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菜
徽菜特色:
徽州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冬濕冷夏濕熱、丘陵地形、盛產山珍,人口多集中於這樣的小盆地。
地形展示
雖然水道便利,但徽州沒有大江、大湖,不產鱖魚這種兇猛肉的食性魚類(如果你在徽州的河裡發現小鱖魚請抓住它送入五臟廟)。直到民國年間徽州人食用的鱖魚依舊主要來源於「池州」、「鄱陽湖」,且多以水運方式入境。如果你看到哪個視頻里吹噓某某徽州廚師從河裡撈大鱖魚腌制。。。這視頻絕對是擺拍的。
徽地盛產山珍野味河鮮家禽,所以徽菜講究以鮮制勝。臭鱖魚的出現純屬意外,清蒸、紅燒鱖魚才是最初的徽菜(遊客大抵很難吃到,因為臭鱖魚太出名了)。
明清時期,隨著徽商崛起成為中國最大的商幫,徽商對美食的追求日益升級,徽菜也因此有了發展並成為中國八大菜系之一。 但無論徽菜如何發展,徽州本土的農家菜依舊以「咸」「辣」為主(重鹽是為了延長保質期並為外出打工、勞作的徽州人提供足夠鹽分;重辣是因為徽地太過潮濕)。
但無論是徽菜還是徽州本地農家菜,都無法繞開「油、色、火功「三重」,且烹飪手法均以燒、燉、蒸為主,鮮用爆、炒 。如果來徽州吃的一直是爆、炒徽菜,那你一定是吃了假徽菜。
現今的徽州能隨意吃到且最能體現燒、燉、蒸特色的三道菜:紅燒肉、筍燉鹹肉、刀板香。
徽菜由來:
沒有競爭就沒有提升,一家好館子一定有一位好對手。徽州一府六縣,菜做的最好的一定是績溪。關於徽菜的由來一直有這樣一個說法:徽菜源自賽瓊碗。
每年農曆正月十五至十八,績溪都會舉辦紀念汪華的祭神活動,但與旁的縣區不同,績溪祭祀汪華的活動中有一項烹飪比賽,俗稱「賽瓊碗」(「瓊碗」指盛佳肴的碗)。十五點花燈;十六送汪公(汪華)、太子(天王太子)入廟,擺瓊碗;十七兩神出巡,上供祭祀,賽瓊碗;十八撤瓊碗,兩神回宮。瓊碗共24 行,每行12 只放於貢桌之上,貢桌兩端排列24 對白錫鏤花燭台,插大紅燭,晝夜通明。案桌上擺清茶、美酒、果品、糕點、三牲(豬頭、雞、魚)。 盛佳肴的瓊碗必須是景德鎮產的大號插花飾金高級細瓷碗,佳肴以山珍海味土產為原料,且必須形、色俱佳。每碗佳肴也都有特定名稱,如「鳳凰展翅」、「魚躍龍門」、「蟠桃獻壽」等。菜名須用蜂蜜作粘劑寫成(或用黑、白、黃三色芝麻拼成)。
舊時能參與「賽瓊碗」的一定是本地最好的廚師,而如何認定最好則需憑藉平日菜品的味道。為了能奪得參與「賽瓊碗」的榮譽、績溪的廚師每時每刻都在互相競爭(現在沒落了)。
徽菜去哪兒了?
徽州飲食業商販是隨著其他行業的徽商一同外出經營的。以近代中國最大的經濟上海市為例,經營徽菜的徽館曾是上海飲食業的主流之一(經營者以績溪人為主)。那麼這些酒樓都去哪兒了?
舉幾個例子:
民國29年,績溪伏嶺人邵之林與同鄉一起盤下老鄉邵家運在上海的所有麵館、酒樓。1956年,為支持公私合營(必須支持),邵家運的幾家酒樓被挪至西北地區。譬如:海華樓到鄭州更名「上海菜館」、鴻運樓到太原更名「上海飯店」。此外還有大中華到蘭州,大新樓到洛陽等均更名為「上海XX」。
抗戰前夕在上海經營徽菜的徽州人開了一百四十八家館子,其中出名的有二十餘家。但到了公私合營。。。。
徽州人各地區開的餐館都不帶徽字(喜文雅),譬如在西南地區開的徽菜館會叫「小蘇州」、「松鶴樓」、「新蘇飯店」這樣的名字。
在所有徽州人經營且售賣徽菜的酒樓里,離我們最近且最出名的莫過於武昌同慶樓,20世紀30年代武昌有諺語「登黃鶴樓,不到同慶樓,等於黃鶴沒有游」(用武昌話念)。這家同慶樓新中國成立後更名「武昌酒樓」並以烹制武昌魚蜚聲中外。
徽菜曾與時俱進
民國21年(1932),徽寧兩幫在上海老西門城內關帝廟創立了「大全福酒菜館」,負責烹飪的是績溪縣伏嶺下村人邵仁卿。「大全福酒菜館」開業之後沒有抱著「臭鱖魚」「毛豆腐」不放,邵仁卿借鑒外幫名菜,結合徽菜做法進行改制,並從西點中吸取營養。新制了金銀蹄雞、掌上明珠、金鳳卧雪、八戒踢球、三娘教子、鴻福無邊、金勾玉牌、五色繡球等數十款徽菜。
如今到徽州的很多人覺得徽菜味重,但在民國時期的徽菜就已經有了各式菊花火鍋,秋葉吐司、蝦仁吐司、雞茸吐司。
民國25年(1936), 邵仁卿被聘為上海虹口東熙華德路(今東長治路)「大嘉福」酒菜館經理後,又陸續推出了腐乳炸肉、三絲雞卷、蝦茸菇盒、蜜汁火方、剝皮大烤、卷菜禿肺等熱炒新徽菜(打破徽菜少熱炒的傳統)。
地區環境與時代變遷都影響著各地的飲食習慣,民國年間推出的新徽菜陸陸續續的變成了「非徽菜」,徽州境內有會烹制的廚師,但鮮有烹飪這些菜品的館子(作為徽州人想吃這些徽菜得出徽州)。本季可在家做的徽菜:
中和湯
原料:老豆腐,蝦米(鮮河蝦),鮮瘦肉火腿心, 香菇(干香菇更香,新鮮香菇口感好),鮮筍,食鹽,筒骨(帶肥肉),蔥花、胡椒粉製作:一份燉好的筒骨湯(能額外準備一份雞湯更佳),取出筒骨,削肉,肥肉與瘦肉分開切丁老豆腐1斤左右切成0.5至1厘米見方的小丁,焯水撈出待用。3兩鮮瘦肉火腿心切成碎丁;
1根鮮筍剝去外皮,洗凈,切成米粒大小切新鮮香菇切丁,干香菇泡發切丁,蝦米大小與切丁作料相仿將切好的各種小丁放入砂鍋內(除豆腐),倒入半鍋筒骨湯,半鍋雞湯,用旺火燒沸,撇去浮油,放鹽,改小火燉半小時至一小時,加入豆腐丁、加一些豬油,再燉二十分鐘,湯煮透後撒上一些蔥花、胡椒粉。注意:燒煮時需文火燉,不能往中和湯放醬油,只有乳白色的中和湯,才能看見湯中白色的豆腐丁、粉色的火腿丁、黑色的香菇丁、綠色的蔥花等多種色彩,也正因為中和湯如此斑斕多彩,方能勾人饞涎,吊人食慾。若用雞湯,剩下的雞肉可以做手撕雞、口水雞特點:清澈味香,鮮嫩不膩,稀稠適中,老少皆宜。推薦閱讀:
※多國聯軍空襲葉門的目的是什麼?
※周恩來外交場合最經典幽默的妙語
※《人類進化史》什麼是智人?
※歷史上的戚家軍是如何滅亡的?
※【盤點】如何評價東京審判紀念館,建立東京審判紀念館對我們有何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