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年代的商業戰爭

和平年代的商業戰爭

來自專欄 小小看人力

從兵荒馬亂到安居樂業,競爭的根本依舊未變;無非是爭奪物質資源與人力資源。

戰場有戰場的作戰策略;商場有商場的競爭策略;發展階段不同,初期為了活下去,一部分企業採取成本領先競爭策略,或產品專業化(為不同的客戶群體提供同樣的產品或服務)競爭策略;中後期轉為市場專業化和產品多元化(針對同一客戶群體提供多樣化的產品或服務)、縱向一體化、多元化競爭策略,變化莫測的戰略決策都是為了活得久活得好。

拋開策略本身不談,從選擇某一策略的代價作為一個視角,重新理解普通職場人所面臨的挑戰

去年10月份,我們參與某鋼鐵企業的項目招標,以低於競爭對手50%的價格,拿下項目的設計標;處於發展前期,生存第一;那麼價格一定的情況下,如何保證一定的盈利呢?必須降低成本,成本=人員工資+投入的時間+銷售投入+運營管理費;很明顯控制人員工資、縮短設計時間是多數企業比較容易做到的;因為銷售投入是必須的,運營管理費需要長期的改進和完善方能見效,很多創始人是不會在這方面投入精力的;加班、年底獎金這種簡單的策略就出現了;這對於普通的職員來說,自然有些殘酷,但能在20歲左右賺到經驗也算值了。

另外,企業在分享利潤時,對於那些決定企業生死的集體,是優先考慮的;如投資人、股東、關鍵人才(極少數)。也有句話叫客戶的滿意使得股東和員工成為可能,可是現實情況是,真的把客戶放在第一位了嗎?不盡然。

犧牲底層員工利益已然成為事實,每天的工作負荷滿滿,按照他人的指導完成工作,真的以為,通過年復一年的積累就稱為關鍵人才了嗎?有人會這樣和你講,你真的信嗎?如果90年代以前,答案也許有幾分的合理性,如今我持有懷疑態度。

未來的競爭,不是簡單的技能競爭;而是集體抱團、資本運作、技術創新、人才開發的競爭;縱然你槍法、刀法技藝高超,能幹掉敵人;若失去軍師、元帥和其他隊友,勝利者未必就是你了。

作為普通的我們,若要在新一輪階層固化之前,能自由作出選擇,要麼跟牛人混,要麼讓自己變成牛人;前者不但運氣要好,還得具備一定的資格;後者更加艱辛。

在踏入職場之前,我們有大把的時間武裝自己頭腦,成長途徑相對單一;踏入職場後,自由支配的時間隨之減少,成長的途徑除了自己充電,還有實戰,同時還可以向其他優秀的隊友學習;成長的途徑,從過去的單一化變得越來越多元化,但同時也越來越不可控,這恰恰也是當前的形勢,快速多變,新事物不斷湧現;我們不斷要變化學習的方法,以提高效果;更要不斷變化學習的對象和環境,使其成長途徑多元化;讓自己處於一個的協作網路中,而不是單一的一個環節當中;打破人類求穩的本性,使求變成為習慣,艱辛無比啊。

從以上分析來看,一份工作帶給你絕不是現金回報,更是一個讓你不斷學習成長的機會,這是持續增值保值的關鍵所在;若這份工作只能給你現金回報時,也該考慮接下來的去處了。這又是另外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了,我該選擇什麼樣的企業開始我們的職業生涯呢?需要自己去思考。

推薦閱讀

做什麼,一定要有道理嗎?

90%的人成功人士都在用:swot分析工具

信息傳遞的媒介,對團隊協作的效率非常重要

姑娘我一無所有地闖蕩,咋滴!

推薦閱讀:

2017國慶中秋放假安排&加班費公式,我想,你是需要的!
如何看待「害怕被壓榨,那還混什麼職場」一文?
你以為你在努力,其實你在做無效的重複勞動
如何讓員工自覺加班?
互聯網公司的加班情況 在阿里,發現加班簡直是家常便飯,回去了也要繼續網上辦公。?

TAG:商業 | 加班 | 可持續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