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失的書籤
筆架沾窗雨,書籤映隙曛。----題柏大兄弟山居屋壁
這是唐朝著名詩人杜甫,對書籤的描繪,讓人浮想聯翩,驚嘆小小書籤之美妙。讀書之時書籤方便標記閱讀之處,更是每個愛書之人的鐘情之物
書皮上的封簽、書內的浮簽,都是為了方便檢索書名和段落。它們一般都是用竹子做的,在上面雕花刻蘭作為裝飾,而有錢人家則用上等的紅木或象牙來做書籤,「牙籤」也因此成了書籤的祖先。
古代文人墨客用的古制銅書籤
韓愈詩《送諸葛覺往隨州讀書》中便講到,「鄴侯家多書,插架三萬軸。懸牙籤,新若手未觸。」鄴侯是唐代四朝宰相李泌,他嗜好收藏,家藏圖書之巨,冠甲當世。以至後人以「鄴架」形容藏書之多。李泌以紅、綠、白等著了色的牙籤為經、史等不同類別的圖書分類,更是成了一段佳話。
在唐代,已有書籤或牙籤之名。在杜甫的《題柏大兄弟山居屋壁二首》:「筆架沾窗雨,書籤映隙曛。」中,書籤已是常規的文房用品之一。宋代文人普遍追求風雅,實用和欣賞並重的生活美學,使得文人在書籤上題詩作畫漸漸成為一種風氣,其形式也基本穩定下來,並伴隨著一代代讀書人的成長。
到清朝末期,書籤上多題有閒情逸緻或者修生養性的詩句以自娛,在材質上,銅、銀、紅木等雕花書籤更是提升了書籤的藝術感。而近代以來,精平裝書開始盛行並取代了線裝書的地位,書籤基本確定為小薄片的樣式,但材質和花紋,卻是琳琅滿目。絹絲布面的、景泰藍的、剪紙的,上有繪畫、雕花、語錄等,花樣百出。
書籤就像一面鏡子,可以窺見千年的文化,也可以反映審美的流變和人生百態。美國作家、評論家埃德蒙·威爾遜是位書籤的大藏家,他曾說過:「有書無簽就像穿褲子沒系腰帶一樣,哪兒掉的就要記得從哪兒提起來。」
我們常常是以照片來記錄時光的變遷,用日記來記錄事件與心情……
而對於讀書來說,可供回憶起當時閱讀的心緒時,就好像只有書籤了。如果能找到那枚你「命中注定」的書籤,堅信會你對閱讀的心意更添意趣。
書籤對於真正愛書的人來說,是閱讀時必不可少的伴侶,書籤與書相輔相成,相依相伴。就如美麗的女人擁有一枚枚漂亮的髮夾一樣,把各式各樣的書籤夾在書中,不僅僅是為了閱讀方便,更是體現了一種藝術的風景。
現代人隨著網上閱讀習慣,以及閱讀器、ipad等電子終端閱讀形式日漸普及,手捧書卷,或雨夜或月夜沉浸於書香的詩意和歲月也慢慢淪為一種美好的回憶。書籤固然也就成了愛書人收藏、懷舊的一種重要方式。一枚小小的書籤承載著一段歷史的文化,記入了愛書人的一種閱讀情感與思念。而她不僅僅可以把厚厚的一本書真真切切地定位在頁,更會讓你在閱讀時的心情像午後陽光那樣美麗。收藏書籤,就是收藏一段歷史文化,也是收藏一份讀書人的愛書情懷
也許,書籤會隨著時代的升級而淡出,但是閱讀的地位永遠不會降低,一代文人傳承著一段歷史。大家園紅木將致力於續展中國傳統美好的閱讀文化而再次投入資金研究並設計出符合當代人閱讀興緻,且具備古典文化及收藏價值的一系列產品,供於大家回味與典藏。推薦閱讀:
TAG:書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