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從溝通開始(二十六)

親子關係的溝通技巧

作者 / 張榮豪老師

教育的前提是了解,沒有了解就沒有辦法保持和諧的良好的關係。只有了解自己,才能更好的了解他人。父母對自己有多了解,就有可能對孩子有多了解。

二十六、冰山的察覺和轉化

一般來說,我們看到的都只是冰山一角那就是外在行為的呈現。但在下面蘊藏著感受、觀點、期待、渴望等。往往我們在與人溝通時,並沒有去體會和察覺溝通下面的冰山,有時甚至連自己對冰山下面的東西也沒有察覺,這就造成溝通的障礙和自己情緒困擾。我們試著去解決這個障礙,卻發現總是做不到,原因就在於我們沒有去挖掘真正的問題在哪。分析行為背後的冰山,有助於我們找到問題的癥結。

1.行為

行為位於冰山頂端,常常是別人唯一能看見的部分。我們的感受,和對自己感受的感受決定了我們的情緒體驗,情緒通過我們的行為表現出來。

2.應對方式

不同的人對同一種情緒體驗表現模式不同,在不同的情境下,同一個人的情緒表現也會不同。我們可能會指責別人,可能會自責以討好別人,或者在傷心時微笑,眼中含著淚說我很好。如果我們全然接納自己的情緒,擁抱自己的感受,就會有一致性的行為表現,我們的看、聽、言、行都會以符合自身感受的方式進行。怎麼樣做到這一點,有賴於對冰山的層層窺視,挖掘我們內心最深處的渴望。

3.感受

怎麼樣轉化感受。感受是能量,像情緒一樣,只能處理和轉化,而不能壓抑。

我們必須接納人類所有的感受,不管你喜歡不喜歡它。如果切斷、掩蓋或者否認某些感受,這些感受就會以病態的癥狀表現出來。要想做到表裡如一,就要接納、擁有和分享我們的感受。

人都是複雜的動物。有理性思考能力的你,在大發雷霆之後,肯定會對自己的憤怒有一個認識。你可能會覺得自己好差勁,不是個好媽媽或者好爸爸,連自己的情緒都控制不了。但是你已經無法控制這個局面了。於是這種看似傷害孩子的行為,其實你對你自己也造成了傷害。這就是感受的感受,它是藏在背後的心理體驗。

你怎樣能夠徹底接納,擁有自己的感受,取決於你持有怎樣的觀點。解決觀點問題,感受的問題就會得到解決。

4.觀點

觀點是基於現在和過去經驗的結合,不只是根據此刻所見所聞的事實,也受到我們的信念與價值觀、渴望與期待的影響。

有的小孩通過被擁抱知道自己被愛,有的小孩沒有得到他所期望的足夠多的擁抱,就解釋為自己不被愛,或者父母是偏心的;或是發現學校其他同學常常和他開玩笑,和他打鬧,將這個現象解釋為自己很笨,被人討厭。這種不正確的解釋會影響他的自我價值感,以及他對自己的看法與感受。

如果這個被開玩笑的孩子,觀念中認為別人的玩笑和打鬧適合自己親密的表現,就不會有這種負面的自我評價和情緒,他也就不會期待別人會用其他他認為友好的方式去對待他。

如何使被困擾的孩子放棄錯誤的觀點?這個很難,是個系統的工程。但是,如果這是一個當下你急需解決的問題,我們建議你可以鼓勵孩子把自己的困惑直接表達出來,讓當事人面對面來驗證自己的觀點。只要有一次這樣的經歷,孩子就能夠學會怎樣去對待自己的困惑。作為父母,我們要細心觀察孩子的變化,及時和孩子溝通,避免讓他一個人消化自己不能承擔的心理負擔。如果他不想說,就鼓勵他畫畫或者用他喜歡的方式表達自己的困惑,及時糾正孩子偏激的或者不正確的認識。

5.期待

著名心理學家羅傑斯提出關於「無條件的愛」的大部分文獻,表明了人們普遍具有對親密感、完善、親密關係、自由、興奮和創造性的追去和渴望。我們發現這些基本渴望往往通過各種期待表現出來。例如,我們常常期待自己可以幸福快樂,我們常常期望自己事事順心,我們還希望別人給我們愛,和我們主動親近,公平的對待我們,就像孩子一樣,我們依賴和他人相互作用來生存。

怎麼樣實現期待這一層次的轉化呢?這裡提供幾個方法:

放下期待、降低期待、尋找替代、繼續期待、去解決渴望

6.渴望

渴望是所有人都有的,不論什麼種族、文化、宗教、性別或膚色,所有人都渴望被愛、被接納、被認同、有意義、價值的、自由、被尊重、被欣賞、有力量、有能力、有用處。人類是具有靈性的,自開始具有自我意識便有了愛與被愛的渴求,只是我們在不同階段表達的方式不一樣。有一句話說的很好:沒有人愛的人是可憐的,但沒有可以愛的人是可悲的。

回歸孩子,如果孩子的渴望常常能夠得到滿足,個體就有機會發展出自尊、表裡一致的生存方式、健康的壓力應對模式,以及愛自己和愛他人的能力。當普遍的渴望常常得不到滿足時,我們就很難與他人建立良好的聯結。

渴望的解決有賴於父母無條件的愛,在孩子成長的階段及時的給予心理營養。沒有缺失的童年,就不會有缺失的渴望。

7.自我

影響行為的最底層的原因使,人對於自身的根本性的思考和判斷,包括人格但超出了人格的含義,包括生命力、精神、靈性、核心、本質。這是情緒冰山的核心或者說是基礎,他是人的「本我」,決定我們與自己和世界的關係,這一點常常需要我們花很長時間才能了解他的真正本質。

理解這個「自我」,就是要發現我們本然的面貌,以及我們最深切想要的是什麼。我們只有認識和重視自己,擁抱自己的需求,才能尊重別人。學會接納和重視自己時,就發展出自我價值感。高自我價值感並不是一直覺得自己很好,而是知道如何用一致的方式來感受。即使我們覺得失落或者沮喪,也能肯定自己的價值,並接納它是人生和人際關係中起起伏伏的一部分。

家長讀後思考:

思考1:感覺一下,自己是怎樣的一個人?

思考2:反省一下,自己在教育孩子時有不當的做法嗎?如果有,你會怎麼做?

上一篇:教育孩子從溝通開始(二十五)

下一篇:教育孩子從溝通開始(二十七)

作者介紹

張榮豪老師:中國學習能力研究院金牌顧問,專註於親子關係調解,全國家庭教育先進個人,參與並輔助與注意力,記憶力學習能力等青少年素質課程的開辦教學,為上萬的學生家長解決親子,家庭素質教育的難題。

喜歡本篇文章,請隨手點贊,歡迎分享到朋友圈,讓更多人幫助更多人!

手機訂閱號太多,想第一時間看我們更新怎麼辦?置頂「芒果三冥治」,一鍵輕鬆搞定!

推薦閱讀:

奶奶和外婆相比,孩子通常會和誰更親?
那孩子真像個大爺!有理無理都脾氣大……
好的關係才能有好的教育
「挺好的」| 親愛的劉看山 vol3
教育孩子從溝通開始(十九)

TAG:親子關係 | 家庭教育 | 溝通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