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一個偶像都不外如此,沉迷過的偶像一個個消失
30 號當晚在演出錯過了直播,今天抽空補看完「幻樂一場」,心情特別複雜。
受我媽的影響,從胎教就開始聽王菲。小時候泡在華語流行樂里,喜歡《紅豆》和《笑忘書》,也難忘坐在沙發上陪著大人一起聽《相約九八》。後來有了自己的品味,喜歡《野三坡》《百年孤寂》和《開到荼靡》。爾後又不才迷上內地搖滾樂,那些有關無關的八卦花邊連同其龐雜的人際關係網,讓王菲成了我音樂記憶里繞不開的名字。
說回這場演唱會。唱得的確差強人意,相比走音,更明顯的缺點是聲線乾癟。不出意料。隱約記得 2010 年在萬事達中心的山頂座位看 Live 時,王菲聲音質感中的靈氣與厚度相較唱片就已缺了大半。六年前最驚艷於那段鏡面耀光的終場秀,彷彿一段傳奇幻化在虛影中倏地離開,空留觀者不舍。因為那一幕太過震撼,所以當我聽說她這次再度開嗓的消息時,總覺得有點狗尾續貂,要是就在那道閃光中永別,「遺憾」又該有多迷人。
告別在 30 號的「幻樂一場」中如期而至。「這泡影衰老 要去了/這夢幻喧鬧 打擾了/人聚了散了 就剛好」,我相信這句歌詞的出現,意味著告別時刻的到來。並不是說以後聽不到天后的新歌,而是在《匆匆那年》《你在終點等我》們中再也聽不出她對音樂的熱情,只能聽出人情和人民幣。去年《塵埃》的出現實屬驚喜,但這驚喜也未免太例外。
涸澤而漁也好,消費情懷也罷,王菲用兩個小時極其穩定的「不穩定」宣告了歌壇天后的身份凍結。很多人都在抱怨天價票,都在看衰她下次再度開嗓時的市場萎縮。可還會有下次嗎?用高票價把盲從的圍觀者攔在場地外,讓真正有錢有情的人來到現場,讓兩千萬路人粉聚集在屏幕前,如果非要揣度動機,我寧願相信王菲和陳家瑛的動機如此——可這怎麼看都像是一種告別。言下之意大概是「謝謝大家這麼多人這麼久以來的支持,謝謝各位國內頂級音樂人的幫助,謝謝新技術新平台給我提供的機會……但我真的唱不動也不想唱了」。
車禍現場源於不努力,你無法想像放棄樂理及生理規律練習的歌手還能在淡出舞台多年後依然神采奕奕收放自如。不努力,則是源於「最苦惱的事情就是太紅了」的王菲一去不返。普通人與狗仔關心的是珠寶鑽石與婚變離合,穿戴過太多金銀穿越過太多情海的人則早已不在意喧囂。如果音樂只能帶來吵鬧,那不如在終點處與大家一起做場夢,夢裡有利益的糾纏、有漂浮的吹捧、有惡意的揣度,夢醒人散,剩下一攤紀錄僅供參考。
現實做不到的,交給夢去完成。這句話標在 1994 年唱片《黑夢》的封面上。
?
王菲是誰?是華語樂壇曾經最具先鋒性的藝人。先鋒性的根據是,由於擁有最頂尖的資源,王菲的作品超出同期歌手很遠,她將諸多彼時公眾未曾見聞過的音樂/娛樂元素組合為沉甸甸的專輯,作品與藝人人格高度統一,永無確定性的千變萬化,藉由彼時足夠強勢的唱片公司與媒體渠道,分發至尚未開化完全的聽眾的耳朵里。故而即使大多數人並不能「聽懂」王菲的歌(雖然這並不重要),但就是喜歡她的乖張、她的酷、她的活潑、她的作。天后的地位就是由這種先鋒性標定的。
可互聯網摧枯拉朽地絞死了唱片行業,還為大眾提供了足夠多的信源渠道和聽覺選擇。《浮躁》和《寓言》的巔峰光芒,放在今天可能也就是豆瓣音樂榜上被人轉眼即忘的優秀唱片而已;頂尖的音樂資源選擇依靠綜藝秀慢慢走到台前,但依然無法轉化出尊重;比王菲更乖張更酷更活潑更作的年輕人比比皆是,隨性散漫早就不是異端,甚至「喪文化」都在登上大雅之堂。分散注意力的熱點如此多,在你王菲這演唱會上停留的一點眼球無非是想看個熱 xiao 鬧 hua。
同步而至的、毛細血管般密布的社交媒體打破了明星與大眾的隔膜,讓這個世界再也容不下任何「造神」。遙想社會在混沌中瘋狂向上的九十年代,信息的流通不暢讓跌宕壯闊的明星生活顯得格外朦朧,能在銅鑼灣瘋狂掃貨也能在北京衚衕里苟且,王菲的花邊給太多人提供了幻想的空間。這些幻想在今天只會淪為笑柄,因為「接地氣」才是政治正確,飄在雲端的東西要麼是假的、要麼是裝逼的、要麼是終將被拉下制高點的。遊樂四方、佛心清凈、離散聚合,天后能經歷的體驗我也可以擁有,到最後你還不是和我一樣牽著男朋友在小區里閑逛?都是普通人而已。
於是,曾經最迷人的那股曖昧魔力被消解殆盡、值得解剖的錦繡華服喪失光澤、遙不可及的絢麗舞台被 VR 拉至眼前,空留咂摸不出味道的乾癟唱功和略顯粗糙、青筋浮起的皮膚。
於是,有了這「幻樂一場」前前後後的鬧劇。
曾經喜歡王菲的人,給自己製造了「愛聽王菲音樂」的幻覺,可他們真正喜歡的是當年的其人其事。隨著傳奇身後的幕布快速切換,幻覺的底色也變得黑白分明,葉公好龍者選擇默不作聲,羞愧難當者慨嘆時間無情。
?
演唱會結束的第二天,就有了關於《白痴》一曲「涉嫌假唱」(預錄音軌中伴唱軌的音量是否蓋過現場演唱)的爭論。繼而傳來那英退出微博的消息,原因依舊是俗套的網路暴力。再往前倒退幾天,那個拍出《重慶森林》中痴嗔阿菲的王家衛在滔滔質疑中帶著整個電影圈喊出了一句「我喜歡」。
今天,每個人都在不停放飛想像力的同時愈發固步自封,華語音樂和這個國家的娛樂業莫不如是。
「一個一個偶像都不外如此/沉迷過的偶像一個個消失」,這一切都沒什麼錯,也無從可怪。所以我複雜心情中糾結的更多是傷感吧。
推薦閱讀:
※王菲:我和謝霆鋒戀愛談得好好的,幹嘛想不開去結婚?
※王菲真正的最愛,不是謝霆鋒不是李亞鵬,而是CELINE
※如何評價王菲94年最精彩演唱會?
※中年人們對王菲的《浮躁》怎麼看?
※怎樣看待「王菲不過是個歌手(明星),而龔琳娜是藝術家」這種言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