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南下印度洋
05-15
1775年,一份塵封五十年的遺囑被公佈於眾,使得一位皇帝的野心也隨之暴露無遺,他在遺囑里說:「不論誰繼承他的王位,都應該將領土向南推進到君士坦丁堡和印度」還揚言:「當俄國可以自由進入印度洋的時候, 它就能在全世界建立自己的軍事和政治統治。」這位皇帝就是俄國沙皇彼得大帝。
儘管遺囑的真實性多年來一直備受爭議,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南下印度洋一直是彼得大帝和俄國的夢想。由東斯拉夫人一手建立的俄國,一直雄踞在東歐平原,儘管瀕臨北冰洋,但在破冰船未被發明的年代,堅硬的冰層就像陸地一樣,使得俄國雖有廣袤國土,卻只不過是一個內陸國家,到彼得大帝時期,海權在世界格局中日趨重要,俄國試圖通過擴張實現由內陸國向沿海國的轉變,開始尋找出海之路。
值得一提的是,彼得大帝的遺囑不僅只表明了空洞的野心,還為後世提供了三條切實可行的路線,一條是從黑海經土耳其的博斯普魯斯海峽到地中海;第二條是從南高加索經伊朗到波斯灣;第三條是從中亞經阿富汗到阿拉伯海。第一條路在葉卡捷琳娜攻佔黑海後,到達地中海的目的基本實現。而剩下兩條,則為俄國南下指明了擴張路線。一戰前,英國對德國的海軍擴建深感不安,沙俄亦不想巴爾幹的利益被奧匈蠶食,均無意在亞洲繼續投入精力的兩國於是在1907年簽訂協議:伊朗北部約79萬平方公里為俄勢力範圍,東南部約35萬平方公里為英勢力範圍。1911年,沙俄更是趁人之危,在伊朗立憲革命時期,直接佔領伊北部區。然隨著羅曼諾夫王朝的覆滅,形式風雲突變,伊朗的軍事、財政、關稅等權利均被英國掌控,由波斯通向印度洋的路線走不通,沙俄同步進行著穿過中亞南下印度洋的戰略。
19世紀中期後,沙俄謀奪中亞的意圖已昭然若揭,其宰輔戈爾恰科夫甚至公然宣稱:沙俄為保衛邊境安定,不得不征服正在劫掠俄國人的中亞游牧民族。1865年,切爾尼亞耶夫少將率1900餘俄軍侵入浩罕國,1868年,俄突厥斯坦總督考夫曼率3500餘軍隊進攻布哈拉汗國,拔除重鎮撒馬爾罕……然而,英國仍然是沙俄獲取暖水港的攔路虎。就英國而言,沙俄如自陸路經略印度,不論自何方向都繞不開興都庫什山脈橫貫全境的阿富汗,如能扶植一個掌控阿富汗全境的傀儡政權,則是對南亞次大陸最有效的屏蔽保護。而野心勃勃的沙俄欲謀奪印度洋出海口,更對阿富汗極盡拉攏。當英國拒絕阿富汗巴拉克宰王朝多斯特·默罕默德奪取錫克帝國白沙瓦的要求後,阿富汗倒向沙俄,直接促使英阿戰爭的爆發,但興都庫什山卻成了兩者不可逾越的障礙。由此,經過與英帝國力量的反覆碰撞、拉鋸和對峙之後,俄國的南向擴張最終止步於黑海-高加索-裏海-伊朗阿富汗北部邊境-瓦罕走廊一線,幾百年的南下擴張也只得在此望洋興嘆了。然而,本以為再也無法實現的南下政策,卻在勃列日涅夫統治的蘇聯時期出現了轉機。50年代,阿富汗與巴基斯坦圍繞著普什圖尼斯坦問題發生了嚴重的爭執,兩國戰火一觸即發。蘇聯抓住這一有利時機,在這一問題的立場上力挺阿富汗,趁機打擊親美的巴基斯坦,一下子把阿富汗拉入了蘇聯的懷抱。1978年,蘇聯扶植人民民主黨親蘇派領導人塔拉基發動政變,在克格勃的策應下,塔拉基成立革命委員會,由他擔任主席兼總理,改國名為阿富汗民主共和國。由此,一個親蘇政權在通往印度洋的通道中建立。但好景不長,1979年,反蘇領導人阿明出任總理,蘇聯企圖聯合塔拉基搞掉阿明,但阿明卻捷足先登發動政變,處死了塔拉基,自己兼任總統。
僅僅10年之後的1989年2月15日,隨著駐阿蘇軍司令格羅莫夫最後通過蘇阿界河,蘇聯就這樣因為不堪阿富汗的山地游擊戰而撤出了這一帝國墳場。此後,俄國軍隊再未踏上南下之路。而前幾年,伊朗駐俄大使薩納伊的一句話,使得俄羅斯破滅已久的南下夢想又重新燃起希望,他透露,俄羅斯與伊朗正討論共同在伊朗建設裏海—波斯灣大運河。該運河建成後,俄羅斯將獲得繞過土耳其海峽和蘇伊士運河,直接進入印度洋的最短航線,並可能改變中東地區的地緣政治格局。確實,蘇聯解體後的俄羅斯,要想繼續南下印度洋的夢想,伊朗可能是最近的路線,因為隨著蘇聯的解體,中亞已經不再是領土,原本只需跨越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兩國進入印度洋,現在就得加上中亞五國,所以,裏海—波斯灣大運河如果排除地形的不利因素,是一條不錯的選擇。但後來,伊朗官方又對薩納伊的話進行闢謠,使得這一計劃沒了下文。「當俄國可以自由進入印度洋的時候, 它就能在全世界建立自己的軍事和政治統治。」今天,我們依然能從彼得大帝的豪言中讀出一代英主的雄心壯志,但現實總是事與願違,幾百年的南下擴張並沒有讓俄國通向印度洋,儘管曾經可能只是一步之遙,但國際布局不容許悔棋。當然,時代在變遷,對於今天相對和平的國際格局來說,以開放取締武力擴張,以共同發展代替相互對抗,或許才是當今時代的潮流。
1700年,彼得大帝聯合丹麥和薩克森等國,孤立瑞典,通過北方戰爭奪取了波羅的海沿岸,並在那裡建立軍事要塞聖彼得堡,從而獲得進入歐洲的海洋窗口,接著他又南下擴張,但進展並不順利,在只得到了裏海沿岸的一些土地後便撒手人寰。
此後他的繼任者繼續著他的夙願,1764-1792年,通過兩次俄土戰爭,葉卡捷琳娜女皇改變了原本黑海作為奧斯曼土耳其內海的不利狀況,吞併烏克蘭沿岸、北高加索地區和克里米亞半島,俄國開始在黑海確立它的霸權地位。隨著波羅的海、黑海相繼被打通,俄國通往大西洋的夢想得以實現,但彼得大帝南下印度洋的夙願卻似乎被束之高閣,在東西擴張取得顯著成效後,俄國開始劍指南方,力求打通暖水港,南下印度洋。那麼,俄國為什麼要南下印度洋?原來,雖然已經擁有波羅的海、黑海和太平洋的出海口,但由於俄國疆域廣闊,所以這幾個海港相互很難連通,加之波羅的海有卡特加特海峽海峽,黑海有博斯普魯斯海峽,而由俄遠東進入中國東海進而直達東南亞,有對馬海峽的束縛,所以,俄國迫切想要得到一個沒有外國海峽限制,且能連通東西港口的出海口,而印度洋是符合這些條件的不二選擇,如果俄國能實現像彼得大帝說的那樣自由進入印度洋,那他的周邊格局將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俄國的艦隊可以從印度洋出發,與出動的黑海艦隊相互呼應,不僅能實現對中東的包圍,還能里外夾擊俄國世仇土耳其,使其腹背受敵。同時它還可以向東橫穿馬六甲海峽,北上連通俄遠東太平洋艦隊,從而實現對南亞東南亞以及東亞的包抄。當我們拉高鏡頭,放眼整個亞歐大陸,一張由印度洋港口和原有的巴倫支海、波羅的海、黑海、太平洋港口組成的點串聯起來的航線,像一張巨大的網,將牢牢網羅住這塊大陸,進而影響世界。所以自彼得大帝之後的歷代沙皇,都不遺餘力的奉行南下政策。推薦閱讀:
※二戰都有哪些國家參與了?
※《吐槽大會第二季》為什麼改名叫吐槽大會不行嗎?
※你知道毛主席最後歲月的三次痛哭嗎?
※清朝最牛悍匪,因為調戲皇妃,成了史上最後一個被凌遲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