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社會分層理論,這可能是最全的科普文章(一)
知乎上常討論的問題究其根本都是社會問題,社會問題離不開社會分層的理論支持。我看了很多知乎上的文章。可惜碎片化的閱讀並不能讓我客觀的認識社會分層的本質,我找到了清華大學李強教授著作《社會分層十講》。這本書讓我獲益良多,也讓我對現如今社會學科有了基礎的認識。
我嘗試用了思維導圖的方式去梳理書籍的邏輯行文結構,感觸更深。為了讓大家能有一個客觀和正確的認識。我把思維導圖今天也貼在下文。由於時間有限,暫時只完全梳理完第一章。後期會陸續整理完髮出來。在這裡我從書中找了一些好的觀點分享給大家。
一、關於社會差異、社會不平等、社會不公平、社會不公正的辨析
社會群體之間差異和差別都是普遍存在的,人同時具有社會差別和自然差別兩個方面。人出生後首先遇到的就是自然差別,最直觀的感受就是性別之差,或者年齡差異、高矮差異、相貌差異等。自然差別是因為人與人之間因生理原因而形成的。而社會差別是人們因政治、經濟、文化以及交往關係等社會因素而形成的社會差別。例如男人和女人被賦予不同的社會分工和意義。
既然差異和差別是普遍存在的。那麼差別與不平等是什麼關係呢。差別首先不等於不平等。
公平或不公平、公正或不公正、平等或不平等、合理或不合理是具有明顯價值判斷的辭彙。我們從客觀的角度出發來看一個例子,當我們說『富人與窮人』的經濟地位不平等或不公平的時候,賦予了窮人與富人這種現象的價值判斷,根據社會主義「多勞多得」的分配原則。那麼貧富差別即是合理的。如果我們非說不平等,那麼就是在價值判斷上自相衝突。
在公平或不公平、平等或不平等這些概念里都有一個『平』,所以有人認為「平均」的才是公平的。不平均就是不公平的。這顯然不合理。在價值判斷的邏輯上也不能自洽。
「公平」同時跨了「公正」和「平均」2 個領域。前者是有明確價值判斷的。第二個表述的是一種純粹的客觀現象。如果我們要對問題有一個公正的表達,那麼更要客觀的去表述事實。
在中國的社會分層問題、分配問題上,儘管財富差異越來越大。但最為核心的問題是「合理不合理」、「公正不公正」。作為老百姓意見最大還是一些不合理、不公正的現象。比如權錢交易、以權謀私、貪污腐敗、欺壓百姓、違法亂紀等。這也是老百姓不能容忍的,也是不合理、不公正的。但是比如水稻專家袁隆平獲得500萬國家科技技術獎學金這樣的問題上。老百姓是支持的。反而認為是很公正的。
二、社會分層研究對於中國社會的意義
在中國人的社會生活中,社會分層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非常將就講究等級層次的社會。三六九等的社會思想一直影響到現如今。在任何社會團體中,「排座位」的思想一直被認為正確的行為。如果要說社會分層對中國人最大的影響就是大概老百姓都關心的「子女教育」問題。教育原本的功能是對人的教化和教育,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傳道、授業、解惑」;而如今我們所關係並不是教育原本的功能。而是因教育問題造成的社會分層。在中國有句老話,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所以考大學幾乎成了教育的終究目的。可憐天下父母心。父母最大的期望就是孩子能考上名牌大學。這背後的實質就是希望孩子能通過讀書完成階級躍遷。而對於大學教什麼、學什麼則不大關心。或者大多數父母希望孩子能找到一個「賺錢」的專業。不過這也並不奇怪,自古以來中國一直通過「教育篩選」實現社會分層。科舉制則是最好的體現。所以以今天高考的教育體制來說。篩選和分層仍是教育的主要功能。所以我們只能說高考確實有其不公平、不合理之處。因為每個學生因為先天條件和教育資源而有了自然和社會差別。
本文的撰寫大段摘抄了清華大學李強教授《社會分層十講》。本人能力有限,加上《社會分層十講》這本書本來就是講義且語言精練。觀點客觀、通俗易懂。另外本人根據一些閱讀心得做了些調整,敬請各位指正交流。
另思維導圖附在文章下面。配合閱讀理解使用。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