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崴腳後光靠靜養是不夠的!

崴腳後光靠靜養是不夠的!

踝關節扭傷或拉傷是日常生活中較為常見的,約佔所有運動損傷的40%。文獻報道美國每天踝關節損傷的發生數量接近 2.8 萬,但一項美國醫學雜誌上發表的系統綜述發現,僅有 35-85% 踝關節損傷患者 3 年內癒合。

情景再現:

「老張,最近怎麼不出來打牌了啊?」

「哎呀這倒霉的就不說了,前兩天下樓梯把腳崴了,我在家歇歇,估計一周就差不多了。」

「這都兩周了,怎麼還不見過來啊?」

「哎我也不知道啊,這次不知道怎地就是不見好啊,疼的厲害,又沒見腫。」

「那得,你趕緊兒上醫院瞅瞅吧。」

相信生活中很多人會遇到這種困惑,莫名其妙腳扭了,你搞不清它嚴重不嚴重,就想著塗點藥酒貼點膏藥休息休息就行了,有時候過一周就差不多了,但是有時候,兩三周都不見好,下地走就隱隱作痛,這時,你開始慌了。

於是,去醫院掛個號,大夫看完說:「韌帶拉傷,回去好好修養吧,還好你韌帶沒斷。」你心中石塊落地,回家後繼續貼了膏藥,但是就是總覺得不得勁兒,怎麼都不能好的徹底點,它成了你的煩惱。

崴腳真的只有韌帶拉傷那麼簡單嗎?

先說說韌帶拉傷吧,踝關節常見的扭傷是內翻扭傷,也就是俗話說的扭到了腳脖子外面。

這種扭傷發生時,輕微的活動活動,休息休息就好了,稍微嚴重點會腫脹、疼痛、無法負重行走以及其他活動,腫脹比較難消退,即使消退了也會有長時間的疼痛,這時可先行自檢。

箭頭所指方向附近即為距腓前韌帶,如果這裡有壓痛,則提示可能存在韌帶損傷,如果疼痛劇烈或者持續不見好轉,可就醫進行影像學檢查。

一般崴腳後的病程特點

1. 小腿的肌肉力量會下降,甚至臀部肌肉力量也會下降,進而兩側腿部肌肉和臀部肌肉的圍度出現差異;

2. 踝關節鬆弛,運動或者日常活動中總覺得踝關節晃得厲害,不敢劇烈動,還有再次扭傷風險;

3. 踝關節本體感覺減退,造成對踝關節控制變差,運動中總是擺不對踝關節位置,而且總是不得勁兒;

4. 踝關節對位可能發生不良,距骨可能前移,造成踝關節背屈(勾腳)活動度不足,或者可能產生腓骨下移和前移,同樣影響踝關節背屈和外翻,這種不良的對位可能一直影響到膝關節、髖關節甚或骨盆和腰。

思考分析

人體就像一汪水潭。那些小的損傷就像投進去的石子,潭水盪起來幾圈漣漪,碰到邊彈回來,來回幾次就消失了。但是大點的損傷就像扔進去一塊石頭,潭水濺起來激烈的水花,泛起的浪花打到邊上,反覆回彈很多次不會消失,而且在快平息下來時,你會發現有的水濺出去了,再也回不來了。

損傷就是如此,足在人體的最下方,一次較嚴重的踝關節扭傷你沒有重視,長此以往,你在不良好的生物力學姿態下運動,就會不斷得影響到上方:膝關節問題、髖關節問題、對側腰的問題、甚至到顳下頜關節,很多人在踝扭傷後幾年後產生了腰部的疼痛,甚至出現下頜關節的問題,都有可能與踝關節損傷有直接間接的聯繫。

所以足踝和其他下肢的損傷,對於身體其他環節的影響是巨大的。損傷之後置之不理,可能會引起其他地方的損傷出現。

下圖圖中踝關節ROM受限明顯,下蹲動作不能完成和動作走形。這樣人體就不是處於一個正確的生物力學結構,對於日常生活的步行等來說表面上影響甚微,但是如果經常進行跑步或者其他運動可能引發其他關節的問題。

康復治療

說了這麼多,那踝關節扭傷了怎麼處理呢?

1.首先,急性期的時候可使用POLICE原則:保護 protect,適當負重 optimal loading,冰敷 ice,加壓包紮 compression,抬高患肢elevation。此方法在急性期內都適用(傷後24-48h內)。並進行影像學檢查。

2.踝關節關節對位的恢復,可使用踝關節的牽引、踝關節的關節鬆動術。

3.踝關節上方小腿部位緊張肌肉的松解。

  • 泡沫桶松解小腿前側肌群:如圖所示,一腿屈髖屈膝,將脛骨外側部壓在泡沫桶上,來回小範圍滾動。調整位置,重點放鬆緊張有酸痛點部位。30~60s/次。

  • 泡沫桶松解小腿後側肌群:如圖所示,將雙側小腿置於泡沫桶上(也可一腿壓在另一腿上增加負荷),雙手撐地來回滾動小腿。調整位置,將小腿內外側一起放鬆。30~60s/次

也可以用網球代替泡沫桶來進行放鬆。

4.下肢力量練習:

  • 提踵練習:雙腿或單腿前腳掌站於台階邊,腳後跟置於台階外。保持身體穩定進行提踵練習。15次/組。

  • 臀中肌練習:如圖所示,側卧肘支撐,保證身體側向在一條直線。髖側向撐起,並外旋到最大,然後外展另一側腿。15次/組。

5.下肢鏈本體感覺練習:

單足站立

6.下肢功能動作練習:

下蹲跳躍落地

*圖片來自網路,聯繫註明


推薦閱讀:

經常崴腳 腳踝的靈活性和穩定性需要加強了
腳扭了一下,竟然落下殘疾,小事兒引發的致殘傷
腳崴了
踝關節扭傷的處理
女孩崴腳12天後死亡,這個潛在危險你一定想不到

TAG:崴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