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個辦法助你快速提高學習效率

94,95的小鮮肉們都畢業了,如今各個公司的人員結構也是不斷的年輕化,新人精力旺盛求知慾強烈,人力成本還低。作為設計老人,在時間,精力背多方面事情瓜分的情況下,如何進行有效率的工作學習,不斷提升是十分必要的,除非你有後台爸爸,否則設計師到了35歲以後,自身又沒有開發出全新技能,或者在設計這個領域做出名氣,那被拍在沙灘上是遲早的事。

一直在從事設計教學工作,發現絕大部分的學生天賦都相差無幾,起步也是同一水平,但學著學著就拉開距離,其中的奧秘今天給大家說說「如何進行高效率的學習」

學習效率的小幅度提升,可能只需要掌握或改進一個新方法、新技巧皆可以;拿我自己舉個實例,最近在學習英語,首當其衝就是背單詞,之前的方法完全是死記硬背,偶然看了別人分享的一個視頻,分享了一些辦法,有些還真的很適合自己,就這樣方法改變了,效率得到了提升。

如果你是想要有大幅度的提升或者質變,一定會涉及對自己認知,知識框架的改變,而這些改變就會觸及一些更本質的問題。對於學習而言,首先是心態、方法和習慣的養成,其次才是具體的知識和技能。先說說心態。

方法一

心態改變:綠燈思維VS紅燈思維

什麼是綠燈思維?讓我們先看看和綠燈思維相對的概念:紅燈思維。

紅燈思維就是一聽到不同的觀點就準備防衛甚至要開始「打嘴炮」了:「你不了解情況。」「你先聽我說!」這是我們在紅燈思維下大腦所處的狀態。

比如:設計師拿著自認為滿意的作品給身邊人看,其他人給了些不同的反饋意見,他趕緊說,你不了解我們的項目,你不是我的目標用戶,你不懂設計。

類似場景你見到過嗎?在教學的時候也經常會朋友一些同學,作業講評階段,我每指出一個問題,他就要辯解一下,總之就是要告訴我「他沒錯」 都是別人的錯!這就是一個典型的紅燈思維:遇到與自己不一致的觀點,第一反應是找理由反駁。

為什麼會這樣呢?這就涉及影響學習效能的另一個層面的問題:當我們遇到與過去認知不一致的新觀點時,就會觸發我們的習慣性防衛。

什麼是習慣性防衛?這是一種非常常見的心理學現象。當我們感覺到自己的觀點、尊嚴可能會受到挑戰的時候,我們第一個反應不是思考對方的挑戰和質疑時候和你,而是:有人敢反對我,和他干!這時候,我們的習慣性防衛就已經產生了!

有時候,大家爭執了半天才發現,討論的都不是一個問題,只不是是因為在討論中覺得自己受到威脅了,就趕緊開始反駁了。如果自己一直陷於習慣性防衛而不自知,你學習再多的新方法、新觀點又有什麼用了?所以,要提升學習效能,第一步就要打破習慣性防衛。

那我們為什麼會有習慣性防衛?

先舉個例子:比如咱們看到了兒時一起玩耍家境差不多的小夥伴,突然有天飛黃騰達了,我們會認為,這小子還真走運,這姑娘估計被潛了,這人估計``而當我們自己取得成就時,就認為這是我們努力的結果,應得的。從中我們可以發現,當一個問題出現在別人的身上的時候,我們習慣把這個問題歸因別人,是那個人自身有問題。而當同樣的問題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時候,我們就不這麼想了,反而把問題歸因於外部因素。這在心理學中稱為「基本歸因偏差」。別人出事兒,都是人品問題;自己出事了,都是外部環境問題。

明白了我們有這樣一些心理基礎,就比較號理解我們為什麼會習慣性地進行防衛了,因為當我們自己遭受挑戰的時候,會下意識地向外部找原因。但我們把外部原因當成真的之後,別人針對我們的意見就顯得更不合理了。

習慣性防衛是人類進化過程中發展出的一種自我保護機制。但是,在知識而非體力佔主導的社會中,這種根深蒂固的防衛習慣會不知不覺的阻礙我們成長。

如果把進步的過程比喻成往杯子里倒水的話,習慣性防衛就是蓋在杯口的蓋子,阻擋我們進步。

其實有習慣性防衛也不可怕,可怕的是由習慣性防衛而不自知——那就會陷入無法自我提升的境地。

解決之法:綠燈思維

綠燈思維是,當我們遇到新觀點或不同的意見時,第一反應是:哇,這個觀點一定有用,我應該怎麼用它來幫助自己?

如果你能多考慮新的觀點的優點和用途,那麼就擁有了綠燈思維。在理解新觀點的用途和價值之後,再去分析這個觀點可能的不足,想辦法完善它。這樣,他的進步速度是不是會快很多?

要真正躲到綠燈思維,還必須建立一個更基礎的認識,那就是:**區分「我」和「我的觀點/行為」

其實,我們之所以會習慣性防衛,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我們會把別人對我們觀點的質疑,理解為對我們自己的否定。換句話說,我們常常不自覺地把「我」和「我的觀點/行為」綁定在一起。

比如別人對我說我的設計做得太爛了。此時,我的第一反應可能不是去思考我的項目是不是很爛,他說的對不對;相反,我覺得他是在針對我、指責我,我就會回擊。這樣,我把別人對自己觀點/行為的質疑理解為別人對我這個人的質疑,從而激發起自己的習慣性防衛。

要改變這種狀況,我們就要明確「我」和「我的觀點/行為」是不一樣的——我的成長來自「我的觀點/行為」的改進和提升,而別人對「我的觀點/行為」提出意見,正是我們能夠從不同角度獲得啟發和成長的機會。

喬布斯在生前說過一句很著名的話:「我特別喜歡喝聰明人在一起工作,因為最大的好處是不用考慮他們的尊嚴。」難道聰明了沒有尊嚴?不是,是聰明人知道尊嚴不是在別人駁倒自己時去維護面子。真正的尊嚴是發現改進和成長的機會,成為更好的自己。

想要通過接觸新的觀點和知識快速成長,就要面對與自己傳統認知不一樣的地方。而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很容易激起自我防衛。要改變這一點,就要培養第一個底層心態——綠燈思維,積極地考慮新觀點裡有價值的地方。但是,要做到這一點,首先要有更底層的認識:區分「我」和「我的觀點/行為」,不再把對自己觀點的質疑與自己這個人綁定起來,這樣下次我們再面對挑戰時,就可以從容地問自己:我的觀點是不是可以在別人的意見里進化的更好?

方法二

在行動上「以慢為快」

我們遇到新觀點時能夠用綠燈思維來積極面對,就為快速成長打下了第一個心態基礎。可是,想要快速成長,僅僅有積極的態度還不夠,還要解決另外一個問題:具體執行中的心態。

我們之所以想要快速成長,就是因為我們這個社會變化得越來越快,對人的要求越來越高。如果想要在這個快速變化的社會裡建立競爭優勢,學習和成長的速度就很重要。所以,很多互聯網創業公司的口號都是: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是啊,在這個時代,太慢了你就要被淘汰。可問題是你怎麼能快起來?更快的讀書?報名上「十分鐘講透創業原理」「21天打造無敵團隊」這樣的課程?追求快是這種方式嗎?

快是結果,不是原因。想要能力提升得更快,不是說學習過程要很快。相反,越是快速提升得能力,反而越需要下慢功夫。這一點,可能是大多數追求快速成長的學習者沒有意識到的。

真正高效的學習,其實是知識融會貫通的結果。有了對重要的、核心知識的深刻理解,我們才能運用起來遊刃有餘。然而,對我們大多數人而言,阻礙我們融會貫通的原因,恰恰是我們在學習中遇到的一個「阻塞」,導致我們一直有「自以為知道,其實不知道」的「知識阻塞」,基礎的核心的內容沒有完全理解到,也就沒辦法實現融會貫通的效果。

我們要快速提高,努力的方嚮應該是花大力氣大廳哪些知識阻塞,而不是追求看起來花哨的新方法、新技巧,新工具。底層堵住了,新方法和技巧學得再多,也都是表面上的花拳繡腿。就像我們要想學會騎自行車,要把精力放在掌握平衡,而不是花在如何學會21種踩腳蹬子的技巧一樣。

那照這麼說,是不是在讀書只要一頁一頁慢慢來就好了?那也不是,如果這樣,黃花菜都涼了。這就涉及對「以慢為快」的第二個認識:把慢功夫花在真問題上。

把慢功夫花在真問題上

其實還是「二八原理」。我們以慢為快,其實是把80%的時間,花在20%的重要問題上面。同樣,讀書也要把時間花在重要的基本概覽、有啟發的觀點和自己沒有想明白的問題上,都是非常值得的。

核心方法基本也就是:把慢功夫花在真問題上。計劃的3個月時間裡學會UI,不會一上來就學習什麼做個當下最流行的界面、來個炫技的效果之類的,反而要在開始花大量的時間去訓練那些真正會用到的基礎內容,並把所有不重要的「假問題」全都拋開。

比如,作者認為學習UI設計,首先要確定一個知識圖譜,然後就應該花不成比例多的時間研究知識系統中最基礎最核心的環節:什麼在影響產品的用戶體驗?用戶界面是怎樣連接用戶和虛擬世界的?然後在這個環節下硬功夫死磕。一旦這麼做,你很快就會發現,把基本的環節打通之後,再有新知識就能在這個基礎上生長——只要把新知識中的阻塞打通,就能夠和原來的知識融會貫通。

趕著快的人,選擇的是同一條路;有勇氣慢下來的人,很少,反而在快速成長的路上不擁擠。

想要提高學習效能,首先要在學習新知識時有綠燈思維,而在具體學習時,又要有以慢為快的心態,把慢功夫用在真問題上。

對於提高學習效率,快速讓自己成長起來,一方面是心態上,一方面要善於抓住問題本質,花大部分時間去解決核心問題,其他問題自然會迎刃而解,其實這些道理恐怕在我們小時候,父母及老師的教導中早有印記,行之有效的辦法,都在最樸素的道理中,只是看我們有沒有認真去理解去踐行罷了。

weixin.qq.com/r/Cp9udib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第4課 終身學習&常見的學習誤區
「輸出」是最好的學習方法
成為輸出者,走在知識的上游。
《努力,才配有未來》:如何快速寫一篇文章

TAG:學習方法 | 教育 | 設計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