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值方法盤點:給我一把尺子,我能衡量所有的股票

首發於微信公眾號:鹿西西的仙人(lxxdxr)

就目前的形勢來看,指數企穩盤升應該是大概率,但是毫無疑問很有可能又需要數年的時間重新生髮一茬韭菜,日光之下無新事,江河流了一年又一年。

歷史數據清楚地告訴我們,市場90%以上的時間都在蝸行,只有10%的時間是真正值得操作的,布局、配置、組合、等待和學習、思考,才是我們此刻真正該做的事情。

尤其像我們這樣的「有為」青年,更應該把主要精力放在工作創業上,所以價值投資毫無疑問是最適合我們的投資方式。因為價值投資無非就是尋找價值,然後耐心持有,除非基本面惡化,否則不計中途的漲跌,直到價值回歸乃至高估。而價值的回歸往往是年為單位計,表現為長期持有,因此可以省卻很多的心力。

企業內在估值是我們投資的唯一參考系,我們要做的就是尋找低估的公司,等機會以四毛錢的價格買入1塊錢的東西。雖然從去年股災到目前,很多優質股票已經基本回到原有股價的八九成,但是仍然有一些股票處於低估狀態,等待我們撥開淤泥去發掘。而估值,正是這樣一把尋寶的利器。

但是江湖揚名的大師們對於估值沒有精確的定論,只是用「藝術」來形容,說白了就是估值這事即便是大師也不敢妄言精確,通常會參考PE、PB,運用DCF、PEG等多種估值方法,從多個角度去印證,取一個大致的估值區間,且往往結合考慮公司整體的經營狀況、行業競爭等等情況綜合考量,然後打一個折扣,也就是安全邊際,再考慮是否值得買入。

另外很多時候,各種技巧和方法並不是用來作為買入的依據,而是用來證偽和排雷的,估值也有類似的用處,用以排除估值過高的企業。

以下是我相對熟悉的方法(xinwonijiushule),拋磚引玉,等大家拿金磚砸我:

一、相對估值

最常見的是PE、PB、PS,即市盈率、市凈率、市銷率,也就是相對估值法。

這種方法計算起來快速簡單,數據查找也方便,以大量的同類公司歷史數據為參考,可以很快確定偏離歷史估值中樞的程度。

比如,在上證所官網可以查到,現在的平均市盈率為15.45倍,參考歷史估值,我們就可以判斷目前大概處於估值中樞以下的位置,整體處於低估的狀態。同樣可以確定某行業板塊的大致估值,用個股的市盈率和行業平均比較,就可以大致判斷個股的估值程度。

但是這種方法的缺陷在於,估值很可能是存在陷阱的。比如虧損公司的盈利是負數,無法計算PE;微利的初創公司市盈率高達上千倍,意味著上千年才能回本,忽視了盈利是跳躍性甚至爆發性增長的;券商、鋼鐵等周期性行業,盈利不穩定,計算出來的PE是失真的;有些公司流通盤太小,可能幾十萬幾百萬砸下去就股價就飆升了,市盈率也蹭蹭蹭跟著上漲,以上情況顯然都是不合理的。

因此相對估值往往只適用於股價和盈利相對穩定的藍籌股,這些公司繼續大幅增長的空間極其有限,猶如一個人已經在四五十歲抵達事業的巔峰,往後就是平緩的。而一些真正具有潛力的公司,高毛利、營收與利潤並增,ROE在20%甚至30%、40%以上,PE往往達到40~60倍。如果按圖索驥,恐怕要無功而返。

所以相對估值實用性不強,往往只用來參考大盤和行業整體的估值,根據歷史數據估計一個價值中樞,僅僅作為一個參考而已。

二、絕對估值:DCF

現金流貼現應該很多人都很熟悉,這是業內公認的最為科學的估值方法,一家企業的內在價值等於它整個存續期的未來現金流折現。

這種方法不僅被廣泛運用於企業併購,而且是重要的投資分析工具。它的關鍵在於確定企業未來的現金流,評估其風險並給出合理的貼現率,最後得出其現值。

不清楚概念的小夥伴可以參考這篇文章:現金流貼現估值怎麼玩?現金流折現估值怎麼玩 - 簡書

但是這種方法仍然有一個問題,就是企業未來的盈利是很難確定的,不要說未來10年、20年、30年的經營,哪怕是確定企業未來5年的現金流量,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因為企業現金流量不僅要受到宏觀經濟的利率、通脹的影響,還需要考慮產品的銷量、公司的行業競爭能力、投融資狀況、甚至是政府補貼等意外收支,這就導致公司未來的盈利是不確定的。

與此同時,貼現率往往需要參考同期無風險利率,考量風險溢價,貼現率也是一個彈性的估計值。最終計算出來的現值,也只是一個基於假設的彈性值,因此如果DCF估值算出來的仍然只能是一個保守和樂觀之間的區間值。

不僅如此,DCF的計算還比較複雜,如果真的每一年的預期盈利都貼出來,對於小白來說,算滿30年手都酸了。

值得玩味的是,查理芒格說巴菲特認為最合理的估值方法是DCF,但是他從未見過巴菲特真的如此計算過,巴菲特更是戲稱DCF估值是「精確的錯誤」,可見DCF只是基於完美假設的理想狀態的方法,在實際投資估值分析當中恐怕未必用得很順手。

事實上巴菲特認為,估值不必精準,只需要判斷一家公司是胖子還是瘦子即可,我們要做的就是買入明顯是瘦子的公司,迴避大胖子。

三、整體估值法

在02年至03年間,巴菲特大舉買入中石油,當時港股股價大概在2塊錢左右,每股利潤0.4元,每股凈資產2元,PE為5倍,PB為1倍。

巴菲特的邏輯是中石油02年年報對公司油氣儲量現金流貼現估值約6100億RMB,整體估值應該為8000億,而當時中石油市值僅為2500億RMB,顯然是被低估了。

更兼中石油敢拿出凈利的45%出來分紅,如此氣魄的公司,盈利能力自然不會錯。因此巴菲特大膽斥資大舉買入中石油,耐心持有到07年賣出,一共賺了700%.

四、PEG估值法

PEG是深受彼得林奇青睞的估值方法。

用PE除以公司未來兩年的平均收益增長率,如果PEG>1,則估值過高;如果PEG<1,則意味著被低估,值得買入;如果等於1,則表示估值合理。當然,同樣需要考慮公司的綜合情況。

這種方法自有其適用範圍,同樣適合那些增長型的公司,不適用周期型和穩定型。估值的方法有很多,不同類型的公司適用的方法也不一樣,而且往往需要參考其他因素綜合考量。

比如以券商為代表的周期股,牛市時盈利能力強,PE很低,此時買入也許就掉進估值陷阱;熊市時盈利能力較弱,PE很高,但是卻是相對合理的買入時機,問題是買入之後也有可能一直被套。而券商股往往在牛初的時候能夠帶動一波行情,這個時候就需要判斷牛初是否成型,民工君提到了一種判斷牛初的方法,就是可轉債價格上浮至130元以上的時候。(具體請自行參考閱讀民工君的文章,獨立思考)

比如彼得林奇十分青睞的隱蔽資產型,這種類型的公司往往表面上看起來很一般,但是名下或者控股公司旗下有隱蔽的資產,這種資產可能是土地,可能是礦產,可能是固定資產。需要一步步去挖掘,尤其是國字輩。這個時候需要運用的就是巴菲特買入中石油時用到的整體估值法。

五、傻瓜式估值

很明顯,我指的是格雷厄姆以賬面清算價值為依據的估值方式,或者乾脆計算出清算價值,把所有的資產折算成金錢,看看一家公司價值幾何。

(一)賬麵價值

關於賬麵價值,格雷厄姆提出兩種演算法:

1、賬麵價值=普通股價值+盈餘項目-無形資產

2、賬麵價值=有形資產-所有優先順序別高於普通股的負債

顯然,無形資產是不能併入賬麵價值去的,因為企業的無形資產無法進行準確評估,因此直接用總資產減去負債(優先股視為特殊的債券)即為賬麵價值,進而得出每股賬麵價值。

每股賬麵價值=(股東權益總額-優先股權益)÷普通股數

直接比較每股賬麵價值與股價的高低,如果股價高於每股賬麵價值,則表示市場給出的估值虛高;如果股價低於每股賬麵價值,則表示市場並不看好公司。

(二)清算價值

清算價值即乾脆假設公司直接倒閉清算,價值幾何,這就需要對於公司的資產進行最大限度(保守)地折價計算。

貨幣資金和國債自然不必說,是多少就是多少。應收賬款等流動資產折價按80%計,其中存貨視產品種類可折價50%。廠房設備、商譽、無形資產等非流動資產折價按20%計。也就是說,清算價值就是全部折算成流動資金的價值。

如果市值低於清算價值,那麼公司直接清算比繼續經營更划算,此時清算才是最有利於股東。反之,公司要能夠繼續經營,其市值必須大於清算價值。

我們可以看到,無論是賬麵價值還是清算價值,格雷厄姆都是嚴格按照數字計算得出結果,而且商譽等無形資產完全剔除在外,也就是說完全剔除了資產的效率,直接把全部資產當成死的。

這種方式看起來無比地偏執,與格雷厄姆所處的時代密切相關,當時正是1929大蕭條之後,一場經濟大蕭條把所有人都嚇怕了,格雷厄姆必須百分百的確定性,剔除任何彈性因素,同時給予足夠的安全邊際。

也就是說,即便是算到這種程度,格雷厄姆尤覺不夠,還要在這個基礎上打個折扣,只有當市值低於賬麵價值或者清算價值1/3~1/2,格雷厄姆才會買進公司股票。

毫無疑問,在那個時代格雷厄姆也許可以找到足夠多的標的,但是現在這種方式無疑是行不通的,現在的A股市場,絕對找不到一隻這樣的股票,其市值低於清算價值。市場在不斷遞進和嬗變,格雷厄姆的方法失效了,而且一家經營中的公司,無論是商譽還是有效資產的評估,都是極其重要的。

但是我們仍然可以參考這種思路,可以根據公司的性質,根據其盈利能力和行業競爭地位,通過計算賬麵價值然後給予折扣的方式來毛估其價值,判斷市場給出的價格是否合理。

但是估值並不是一個完全基於精確計算的數字,它是一門藝術,還需要綜合考量一家企業的方方面面定性分析。比如判斷其是否具有市場號召力的產品,是否具有持續的獨特競爭優勢,是否順應行業發展的趨勢等等。

至於如何定性分析,同樣有一些適用的原則,我認為最關鍵的是以下兩個因素:

一、盈利能力

任何一家企業,其股價上漲的終極動力,都是企業盈利能力帶來的內生性增長,其他都是市場因素帶來的附加福利,盈利是股價上漲的核心基礎。

任何的行業都有賺錢的企業,但是我個人偏愛那些高毛利、高ROE,營收與凈利並增的企業,尤其是那些已經具備明顯競爭優勢的品牌龍頭股。

一般而言,選股之時,我會用毛利率>30%(看行業,30%最起碼),ROE>10%初步篩選,然後再細看每個公司的具體情況。經過這一步篩選,留下的公司已經不多,基本上都是白酒、醫藥、軟體、旅遊等行業的龍頭,同時錯殺了一部分特殊行業的優秀公司,比如沃爾瑪這類的低ROE公司。

之所以把ROE鎖死在10%(除非公司ROE雖低於10%但很特殊),是因為我覺得如果一家公司的凈資產收益率如果低於10%,那還不如直接購買五年期國債,既然承擔了那麼大的風險,花了那麼多的時間研究,那麼公司的盈利能力必須是兩倍的無風險收益。

同時ROE為10%以上的公司,才可能具有獨特的競爭優勢,在我看來,如果一家公司沒有比行業的其他公司優秀個30%以上,那就不值得投資。同質化的競爭能力,註定結果十分慘烈,因此必須要有競爭優勢。

二、抗風險能力

主要是指流動性風險和抗經濟下行的風險。

具體而言:

1、公司賺取的利潤必須以億為單位計量;

2、公司的資產結構必須相對穩定——資產負債比率為50%左右,最大不超過75%;

3、沒有大的長短期債務——長期負債比率小,流動比率大於2,速動比率大於1;

4、現金流要充沛——現金比率大於1,標杆無疑是格力和茅台,水電路橋了。

當然並不是說其他諸如管理能力,運營能力不重要。投資的原理很簡單,但是投資是一件很複雜的事情,需要綜合考慮方方面面的因素,同時注意利用財報證偽和排雷。

只有在定性的基礎上定量估值,進行財務分析,綜合考慮其商業模式、行業前景、行業競爭格局、國家政策扶持等各方面因素,才能有比較確定的把握判斷一家公司的估值是否合理,才能根據市場的形勢做出相對理智的投資決策。

—END—

推薦閱讀:

關於北京深藍教育股票培訓的課程總結
什麼叫股票配資?
傻瓜才炒股
2018年1月4日早間要聞評論
超跌票的看法

TAG:股票估值 | 股票 | 財務自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