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過一個簡單的方式來戒掉壞習慣?
很多人都有過走神的經歷,在上課的時候,在開會的時候,在走路的時候,甚至是在開車的時候,這樣的事情同樣發生在本期TED Talker 賈德森·布魯爾的身上,雖然賈德森·布魯爾到最後都沒有找到合理解決走神的方法,但科學家們從人們走神這一現象背後找到了一種更好地戒掉壞習慣的方式——藉助人類的好奇心。
人們之所以感覺保持長時間專註困難的原因是我們其實是在和「演化保守的學習過程」作鬥爭,這一學習過程保存在人類所知的最基本的神經系統里,所以我們感覺到困難是很正常的事情。這種學習過程是一種以獎勵為本的學習過程,稱之為「正強化和負強化」,在生活中一個很常見的例子就是吃東西,看到食物,吃下去,感覺開心,這就是一個觸發、行為、獎勵的過程,這個過程多次重複以後就形成了習慣,聰明的閱讀者從這句話中應該就能知道倘若想要形成一個好習慣要如何去做了。
任何行為一旦形成習慣我們就會自動化的去處理,比如說我們每天洗臉的時候,每天刷牙的時候,我們的大腦幾乎是不會分散太多注意力在洗臉刷牙上的,這一過程就像一個程序,而我們所做的只不過是點開那個快捷方式而已,我們的一些壞習慣其實就和洗臉刷牙一樣,已經變成了我們生活中的一個程序,只要我們不作為,這些壞習慣就會不斷的跟著我們,直到毀掉我們。
在我們以往的認知中,改掉一個壞習慣就是直接上去懟,感覺自己玩手機花費了太多時間,直接不玩了;感覺自己每天睡覺太晚,強迫自己早早上床躺著;感覺自己煙癮太大,直接不再碰煙了等等,當然,我堅信有很多人真的能夠通過這種硬懟的方式達到了改掉壞習慣的目的,但是,我同樣堅信,有更多的人通過這種方式是改不掉壞習慣的,戒掉一個壞習慣就像是治水一樣,堵不如疏。
對於戒掉壞習慣這個問題本期Talker提出了這樣的一個方法:用冥想的訓練方法,我們把強迫的那部分去掉,取而代之的是專註於好奇。沒錯,就是這麼簡單,以戒掉煙癮為例,Talker這樣告訴志願者:「去抽煙就對了,只是在抽煙的時候,真心的去好奇一下抽煙到底是怎麼回事。」那麼效果怎麼樣呢? 一位志願者這樣說:專註的抽煙,煙的味道聞起來就像發臭的乳酪,嘗起來則像化學製品,超噁心! 可以想像,有了這樣的感覺以後,這位志願者以後對香煙的態度如何了。
我們傳統的戒煙或者戒其他壞習慣的方法都是藉助自制力或者稱之為自控力,讀過《自控力》的人都知道,自控力雖然是可鍛煉的但終究還是很薄弱的,很容易被外界的因素影響,像是壓力過大或者過度勞累,都會讓我們的自控力變得很差,從而不能堅持下來,自控力發揮作用是藉助的大腦中的前額葉皮質,這個前額葉皮質是我們大腦中最新的部分,而控制我們習慣的是大腦中最古老的部分,所以結果到底會如何是很明顯的。
明白我們如何形成習慣可以幫助我們從更深的層次去了解它們——讓我們從骨子裡明白,那我們就不需要再強迫自己去憋住或是遏止自己的行為。我們只是在一開始的時候就沒興趣去做這件事。這就是冥想:當我們被自己的行為絆住的時候,要看清我們得到的是什麼,發自內心的覺悟,在覺悟的狀態下,自然地停止這種行為。
這並不是,神奇的「噗」的一聲,我們就是戒煙了。而是日積月累,當我們學會看的愈來愈清楚我們行為所導致的結果,我們就會摒除掉老習慣,而養成了新的習慣。
奇怪的是,冥想是,打從內心的感到有興趣,每時每刻地去仔細體會到底我們的身體和心智,發生了什麼事。將這種意願轉換成我們的體驗而不是嘗試儘快地把不好的癮念去除。而將我們的意願轉換成體驗是源自好奇,那是先天性的獎勵。
當科學家們研究資深冥想者的大腦時,他們發現了神經網路裡面「自我指認流程」的部分被稱為「預設模式的網路」正在產生引響。目前有一個關於這個網路所在區域的假設,稱為「後扣帶回皮質」,會因為癮念本身而引發不必要的啟動,但當我們被它牽絆住,當我們被吸進去的時候,它就會欺騙我們。
相反來說,如果我們不去有意識地——從里走出來,只是單純的好奇到底發生什麼事情——同一區域的大腦就會安靜下來,而只有當我們真正的安靜下來的時候,我們才是真正的我們自己。
藉助好奇心,看清楚處在壞習慣中的我們是怎樣的狀態,慢慢的我們自己就會改變,佛家說的正念,其實也是類似的道理。
視頻鏈接在文章最上邊,本期作業:按照本場TED中的方法觀察一個你最想改掉的壞習慣。知而不行,是為不知。
推薦閱讀:
※你們有什麼很特別的引以為傲的技能?
※俺和俺娘的靈異搞笑生活(一)
※現在還有用非智能手機或不用手機的年輕人嗎?
※生活中有哪些常見的但是現代科學還解釋不了的事情或者現象?
※從建築轉行到編程 從 0 到網站 PV 累計超 500W 這裡有他和他的龍軒導航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