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3歲以上孩子壞脾氣背後的原因,你家有嗎?——ki媽兒童行為手記

很多的爸媽內心都期待給孩子高質量的親子陪伴,但是很多都卡在陪孩子玩什麼的階段,曾經我也是這樣。育兒的道理大家都懂,看的也就更多了,為什麼家庭教育還停留在理論階段,關鍵還是缺少一套系統的家庭陪伴方案,能夠給予繁忙的爸媽一個參照與指導,「跟娃一起玩」這個公眾號的初衷,就是為了能讓家庭陪伴系統化,孩子的玩、學習應該更系統起來,這樣陪伴才會更有效率,孩子的成長才會更快。

公眾號:跟娃一起玩

私人微信號:maoerhutong

ki媽原創,歡迎轉發分享:)

如果你經常對孩子無條件的包容,也許這篇文章適合你。

如果你覺得嚴厲就是愛,也請你來讀讀這篇文章。

包容就等於溺愛嗎?

最近家裡發生的一些事情,讓我覺得有必要再來討論一下容忍和溺愛的界限。自己也曾在上面猶豫過,糾結過,現在自覺能夠更理性的面對。

半年前寫過一篇文章,孩子動不動就發脾氣怎麼破?——正確幫助孩子疏導情緒的深度好文,那時候kiki4歲左右,情緒處理上來講,主要是孩子自己能力有限,並不能很好的按照自己的想法完成事情,或者不能很準確的表達自己的想法,所以生氣,那時候的kiki都是以生自己的氣為主,情緒疏導上面也較為簡單。

然而,過了半年,kiki的發脾氣又有了更複雜的背景,因為有了更多的喜好,碰到自己不喜歡的事情,就會鬧脾氣。這段時間來,kiki這種消極抵觸急躁的易怒情緒發生的頻率越來越高。就在昨天,因為一放學想去同學家,不想上舞蹈課,又要吃冰淇淋等等,大鬧脾氣。老一輩看到孩子的表現,覺得我太過驕縱孩子,這種情況下就該嚴厲的制止孩子,該打則打、該罵則罵。

當然,我已經不止一次的被嚴厲提醒,這樣當媽會害了孩子。其實,每當這個時候,我的內心一直慌亂、焦慮,如果我容忍孩子的脾氣,孩子以後會不會變本加厲?如果我馬上制止,對孩子是不是有消極的影響?在這種疑惑下,我並沒有立刻決定怎麼處理,我傾聽了很多人的建議,也看了很多相關書籍,我相信,每個爸媽每天也都會無數次的碰到這種問題,這裡,我把我梳理的過程跟大家一起分享。

找到引起壞脾氣的那個炸藥包,而不是簡單掐滅導火索。

孩子會發脾氣,就像兒童發燒一樣,只是一個外在的表現癥狀,發燒是人體的免疫系統在進行著自我修復,到底是什麼原因引起的發燒,恐怕我們就需要去查病根,如果只是簡單的降溫,並不能解決根本問題;發脾氣亦是如此,發脾氣是人對於自己無法接受的事情的本能反應,是人的正常情緒。

發脾氣的程度大小、頻率高低很大程度上跟孩子的性格也有關聯,有的孩子性格急躁,脾氣大,有的孩子性格溫和,有脾氣也不會有過激的反應。我們在碰到孩子有脾氣的時候,不能簡單的把孩子遏止住,如果一個大發脾氣的孩子被強力遏止,那麼對他的身心發展也是有影響的,被暫時遏止的脾氣很可能會轉移到其他的事情上面,當其他的事情一促發,他的脾氣又捲土重來。我們得幫他們找到背後的根源,找到引起壞脾氣的那個炸藥包,而不是簡單掐滅導火索。

如果我們已經對孩子的高頻次的發脾氣焦頭爛額,疲於應付,是時候來回想分析一下孩子每次發脾氣的背景,再把這些情況分類梳理,幫助孩子找到壞脾氣的根源,跟他們一起來克服問題。

kiki的性格相對急躁,所以在遇到問題時很容易發脾氣。我回顧了一下,大致分為以下幾類。

1

因為沒有自己的時間或空間而發脾氣

這是一種值得父母理解,需要父母幫助的發脾氣。

現在的孩子誰不上幾個輔導班?我們小區附近的輔導班很多,不過上的學生更多。因為報的晚,有幾節排課比較尷尬,所以,一般放學完就直奔輔導班。然而對於kiki來講,放學意味著什麼呢?放學意味著操場上自由玩耍、和同學在放學路上盡情嬉戲,跟媽媽一起散步回家,是孩子一天中最放鬆的時光,但是,這一切都因為要趕著上輔導班而被打斷。為此,她不止一次在路上歇斯底里的排斥輔導班。以前的我,針對kiki的這種情況,也是竭力勸說,耐心安慰,引導她正常的上課。

現在想來,放學的那段時間,也許對kiki而言非常重要。我深知現在小學生的學習任務繁重,而kiki還有兩年的時間上小學,我希望他能在幼兒園的時光中,不受拘束,享有自由的空間和時間。一旦清楚需求,一切都變得好辦起來。

但是,這次我沒有擅作主張,我跟kiki溝通著,kiki本身對兩個輔導班都比較感興趣,於是我給她講了兩種方案的利弊,讓她自己選擇。如果,她想放學之後在外面玩的話,那麼她晚飯後就需要耐心的上完一節輔導課;如果她放學後就上課的話,那麼晚飯後,她就有足夠多的時間自己安排事情。一旦把決定權交給她了,她自己會按照自己的喜好進行選擇,即便以後碰到問題,她也會承擔後果。而一旦她參與到了對自己時間日程的規劃中去,她就會更加懂得安排自己的生活。這個世界上從來沒有兩全,只有取捨,希望她能明白這個道理。

為什麼我那麼重視kiki對自我空間要求上的激烈反應?因為我深知,自我空間對一個孩子的成長是多麼重要。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不是被動學習,而是領悟。領悟是孩子通過自己的理解,對所接觸的事物、知識進行消化,進而發現其中的奧妙。清代的秦篤輝在《平書·文藝下》中所說的,最能表達我的想法:「讀書作文,以領悟為上。無所領悟,雖十年八年歸於無益;有所領悟,雖一刻兩刻可以有功。」

而這個領悟,不大可能在匆忙的輔導班趕場中獲取到的。以前看過一篇科學論文,專門講述了為什麼靈感總是在大腦放空的時候出現,大家可以百度這篇文章,孩子需要自我發展的空間,放慢節奏,放空自己的大腦,來迎接思維的成長。

2

因為無法對自己的生活做出選擇而大發脾氣

這同樣是一個爸媽容易忽視的原因。

kiki經常為不願穿一件衣服、吃飽了不想再吃、不想被幫忙而大發雷霆。我一直覺得很難以理解,是因為kiki太敏感?太過小題大做?太嬌氣?

後來,我仔細觀察了幾次,發現了她的種種無奈,甚至有點同情她。她的選擇經常不被重視,或直接被忽略。為了省事,她的衣服大多都是直接買了給她的。一旦遇到她不喜歡的,那麼為了不浪費,我們也是不斷的勸說,雖然她無數次的說不穿,但最後,敵不過我們的三寸舌頭,她只能乖乖穿上。久而久之,就導致了,她一看到不喜歡的衣服,就會瞬間爆發出極度反感,有一次遇到一件不合身的衣服,她居然非常生氣的直接要丟垃圾桶。如果我們不找到根本原因,那麼就會認為孩子不知好歹。吃飯也同樣,她的饑飽不是自己說了算的,家裡老人認為她吃不飽,總是不停的喂各種東西,直到她好多次的說吃飽了之後,才停止餵食。

其實大家發現,我們總是借著愛的名義,向孩子兜售各種他們不需要的東西,然後又打著某些正當原因(比如不能浪費、為你好等),強迫孩子接受,說到底孩子沒有最終的選擇權。孩子這樣的脾氣,實際上是對自己沒有決定權的抗議。

就像上一點中說的,我後來決定把課程時間的選擇權交給kiki。為什麼?是因為我們大多數的人,都是按照父母安排的道路一步步前進,最後也自動放棄了選擇的權利,因為他們慢慢的就開始知道了,反抗是沒有用的,就像這個輔導班,很多孩子也許並不是自願,但是他們沒有選擇。我們都知道,生活本來就是一道選擇題,不同的結果就是不同的人生,孩子如果不能自主選擇,那麼他們以後就只能被動接受。

李開復曾分享過自己給孩子的教育經驗:幫助孩子做選擇不是父母應該做的,而是父母絕對不應該做的。給孩子最多的選擇,讓他們能有選擇的能力,這才是父母應該做的。選擇之後,協助他們去測試他們的假設、優化他們的選擇,再從選擇裡面走向他們應走的路。不斷提供意見,成為他們可信的聲音之一,我們就做夠了。

3、孩子疲憊、乏累的時候容易發脾氣

這點隱藏的有點深,但是很多時候發脾氣的原因就是這個。這就提醒父母,應該更加合理幫助孩子分配好每天的內容和事項。

0-3歲的時候,孩子鬧騰不停的時候,大家都認為孩子是鬧覺想睡了。4歲之後的孩子睡眠時間明顯就縮短了,所以孩子超負荷的玩耍,父母並不會覺得不妥。kiki是個精力超旺盛的孩子,只要不是在學校午覺,她可以早八點玩到晚上11點,但是不睡覺並不代表她每時每刻都精力充沛。於是通常,當她遇到不喜歡的事情,完成不感興趣的任務的時候,恰巧體能已經超負荷,就很容易冷不丁的會來一場火山爆發!其實她並不知道,原來是自己累了,需要休息。

針對於這樣原因的發脾氣,父母可以跟孩子提前商量每天的日程計劃,並提醒他哪些環節上面他可能會感到累,事先給他們預警。幫助孩子了解自己的身體,合理安排好玩耍和休息時間,也可以提高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一旦遇到孩子比較累的時候,比如玩的很累了回來還要彈琴,會容易注意力不集中,容易焦躁發脾氣,這種情況下,就早點讓孩子結束訓練,儘快休息,選擇其他更合適的時間安排訓練任務。

壞脾氣上來的時候怎麼處理?

上面分析了一下孩子脾氣背後的一些原因。但是當孩子哭鬧、搞破壞的那一刻,我們怎麼處理?

情緒來的時候,我們講任何道理都是沒有用的,因為他們根本就聽不進去。但是孩子的情緒來的快,消失的也快。有些父母也許受不了孩子哭鬧,也可以通過簡單重複的安慰:「好了好了,媽媽知道了」,這樣可以幫助孩子儘快緩和平復情緒;如果安慰不管用,我們大可以隨他去,過不了多久他就自己好了;

有時候孩子會在大庭廣眾之下發脾氣,這時候在眾目睽睽之下訓斥孩子不是個好方法,把孩子快速帶離公共區域,找一個僻靜的地方或者自己車裡,讓孩子把情緒發泄完了再說,這樣可以照顧到孩子和家長的面子。我相信家長理性處理這種突發事情,也會正面影響孩子的情商。

同樣如果孩子發脾氣跟朋友打鬧或者摔東西,也是儘快把孩子帶離現場,幫助他儘快恢復平靜。

在孩子發脾氣的時候,處理的關鍵,不是讓自己受孩子的負面情緒影響,而是保持冷靜,這樣,孩子也會受你的影響,更快的恢復平靜。

如果孩子的氣消了,那麼就此翻篇,給孩子一些擁抱。不用一直跟孩子闡述剛才這種糟糕的情況。如果覺得有必要,等到大家都冷靜下來之後,再談談。

好多人在處理孩子過激情緒的一瞬間,就覺得應該立刻教訓孩子,否則就是助長他們亂髮脾氣的壞毛病,如果不這樣,就是溺愛孩子,於是罵的也有,打的也不少。在孩子有情緒的時候,大聲喝止,其實對孩子並不好,這是一種消極的處理方式,雖然表面上孩子立刻停止了,但是他的壞情緒一直遊走在體內,他會通過其他的方式隨時隨地發泄出來,有些孩子可能一整天都會受這種情緒影響,悶悶不樂。有的父母在孩子發脾氣的時候甚至會動手打罵,以示教訓。這個時候,孩子的憤怒會從簡單的事情上轉移到對父母的厭惡上,後面父母再怎麼樣講道理,也許孩子會排斥。

《父母效能手冊》裡面就說過:如果父母們只能從這本書中學到一件事,我希望是這件事:每次他們通過運用權利和權威強迫一個孩子去做某事,他們就剝奪了孩子學習自律和自我責任感的機會。

怎麼樣對孩子不溺愛,又能讓他們明白自己的問題所在,也許你可以繼續往下看看。(看到這裡的都是真愛,給自己鼓鼓掌!)

包容 OR 溺愛?

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就可以很清楚孩子發脾氣的背景,也許我們用包容、溺愛這個詞就很有數了。

壞脾氣確實嚴重影響別人,讓人難以忍受,但是這個是正常的情緒表達,在意識的一瞬間就出現了,每個人都擺脫不掉,我們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進行疏導。但是疏導的方式就要分情況了,這裡就會出現我們所說的包容和溺愛的界限。

上面一節主要是說了孩子很容易被忽視又值得父母理解的發脾氣的原因,對於這些情緒,我想用包容這個態度比較合適,跟孩子一起分析困擾,跟他們一起制定解決方案,可以從根源上避免情緒失控。

但是也有很多時候,並不是上面的一些原因,比如規定孩子看完兩集電視就結束,還要再看;比如本來約定只買一件,但是孩子非要再買;比如吃飯的時候規定要自己吃,他非要媽媽喂。如果這些要求不答應,孩子就會大鬧。那麼這種情況下,我們就可以涉及到溺愛這個詞了,如果孩子情緒一來,我們就乖乖就範,把之前的約定拋諸腦後,答應孩子的事情以求孩子不哭鬧,那麼這種情況我可以說就是溺愛,沒有原則性的滿足孩子,就是屬於溺愛。

在孩子違背約定、無理取鬧的時候,我們可以等他們情緒平復下來之後,依然堅持已有的約定,孩子都是很聰明的,既然這個是規定,那麼哭鬧也不能破壞,以後他就不會擅自破壞規定,當然,他會把要求轉移到其他事情上,如果覺得合理,大可以滿足他的要求。不要用讓步、破壞規則來組織孩子發脾氣,這才是真正的不溺愛。

在孩子壞情緒的時候,父母保持冷靜,幫助他儘快恢復平靜,也能看到背後的原因,並理性的處理其中的問題,既能理解孩子的情有可原,又能夠堅持規則不被破壞,這才是真正的包容和不溺愛。相信,這種正確處理情緒的方式,也能夠積極的影響孩子的處事方式。

當然,如果有些孩子經常發脾氣,也可以給他們看看情緒處理的繪本,比如《菲菲很生氣》《生氣湯》等等,幫助孩子了解自己的情緒。kiki知道自己生氣的時候應該怎麼處理,雖然每次生氣的時候她都會忘記,但是正面積極的影響一定會潛移默化的改變她。

這種不會表達情緒的階段,會隨著孩子慢慢長大,就會變好,不會持續很長時間,只要父母理性處理,合理引導,慢慢的他們就會處理好的自己的情緒了。

往期的原創筆記大家可以查看下面鏈接:(更多內容請移步公眾號:跟娃一起玩)

1、也許你正不小心破壞著孩子的天賦(乾貨文)——ki媽讀書筆記之《劍橋男孩成長記》

2、麻省理工超級媽媽的養育秘訣——ki媽讀書筆記之《佩蓉的媽媽經》

3、把六個子女培養成哈佛耶魯媽媽的教子秘訣——ki媽讀書筆記之《有奉獻精神的人培養大人物》

4、猶太人育兒的兩把金鑰匙(財商&社交)——ki媽讀書筆記《特別狠心特別愛》上篇

5、猶太人育兒:樂觀的孩子更容易接近幸福——ki媽讀書筆記《特別狠心特別愛》下篇

6、競爭or合作?哪個才是孩子真正需要的!——ki媽兒童行為筆記

7、孩子記不住東西,也許不是記性不好!——ki媽兒童心理筆記之兒童記憶

*******往期精彩推薦*******

diy「大自然水循環」展示瓶——ki媽科普啟蒙之天氣4

工程啟蒙之「橋樑」作品展示

孩子地理啟蒙,這招管用——ki媽地理啟蒙之地形地貌變身科學爸媽,簡單實驗卻把寶貝深深吸引——ki媽科普筆記2之熔岩燈

邊玩邊學《fish color》(含魚旗手工製作)——ki媽英語啟蒙之fish1

邊玩邊學《my pet is a XXX》——ki媽英語啟蒙之pet

自然拼讀這樣玩起來效果更好——英語啟蒙之自然拼讀周1

邊玩邊學《play with colors》——英語啟蒙第一周3(topic:color)

邊玩邊學《color song》——英語啟蒙第一周2(topic:color

我是怎麼讓孩子愛上畫畫的——一位媽媽繪畫啟蒙的真實心路歷程

孩子的全球化視野從地理開始——系統的地理啟蒙來啦
推薦閱讀:

父母想要生二胎,與我20歲年齡差距是否太大?會不會今後帶來很多麻煩?
父母教會你什麼?
大學想出去住很久了 但是父母就是不讓?
就想知道廣大的青年們放假回家有多少會幫媽媽做家務的。?
如果遇到要設計一款年輕人和父母的即時通訊 App,你會怎麼做?

TAG:家庭教育 | 育兒 | 父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