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要麼孤獨,要麼庸俗……
《寧可孤獨,也不庸俗》是台灣知名作家劉墉的新作,他的眾多出版物中,最為我們耳熟能詳的應該是《我不是教你詐》,如果僅從《我不是教你詐》了解劉墉,可能會覺得他深諳人情世故,為人處世老練。但其實劉墉有很多的標籤:作家、勵志大師和畫家。
在劉墉的公眾號里有篇文章+訪談是和兒子一起聊了這本書的創作思路,裡面的每一幅畫都是劉墉親筆並且每幅畫背後都有自己的故事,比如救他一命的姜花草和曾經燒了自己家園的大火,過了55年才趕上自己重新面對的大火,讓房子付之一炬,淪落到住草棚。他曾經無法回憶那段時光,但是現在有勇氣把那場大火畫一口氣下來。
為什麼一個人可以活出自己的座右銘「寧可孤獨,也不庸俗」?劉墉30歲的時候就到美國,為什麼一個「丙」類的學生可以在學校出校刊、當編輯、也許就在於他對生活的敏感,觀察記錄讓自己感動的景物,事情等,走到哪裡都帶著強烈的好奇心,一顆敞開的心。這是我們大都市的人所缺少的,畢竟每天的上班下班,上學下學,我們可以讀萬卷書,但是難行萬里路,劉墉在求學期間並沒有讀萬卷書,但是行萬里路,對周遭充滿探究的慾望。當我們有了浩瀚人生,就會知道自己的路在何方,才知道「感動你我,便可感動天下」。劉墉求學時期的文章寫的並不好,因為缺少真情實感才缺乏文采和想要付諸筆端的熱情吧。而現在劉墉的畫作和文章充滿了對生活的感悟和感動。就連兒子劉軒的軒字也取自「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唯有千行淚……」
讀完《寧可孤獨,也不庸俗》,知道劉墉作為成功人士,擁有更多生活方式的選擇權,但是都市中的我們,心之嚮往,但囿於眼前的升職加薪、房貸車貸和學區房。能放下的一天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到來,當捧起這本書,瞬間拋棄煩擾的一切,進入詩情畫意的小確幸。
書分為沐火、詩情、華語、畫意、短歌。慾火講的是浴火重生,劉墉童年遭遇的大火、母親的金戒指幾個發生在童年時光的小故事,曾經的不堪,終於有勇氣平靜的講出來。詩情是劉墉成年後的故事,最讓人感動的是山地美少女一別50年,在提起此人已經嫁人、出國、客死他鄉了。「我還在原地等你,而你早已煙消雲散」。接下來劉墉用3個花木的故事串起了「花語」這個章節,野薑花在劉墉兒時記憶的台灣河畔邊到處可見,結實得很,甚至可以抓住野薑花當救命稻草避免被捲入河中。人到美國,這種花不常見了,偶遇之後養了一大盆在書房,當然還是在故鄉的方式來對待,拽來拽去。書中的水墨畫都是劉墉親自創作,有的大氣磅礴,有的綠意盎然、有的有情有景,當然少不了歷代大師的啟發,劉墉放了和大師們的「書信」,也可算作自己的「單相思」。最後一章是畫作配詩歌,讓我想起了翁子揚的《璃玻璃琉》,風格雖不同,但是搭配相宜,就像是電影里有人想家了,背景一定是帶有鄉愁的背景音樂才不違和。
書中提到王國維《人間詞話》,所謂人生的三重境界:
第一境:昨夜西風凋敝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第二境: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境:眾里尋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相比之下,我更喜歡劉墉畫的聽雨的三種心境,少年、壯年和老年。
人生不同階段,對事物的看法也全然不同,心境罷了。
「行走於世,風大時,要表現逆的風骨。風小時,要表現順的悠然。
成熟的人不問過去,睿智的人不問現在,豁達的人不問未來。「
——劉墉
推薦閱讀:
※人是孤獨的
※小崔不抑鬱 || 你好,「假期孤獨症」患者!
※自己孤單的像一條狗,但卻安於當一條狗
※你在什麼時候,會覺得自己孤單一人
TAG:孤單 | 成長比成功更重要劉墉著書籍 | 人生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