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的不是寂寞,解得是焦慮的咖啡

最近,兩個咖啡,小黃和小藍兩個咖啡,甚至說大佬小綠咖啡也開始摻合到了傳說中的「互聯網咖啡大戰」。

說到底,打架的是神仙,短期受益的是屌絲。

一杯咖啡從30幾塊的神壇下來,現在不論是第一杯免費,還是15塊一張的券,補貼的市場讓大眾咖啡迅速崛起。

不過那些大號的pr稿,真是收錢收的手軟,通稿發下來,一點自己的insight的也沒有。

1、測評體可靠嗎?

本身,測評體文章的變現就是廣告,虛虛實實,軟文實評的夾雜更是讓人有時候相信,有時候迷惑。

所以這一輪不管是小藍還是小黃的pr,其實都不能說明什麼。

只是某一方選的測評方選擇什麼參數以及如何主觀不一樣罷了。

2、你真的能喝出咖啡的區別嗎?廣大人民群眾有多少人能夠喝出咖啡的不一樣?

據說,喝咖啡有幾個層次

A級,速溶

B級,自助咖啡機

C級,分得清拿鐵和美式的區別,普通大眾現磨

D級,只喝星爸爸,要福瑞白

E級,分得清豆子的taste,精品咖啡或手沖。

看了這麼多的咖啡行業,深知大部分人都在bc級晃蕩,去星巴克點單,依舊很多人分不清拿鐵和摩卡的做法。

所以很多人說,市場潛力巨大,再套用個美國或者日本的人均咖啡杯數,

又會說我國潛力巨大。

實際呢?

我國部分地區的「咖啡濃度」已經趕上發達國家。

尤其是腦力勞動密集的90後集中地互聯網公司。

我們公司3000多人的員工,每天自動咖啡機的杯數是500多杯,不算自己泡以及外賣的星巴克 luckin或者其他的咖啡。

可見人均咖啡濃度多麼的厚重。

3、咖啡外賣成立嗎?

所以就到了第二個邏輯,咖啡外賣成立嗎?

當咖啡濃度如此厚重的時候,咖啡已經從一個「談事兒」的擺設變成了一個剛需的精神寄託以及上癮產品。

60後的白酒、70後的香煙,

變成了80後90後的咖啡。

一天一支,抽的不是寂寞,抽的是人生。

一天一杯,喝的不是寂寞,喝的是焦慮。

彷彿喝了一杯,這一天就元氣滿滿了。

所以這樣來講,付費的不是咖啡,付費的是貌似大力水手波菜的寄託。

4、明星代言是否有用?

當然有用,第一步明星的代言設定的是調性,不過下一步呢,可能喝的就是正能量了。

比如,早上一杯**,代碼一行頂兩行。

晚上一杯**,加的不是班,加的是夢想。

連睡覺都是在浪費時間的人生,你需要一杯**

5、下一步?

當然是精細化運營,消費品,最重要的才不是入口,而是一杯又一杯的賺錢。

最後發現比拼的還是精細化運營

早上八點就一百多杯和咬文嚼字的用戶,到底誰才是真實?
推薦閱讀:

為什麼很多人願意去咖啡館看書、工作?
咖啡店有什麼專門用語?
速溶咖啡的對身體壞處?不喝咖啡用什麼提神比較好?
老克勒記憶中的上海咖啡
一個咖啡店長每天需要做什麼?

TAG:咖啡文化 | 咖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