推薦閱讀:
※卵巢癌能早期篩查嗎?| 卵巢癌的檢測手段及可能的早期癥狀
※研究人員發現胃腸道間質瘤的新藥物靶點!
※一文讀懂胃癌的TNM分期
※學界嚴肅提醒 : 肺幹細胞療效存疑,潛藏危害
※在「吃」這件事上,腫瘤患者絕對不能馬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