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輔導孩子作業為何有害?
這俗話說的好啊:「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
再比如開家長會心梗、陪作業快讓人腦溢血。
這些事情的背後,是家長不懂教育的結果。
本文只談小學作業輔導問題,為什麼不提中學?
我認為大部分家長沒有那個水平在你娃中學階段還輔導作業。
另一方面,小學和中學(尤其是高中階段),它們的教育理念和操作方法有很大區別。
為什麼現在的小學作業如此之多?我給大家講一個國外的小故事。
有一個演員,非常上癮「教主啤酒」,他每天能喝12瓶。並且這個啤酒能帶來表演靈感,讓表演超水平發揮。
但很不幸,有一天他突然背很痛,就去醫院看病,醫生建議去腎病科就診,最後查明,是「教主啤酒」惹的禍。
醫生說:「你必須戒酒,否則出現腎衰竭,」
演員說:「不能戒酒啊,它能給我的表演帶來靈感,否則職業生涯都進行不下去。」
醫生說:「那你改喝威士忌這種烈酒吧。」
演員說:「烈酒可能會導致肝硬化。」
醫生說:「但你又不是來找我看肝病的,我只負責看腎病。」
今天的醫生不對明天的醫生負責。
這個故事完全用在教育上,那就是一門課的老師不對另一門課的老師負責。
每門課的老師都希望自己這門課學得好就行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天賦、智商等因素,老師是沒辦法掌控的,唯有學習時間可以控制,那就是作業量。從大概率來說,學習時間越長,成績可能會越好,那每門課的老師都如此理性決策的話,就如同故事中的醫生那樣,那你的孩子作業當然多了。
但其實,小學作業量大,絕對是弊大於利。
有些作業是把一個東西抄10遍甚至幾十遍,有用嗎?
人的短期記憶,有一個五次記憶法則。
什麼意思?
就是一個東西(生字詞、英語單詞、一個公式、一道題等)連續讀或者寫五遍,跟50遍、100遍相比,從效率的角度來說,沒有區別。
這種短小的內容,不論你連續多少遍,從第五遍以後開始,後面的努力毫無效果。這種作業簡直就是浪費時間。當然還有做不完的各種同類型練習題,也就是說連做題都包含大量重複工作。
老師這種布置作業的方法對學生來說是浪費時間+扼殺學習熱情。一個小學生,本就應該用大量的時間去玩、休息、發展自己的愛好、多看課外書和紀錄片等等,但這麼多作業讓他把真正的成長時間全部浪費掉了。結果如何?數據說話!
在中國,2005年的時候,銷量10萬冊以上的書叫暢銷書,到了2008年,這個標準降到5萬冊,2013年的時候,銷量超過3萬冊的就算暢銷書了。而美國、日本每年暢銷書的平均銷量曾分別達到600萬冊和500萬冊,中國台灣地區也達70萬冊。
十幾億人的大國,暢銷書的標準如此之低,並且從2005年到2013年還呈現大幅下降趨勢。
中國的成年人平均每年閱讀4本書,全世界倒數第二。
美國的成年人平均每年閱讀50本書,而以色列更誇張,這些猶太人的數據是每年64本書。
也就是說,你的孩子長大以後,再也不學習了!!!
而真正的學習,是終身制的。而中國的成年人,是最討厭學習的,你說諷刺不諷刺。
在這樣小學作業量大的大環境下,一些既功利心,又不懂教育的家長扮演什麼角色呢?
就是簡單粗暴地逼迫、監督、輔導。
不論老師布置的作業量多麼大,作業內容多麼沒營養,這些家長都希望孩子把作業全部做完並且盡量都保持正確。
由此引發一些衝突,甚至打罵。
打孩子作業能寫好嗎?數據說話。
名牌大學孩子經常被打率僅為3%
而少管所的未成年犯經常被打率為80%
打孩子進名校,可是小概率事件。而進監獄才是大概率事件。
那如果是語言暴力呢?比如,催促、恐嚇、威脅、說話態度惡劣+說話內容太功利等等,最終給孩子帶來恐慌、緊張、鬱悶。
下面詳談語言暴力對大腦的損害。
我們單拎出來大腦中的兩個部分。
一個是前額葉-頂葉網路
另一個是杏仁核
前額葉-頂葉網路的功能,在咱們這篇文章的語境中,你簡單理解為「高效學習功能」
(科學解釋:前額葉-頂葉網路是大腦內最抽象、最高級的部分。研究發現,我們完成任何一件複雜的或新的任務,不管這項任務涉及短期記憶、長期記憶、心算還是其他高難度的認知活動,前額葉-頂葉網路都會被激活。因此,這個區域與智商關係最為密切。)
杏仁核的功能,你簡單理解為「報警器功能」
(科學解釋:負責恐懼刺激,如果遇到危險發出「趕緊逃離」的指令)
大腦各部分並不是完全獨立的,而是相互影響,並且它們之間要爭奪一個指揮權。
比如,當你在野外看到一頭熊,這個時候杏仁核爭奪了指揮權,你想到的就是逃跑。
當你在動物園裡,看到一頭熊,熊在玻璃房裡,這個時候杏仁核退位,如果你對這頭熊很感興趣,仔細觀察的話,那麼前額葉-頂葉網路獲得指揮權,讓你觀察它、記住它、分析它、欣賞它。
再比如,當你看一本書,這個時候杏仁核肯定得暫時下台,因為書不危險,而前額葉-頂葉網路掌權,住你讀書效率提高。
也就是說,家長輔導孩子寫作業的語言暴力,造成孩子大腦中的「報警器功能」掌權,而「高效學習功能」退位。
此時,孩子的心態是趕快結束今天的作業(我受不了了,我要逃跑,唯一的逃跑方式是關燈睡覺),而不是我要學會或者掌握這類知識點。
長期以往,可能會壓制你娃的認知能力,取而代之的是過分膽小謹慎,並且智商不足,這樣的人將來在社會怎麼跟人爭???
上面說完了對大腦的影響。
下面來說說,簡單粗暴地輔導作業,對孩子的學習態度有什麼負面影響。你這麼低水平+沒耐心地輔導作業,在孩子看來,這是徹頭徹尾地隨意干涉,他非常厭惡。你想想看,如果孩子還學的好,考試成績高,就會證明家長的入侵是對的,因此他會潛意識裡會讓自己盡量不學好,用這種自傷方式來表達對抗。
簡單粗暴地輔導作業,對孩子的學習效率的降低。
這個主要體現在頻繁地打斷。
頻繁地打斷會造成什麼影響呢?
有一個概念叫「切換成本」。
一邊寫作業,一邊聽你嘮嘮叨叨,這是讓孩子在兩項任務中來回切換。
我們來看數據。
有一項對38000位跨領域的知識工作者的研究發現,在簡單行為中被打斷是阻礙生產力發展的最大障礙。多個任務之間來回切換,這樣一來就降低了效率,也會使錯誤率高達50%。
每次轉移注意力,我們的大腦都得進行自我調適,從而進一步加大了腦力資源的消耗。僅僅在兩項任務之間來回切換,就會顯著增加我們的認知負荷,阻礙我們的正常思考。
所以,集中注意力,不被打斷只做一件事,是效率最高的狀態。
還有一種情況是,如果你還嫌孩子作業不夠多,還要加練,不論是周末上補習班還是額外增加作業量,會有什麼負面影響呢?
結果就是孩子的學習效率更加低下。
本來孩子玩耍的時間,就是做完作業的獎勵,也就是做作業的效率越高,速度越快,玩耍的時間越多。
但是,當孩子知道做完作業後,依然還有其他學習任務等著他,那他一定拖拖拉拉,因為高效做完作業的獎勵沒有了!!!
這意味著,將來你的孩子干任何事情,都可能有拖拖拉拉的惡習,或者工作沒有效率。如果到了這個地步,那你真是把你的孩子坑慘了。
孩子學習的專註力本來就是稀缺資源,它不是肌肉,越鍛煉越強大。它是貨幣,是消耗品,越消耗越減少。
一方面,頻繁打斷孩子獨自寫作業,增加「切換成本」,白白浪費掉孩子的專註力。
另一方面,還要給孩子加任務,讓孩子得不到高效專註學習的獎勵。
結果就是,你的孩子上了高中,很可能跟不上,為何這麼說?
很多家長發現後來,尤其是到了高中,孩子學習跟不上,於是就想辦法給他們補課,最終也於事無補。其實孩子並不缺乏知識,課本上那點濃縮的破知識,跟博覽群書獲得的知識比,簡直少的不起眼。而真正的因素是缺乏對學習的專註。
那家長該怎麼辦呢?
兩條出路,供各位家長參考
第一條路,從科學家庭教育的角度出發,放棄你的功利心。
首先,家長完全不要管孩子的學習,不論是作業還是考試成績。
家長要明確一點,孩子啊,你的學習是你自己的事情,與我們無關。
如果孩子作業多,一定要讓他自己統籌安排,這是他的責任。
比如有什麼作業、什麼時候交、做的對不對,完全都是他和老師之間的事,與家長無關,孩子如果不完成作業,家長也不管,他們自會和老師交涉,或者接受老師的懲罰。
簡單說,就是做減法的思維。完全樹立他的獨立意識和責任意識,如果家長參與過多,到頭來只是打擾而並沒有任何提升,最終讓孩子的個人意志和獨立意識慢慢喪失,變成了我學習是家長的事情不是我的事情。大家常常把「做什麼」視為愛的表現,但很多時候,家長「不做什麼」才是愛。
如果家長不管孩子學習,那自己需要做什麼呢?
答案很簡單,做榜樣。
我不承認任何違背身體力行的教育,聽話還是孩子嗎?那是機器人,記住一點,小孩都是和猴子類似的,都是有樣學樣,你身上的優點你孩子未必能學會,缺點一定先學會
因為優點往往是需要通過努力而獲得好處,太難。
缺點很好,輕輕鬆鬆。
也就是說,如果家長回了家,要麼去打麻將,要麼去看那些無聊的綜藝節目,比如「中國假聲音」等等。你的孩子會喜歡讀書嗎?答案是,不太可能喜歡讀書。
只有家長先讀書,孩子才有愛讀書的可能性,否則免談。
作為家長,不能一切為了孩子,而要活出自己的精彩人生,因為你的榜樣比你的付出更重要。每一代人都在本該自我提升自我奮鬥的黃金年齡段,卻把時間浪費在過度著重培養下一代,這造就每一代都是平庸,為何不好好培養自己,一旦把自己培養出來,榜樣會刺激孩子進步。
還有一個問題,如果孩子在小學抄作業怎麼辦?
哇!如果孩子在小學抄作業,那是一個巨大的進步。抄作業是好樣的,前面已經說過,每位老師,在現有的遊戲規則下,都做出了最理性的一步,結果造成孩子作業量大+作業內容沒營養。
如果孩子抄作業,然後把省下來的時間,讓他擁有美好而精彩的童年,反而保留了學習的興趣,讓自己終身學習,而當初那些考試成績高的同學,現在可能都不讀書了。
抄作業,可以把大量的時間省下來,探索自己的興趣或者自由玩耍,你可別小看自由玩耍。
下面給大家分享各種實驗和數據,然後再來談談我自己。
有一個實驗,科學家飼養了兩組小老鼠
A組,允許它們自由玩耍,吱吱亂叫、互相摔跤、壓倒對方。
B組,被禁止玩耍。
一段時間之後,研究人員拿出一個帶有貓氣味的項圈,放到兩組老鼠面前。兩組老鼠頓時都躲進了洞里。
令人震驚的是:沒過多久,「A組玩耍組」老鼠發現警報解除,就不再恐懼,從洞里跑了出來,繼續過正常的小日子;
可「B組缺玩組」老鼠卻繼續躲在洞里,不敢出來半步。最後,它們居然全部餓死!
20世紀末,美國孩子做作業的時間比16年前增加了1.5倍。即使算上玩電腦的時間,平均每天花在玩上的時間也不到2小時。
與此同時,青少年的心理問題發生率開始直線上升
焦慮和抑鬱的大學生比50年之前增加了5-8倍;
15歲以下兒童的自殺率增加了3倍;
15-25歲青少年的自殺率增加了1倍。
科學家認為:缺乏自由玩耍,正是導致青少年心理問題的關鍵因素。
自由玩耍絕不是什麼浪費時間,這是孩子成長心理健康的基石
再來談談我,我就是一個小學抄作業,並且自由玩耍的人。結果呢,現在的我到底愛學習嗎?
2011年大學畢業後,一邊工作,一邊讀書,以經濟學為主,還有心理學、歷史、神經科學、汽車等綜合性知識。我發現,原來我之前腦子裡的很多東西都是錯的,忘掉之前學校所學的東西,讓自己徹底歸「0」,重新以自己的計劃和方式學習,一直堅持到現在。(小插曲是,2013年年底開始學習汽車知識,2015年開始著重關注教育領域。)並且學習筆記400多頁,儼然有兩本書的厚度。
大家想想看,一方面,雖然上學階段抄作業,但是我現在是如此熱愛學習,另一方面,我手上要是沒有那麼多科學實驗與結論、各種統計數據、跨學科的知識融合、對現實的觀察等等,我敢跟你談教育嗎?
總結一下這第一條路,單單從小學作業這一個角度來說,就是八個字。
不管不顧+做好榜樣。
第二條路
我相信很多家長還是非常功利心的,而且也根本不願意遵循科學的家庭教育理念。他們會說,你說的那第一條路都是瞎扯淡,我才不聽呢,我就要讓我的孩子考上好大學,咋滴!
那好吧,滿足你們。
這條路就是精細化輔導。也就是說,不要簡單粗暴地低水平輔導,而要科學地精細化輔導。
首先,我還要再強調一下,小學作業狀況的大環境,那就是每位老師,在現有的遊戲規則下,都做出了最理性的一步,結果造成孩子作業量大+作業內容沒營養。
它的害處有三大點
1、過度的壓抑引發孩子對學習的長期厭惡和恐懼;
2、擠占對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大腦發育都極端重要的「自由玩耍」時間(玩耍的重要性,上面已經說得很清楚了。)
3、扼殺了孩子天生「我要學習」的「內驅力」。
那麼我來給大家談談,現實中,有些家長到底是如何做到精細化輔導的?
先說一位中國家長是這麼做的,有一天看到老師布置的一些作業,比如,動不動抄幾十遍的這種。這時,家長讓孩子別抄,認為這樣對學習毫無幫助。最終第二天,是她自己專程趕到學校去,給老師賠笑臉,解釋孩子為什麼不抄,在這個事情上說服了老師。 再說一位在美國的家長,他是美國數學教育家Jo Boaler,看看他怎麼做的?有一次,他女兒的老師曾經一口氣布置了40道減法和乘法題目,他的應對辦法是:讓女兒試做4到5題,發現她全部做對了之後,這位老爸寫了張紙條給老師,表示:對女兒感到滿意,不希望她繼續做下去而破壞對數學的美好印象,不要孩子一次吃太飽,要讓女兒對這門課有一點飢餓感。還有一位中國家長,針對暑假作業中的日記,他怎麼做的呢?
這位家長認為,孩子並沒有那麼多值得寫的經歷,寫這麼多日記,要麼是寫一些無聊重複的內容,要麼就說假話。這是對孩子寫作興趣是一種扼殺,並且還鼓勵孩子說謊。怎麼辦呢?這位家長的辦法是,這些日記加起來,總字數有多少呢?先算出來。
然後再給孩子說:「孩子,總字數是****,你也別寫日記了,你就寫這麼多字的長篇小說如何。結果孩子對這種作業改進非常感興趣,真是的非常投入去寫,最後的總字數大於所有日記之和,並且受到了老師的表揚。
這三位家長有何共同點?
針對作業量大+作業內容沒營養誘發的三大害處。通過對作業的改編與刪減,大大減少無效作業量,只把時間用在有效學習上(比如,40道題只做4道,剩下的時間可以預習後面的內容),從而增加學習效率+保護學習內驅力。
這就是精細化輔導,對作業的改編與刪減,有一點需要特別注意。
第一個家長,按照自己的思路刪減的無效作業,第二天親自說服老師。
第二個家長,也是按照自己是教育思路刪減作業,通過給老師寫紙條的方式傳達意見。
什麼意思?
對於孩子來說,老師是非常具有威嚴的。所以如果家長認為老師的要求是錯的,一定要與老師親自「對抗」,千萬不要讓孩子夾在你的要求與老師的要求之間,否則他會非常難受。也就是說能跟老師這種權威抗衡的不是小孩子,而是小孩子背後的成年人。
雖然說第三個例子,家長並沒有直接跟老師溝通,但是這種寒暑假作業本身就很不正經,這都無所謂。
對作業的改編,我是有親身經歷的,我想把這個經歷以及後果都分享給大家。
我上高二的時候,遇到了一個語文老師,布置作業賊多,還要每周寫周記。
我心想,他.媽.的老子成天就是上課做題這種無聊透頂的生活,有個毛可寫。
於是,我自己把作業進行了改編,寫長篇小說,每周的周記就像電視劇中一集那樣。
持續了3周,這老師直接給我批語,說:「請不要抄小說。」
我靠,我明明是自己原創小說好不。
然後在第四周的周記,我寫了一篇文章,大概意思就是生活非常單調,真沒有什麼可寫的,所以我覺得寫長篇小說有什麼什麼好處等等。
最終這篇文章說服了老師,然後她的批語下來,寫的是:「對比起,繼續吧。」
我現在呢?雖然不寫小說,但是我對寫作非常非常具有熱情,不論是汽車類文章還是教育類文章,都是充滿熱情去寫。
本文也有6000多字,從搜集資料到寫完耗時整整一周。
這就是我自己對作業的改編,以及我現在對寫作還非常熱情的親身經歷。
好,前面說了這麼多正面的例子,再說一個反例。
假如家長既沒有做到科學的家庭教育,又沒有做到精細化輔導,而是徹頭徹尾學校教育的幫凶,結果會怎樣?
這個案例比較久遠,在浙江。有個初中學生,數學成績非常好,經常拿全班第一,有一次考試,只錯了一道5分的題,其他題全部答對。這道做錯的題,其實非常簡單,是他不小心答錯而已。
數學老師的要求很明確,任何人要把做錯的題更正後,全部抄10遍。而這位數學第一的學生沒有抄,他覺得完全沒必要,這題太簡單了,只是因為不小心寫錯了而已,況且已經改正了。
接下來師生衝突展開,這位數學老師大發雷霆,讓他抄寫100遍,否則明天不許上課。
這位學生當然還是沒有抄,最終老師叫來了他的家長。
你們知道這位家長是怎麼做的嗎?
直接給他娃一巴掌,並且憤怒地說:「今天你要是抄不完100遍,晚上就別回家。」
結果這位學生一邊哭一邊抄。從此以後,他再也不愛學數學了,考試成績一落千丈,到初三畢業,成績已經是全班倒數。
如果,這位家長的做法,是第一個案例那樣,也認為沒必要做這種浪費時間又不提升的事情,選擇主動跟老師溝通,最終說服老師,從而保護了孩子對數學的熱情,那結果一定不是成績一落千丈。
再總結一下什麼是精細化輔導。
為了保護孩子的學習熱情與效率,對老師錯誤的作業進行刪減與改編,並且對自己的改編還要親自與老師溝通,並成功說服老師。省下來的時間一部分用在增加自由玩耍,維護了心理健康,對高效專註學習進行了獎勵。另一部分時間,要麼往後預習,大大增加課堂消化率,要麼複習孩子的軟肋內容。
我請問各位功利心強的家長們,精細化輔導,你做得到嗎?
總結。
簡單粗暴地輔導作業,對孩子百害而無一利。家長的出路就兩條。
第一條:要麼擁抱科學的家庭教育(如果老師要求家長對孩子的作業和考試卷家長簽字或者監督,那麼家長請閉著眼睛簽字,並且拒絕一切任務型監督,記住,這是孩子自己的事情,與你無關。還有,老師要是自己懶得監督,就會把這種把師生矛盾轉嫁成親子矛盾,家長可千萬不要上這個當。)
第二條:要麼對孩子進行精細化輔導(1、改編或刪減無效作業,省下的時間進行玩耍+有效學習 2、親自說服老師你的要求,不要讓孩子夾在兩個權威中間)
千萬別只知道跟著老師的要求走,而完全不加以思考。
讓簽字就簽字?
讓監督就監督?
讓寫多少作業就寫多少作業?
別天真了!!!
雖然本文我也詳細談了精細化輔導,但是我不會這麼做,將來我有孩子,我肯定選擇第一條路。
因為我相信一句話,在這裡送給所有焦慮的家長們。
從五四運動以來,每一代人都說下一代人,你們完蛋了,你們不行,然後下一代人都以更好的方式活著,而且超越了前一代人。
我想,不少家長還是比較功利心的,希望自己的娃,將來能考上好大學。對於這類家長們來說,最大的阻礙,可能就是電子遊戲,或者說網癮了。那怎麼辦?
請看下集
網癮的解藥在哪裡?
兩周後發布。
推薦閱讀:
※作為95後,被從未接觸過的陌生人貼上標籤是什麼樣的體驗?
※21歲的你在幹嘛?找到了人生奮鬥的目標了嗎?
※孩子,你信不信我揍死你?
※早熟是不是一種悲哀?
※你怎麼看「物價沒有降,房價沒有降,醫療條件不好,教育不公平,XX管我們屁事?」這樣一類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