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正常

周末去看了《呼吸正常》的點映,我是不懷好意來看這部電影的,因為有影評人報團互捧之嫌和作為一個迷影青年不服氣其他迷影人轉變導演的進化,讓我是帶著「究竟你能拍出什麼玩意的想法去看的」。出乎意料我還蠻喜歡這部電影,導演用一種閑散的布魯斯調調的方式來搭構節奏,像一本廣州的城市日記,輕鬆平淡的記錄了一個帶著廣州城市文化的年輕群體,遊走在小蠻腰和夜宵美食的城市質感中。

本來一肚子帶著壞水的問題在觀影結束後都沒了,反而覺得以這樣的方式來拍攝城市也挺好,尤其老k的故事很多人都喜歡吧。即興創作的城市小品,類紀錄片方式,身份性格和演員的統一達成廣州的城市鄉土感(演員是從豆瓣徵集的以演員的身份和性格來創作這很有趣),不同人出現在不同的區域,熟悉廣州的人能體會到故事和空間的契合。影評人轉變為導演以迷影視覺來專註城市的符號,電影我想應該是很兩極的因為這樣的日記篇章的確會讓人質疑是不是對敘事根本沒有信心(所以布列松和小津無可挑剔,唯有敘事才是最真實的電影之道),也會反感這種鬆散人物交織的悶感,但我個人還真是蠻喜歡這個伴隨著布魯斯鋼琴敲擊的廣州城市小品。 說到這想聊聊電影和城市,在光影的世界裡人是城市的關鍵,比如伍迪艾倫的紐約中產階級、費里尼的羅馬遊魂都是人在城市中代表著某一類型層次去演繹的。方言、美食、生活習性劃分的出來城市符號能有這更強烈的帶入感。比如婁燁喜歡拍南京和武漢,尤其喜歡南京的雨和武漢的濕熱契合劇本的創作能讓和故事、人物徹底融入城市,這就是利用城市自我的環境特質去構造人物。而賈樟柯則不同,賈樟柯是不拿城市的特質來構建自己的人物故事,而是直接的混合在鄉土風味中信手拈來的組合拼貼自己的故事。 所以在婁燁的電影讓人記住的是遊離在城市之中滿懷心事和秘密的人物以及抑鬱綿柔的故事,城市只是輔助給故事構建天然的色彩而已。賈樟柯立足於鄉土,成為其中一員創作出來的故土情懷給人印象深刻是城市本身的色彩和人在其中來來往往的哀愁。一個導演愛一個城市不僅熟稔城市的歷史,熱愛他的風土文化,能敏銳嗅出城市的特質怎麼融入自己的創作,一個城市是多面的能切入其中的點很多。 馬丁斯科塞斯的《紐約黑幫》就是一部很另類的城市致敬辭,沒有帝國大廈沒有克萊斯勒等的巡視,而是從幫派戰爭來講述紐約精神和紐約文化的誕生。伍迪艾倫離開紐約脫離了自己熟悉的中產階級話嘮,把巴黎拍成了明信片,把巴塞羅那描繪成情慾迷情。羅馬則讓人毫無印象,趣味性大打折扣,讓我想到一部挺糟糕的電影《好雨知時節》把我喜歡的成都拍的如此難看不接地氣。 在好多集結導演給命題拍攝的短片集合中,《巴黎我愛你》是比較好看的一部,每個人選取一個切面去講述自己眼中的巴黎,把巴黎變成一個萬花筒呈現出讓人眩暈興奮的巴黎城市觀感,是不知道為啥《紐約,我愛你》就難看的多了,可能巴黎的浪漫、隨性很好取材,紐約的城市階級分明不是老紐約人很難拍出城市的質感,還有一直擱淺的《上海,我愛你》不知道會成什麼樣子。最近看的電影中也就《火鍋英雄》讓我眼前一亮拍出了滿滿的重慶感,畢竟是我最喜歡重慶還小小的吹了一波這個電影。扯到這感覺有必要有空再細細寫一下香港吧。
推薦閱讀:

《西部世界》這部影片怎麼樣?是否屬於燒腦劇?
瑪麗和馬科思:從前的日子慢
這是一部有大愛和良知的電影,詮釋著這個時代的中國
我有時會想起你,你應該是在北方

TAG:電影 | 影視評論 | 影評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