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蹟,從我有勇氣去做開始

我是今年4月8日-9日第1期易效能跑步班的學員,從4月11日開始執行「2小時40分」半馬訓練計劃。至今已經過去整整4個月了,半馬訓練計劃的文字記錄已經寫到第54次。

因為吳棟老師給我的任務,要選三篇訓練計劃的文字記錄發到GR5的群里,我把保存在印象筆記上的54次文字記錄回過頭又看了一遍。說實話,我自己好像也被感動了。每一次執行半馬訓練計劃的經歷,那些畫面又一次浮現在眼前,真的是「沒有記錄就沒有發生」。在這過程中,我已經收穫了很多。

一、緣起及初衷

寫這些文字記錄,最初是不太相信自己2017年11月真的有能力去跑半馬賽。之所以選擇4月份上第1期易效能跑步班,是因為亦凡跟我說,第1期跑步班在杭州,錯過了要等好幾個月。

之前自己跑步,每次3-4公里,膝蓋已經出現不適,於是買了髕骨帶。雖然,葉老師在《時間管理》的課堂上也講過《簡愛跑步法》的「五字訣」,但我並沒有真正領會到要旨。我十分希望能早一點掌握正確有效的跑步方法,糾正跑姿、減少傷痛,早學早受益。另外,在喜馬拉雅上聽了吳棟老師接受專訪的一段音頻《像戀愛一樣去跑步》,其中有一段「當上帝留給你一條縫」,特別感動。雖然當時還不能完全理解「為什麼要這麼自虐,把自己搞得這麼Tough,去參加IRONMAN比賽」, 但是對老師有一份很深的敬佩、信任和認同,所以就放棄了同一時間的五行課,而選擇上了跑步班。

兩天的跑步課雖不長,但卻發現原來學問有那麼多。有些專業名詞沒有完全聽懂,有些內容聽了之後也沒有留下印象。儘管上課之前已經根據「課前通知」買好了手錶(佳明fenix5)和心率帶,但包裝都沒來得及拆,就直接帶到課堂上來了,以為上課時老師會手把手地教。因為在葉老師的課堂上,軟體使用都是一步步教會的。

事實上,吳棟老師並沒有花很多時間教我們如何使用手錶等裝備。所以,心裏面有些焦慮,聽課時經常開小差,擔心自己搞不定這麼複雜的裝備。

雖然課程內容沒有聽得很仔細,但老師說的有一句話記住了:「在座的同學(指跑步初學者),你們的身體狀況,半馬跑進2小時40分都是沒問題的」。聽到這句話時,我是有些將信將疑的。在我的2017年度計劃里,並沒有跑半馬這一項。之前看到過一篇文章,說要積累1000公里的跑量才可以跑半馬,積累2000公里的跑量才可以跑全馬,而我的跑量才297公里,我感覺那是一個需要2-3年才會去考慮的事兒。現在,突然聽到老師說,11月份組織同學們一起去舟山跑半馬,真的有些不敢相信,但想想吳棟老師在這一領域是專業的,他的話應該值得信賴,所以決心試一試。

於是就想到要把每一次的訓練情況記錄下來,保存這一段經歷。其實,現在想想,也是自己認為這件事比較重要,要認真做好。

二、四點體會

專註和平衡

專註做一件事,意味著要把有限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在這件事上,也意味著要有所取捨,有選擇和放棄。因為要實施半馬訓練計劃,要早睡早起,保持良好體力,要花時間回顧、思考,要閱讀相關的文章。我的工作不算太忙,但也不輕鬆,而且挺費腦子,階段性需要加班。我發現,每天的時間都過得很快,特別是晚上,到家後,很快就到了睡覺時間,有些計劃安排的事情,沒時間做,就只能先放一放了。

相同跑道,不同體驗

之前一直在西湖邊跑步,感覺可以欣賞風景,所以我的跑道相對固定,主要是白堤、蘇堤、孤山,較少選擇田徑場和單位附近的公園。雖然跑道是相同的,但由於季節不同、心情不同、天氣不同,景色不同,遇到的人和事不同,體驗也就不同。這是在我做了54次文字記錄後才發現的。

通過跑步,發現生活之美。清晨,北山路上陽光穿過高大的梧桐樹在路面掩映出的優雅剪影,荷塘里從「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欣喜到「接天蓮葉無窮碧」的豐盛,望山橋畔垂釣者寧靜守候中終於迎來「魚兒上鉤」後的激動收竿,斷橋邊老百姓「杭兒風」排隊買西湖荷葉和蓮蓬的市井喧鬧…… 和大自然真誠對話,感受到心情無比放鬆、愉悅!

跑了就懂了,懂了就愛了

這句話是吳棟老師說的。對於跑步熱愛的程度,跟老師相比,我要差好幾個數量級。但現在,想起明天早上要跑步,我不會覺得辛苦,而是有些許興奮。早起也變得自然而然,鬧鈴一響,過會兒就起身了。有時候,工作上有些煩,理不出頭緒,就趁著跑步,放空自己,好好地和自己相處。

結伴同行,收穫滿滿

「一個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遠」。老師和同學的陪伴、支持、肯定,給了我特別多的力量。吳棟老師身體力行,經常會把他訓練的視頻、數據分享給我們,在讚歎他漂亮的數據同時,也明白了這些數據背後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科學訓練。「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每周六早上,我們在杭的同學都會相約環西湖跑,我的跑步數據比較有進步的幾次,都是和大家一起時創下的新記錄!特別是跑17.5公里這次,也是和我們GR1的兩名同學章早立、盧成倆一起跑的,跑下來感覺並沒有預想中的艱難。

三、四點建議

聽話照做

上了跑步班,接受了數據跑步法的理論體系,就要把自己腦子裡原來的想法盡量清空,瓶子倒空了,才能裝得進新的水。如果有太多自己的想法,就不太容易吸收老師所講的內容了。

比如:佩戴心率帶,有些人覺得戴著難受,不習慣不舒服,就不願意戴。我一開始也是,心想光電心率手錶不是一樣可以看心率嗎?為什麼還要心率帶?直到看到其他同學發上來的數據圖,才知道觸地時間、左右平衡、垂直振幅等數據只有配戴了專用心率帶才能檢測到。

再比如:跑前熱身和跑後拉伸,有幾次時間有些趕,就沒有做好跑後拉伸,急匆匆地回家了。練習了兩個月的時候,足底筋膜炎就發作了,腳後跟一踩到地面就痛。後來諮詢老師,才知道是小腿太緊張了,再根據老師給的傷痛「葵花寶典」,買了泡沫滾軸,進行有效的按摩和拉伸,才慢慢恢復。

再比如:傷痛其實很常見。小腿酸、足底筋膜炎、膝蓋痛等常見問題,對於沒有跑步基礎的人來說,一旦開始每周3次的中長距離訓練,有傷痛很正常。我之前有個錯誤認識,以為上了跑步課程,掌握了正確的方法,就不會有傷痛了。其實,正確方法的掌握也是需要一個過程的,並不是上了2天課程,就可以一蹴而就。吳棟老師說,「傷痛並不可怕,在痛和不痛中,你就會慢慢變得強壯起來」。

《像戀愛一樣去跑步》

吳棟老師寫的這本書,裡面乾貨滿滿,真的是顛覆了自己原來的想像。可以了解老師從2012年第一次參加杭馬、參加百公里越野賽、蘭卡威鐵人賽、墾丁鐵人賽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參賽前後的各種體驗,有趣的人和故事,細膩的景色描寫,跑步帶來的改變等等。珍惜老師切身體驗後得出的經驗教訓,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少走很多彎路。

在實踐中學習

兩天課程信息量大,不能完全吸收很正常。「知道」和「做到」之間,其實有很長的路,需要在一次次的跑步實踐中體會。特別是遇到實際問題時,再去看《陪你跑》公眾號上的相關文章,再去看關於傷痛的「葵花寶典」,再去看跑步技術方面的文章,你離「做到」就越來越近了。

相信是一種能力

老師提供了4個版本的半馬訓練計劃,分別是目標成績1小時45分、2小時、2小時15分、2小時40分。我選擇的是「2小時40分」的訓練計劃,因為我覺得以自己目前的體能狀況,21公里平均配速720″也是充滿挑戰性的。特別是按計劃跑了2個月後,我7公里的平均配速還在830″左右,加上足底筋膜炎、膝蓋等傷痛問題,就越發沒有信心了。

真的要感謝吳棟老師,在6月17日參加亞瑟士跑步俱樂部(杭州)組織的一次晨訓時,我加入7分配速這一小組的「法特萊克變速跑」練習,儘管訓練強度大,但卻跑出了7公里6′50″的個人最佳記錄。這次訓練讓我看到了自己的潛能,原來我可以做得更好。儘管目前為止,我還沒有跑過21公里,但我現在已經把舟山半馬的目標調整到「2小時30分」。所以,想對和我一樣的跑步初學者說,一定要相信自己的潛力。

奇蹟,是從我有勇氣去做開始的。

點「閱讀原文」,訂購課程


推薦閱讀:

長跑時該如何根據速度變化調整呼吸?
一天中什麼時間運動最好?
如何看待中國馬拉松博覽會公布的2017年度10佳國產跑鞋?
堅持跑步真的可以提高身體抵抗力嗎?
跑步時膝蓋疼,Asics哪款跑鞋值得推薦?

TAG:跑步 | 運動 | 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