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脈傳承,正在被抗生素、剖腹產、非母乳餵養的這三柄「利劍」攔腰砍斷!

?

提起益生菌,媽媽們都不陌生,但說到「微生態療法」,很多人就知之甚少了。微生態療法是運用微生態製劑直接補充「活」的有益菌或促進原籍菌的生長,抵制外籍病菌的侵襲,改善微生態環境,從而促進人體健康的方法,在兒童保健領域早已廣泛應用。其中,補充益生菌是最常見的療法,對促進寶寶身體健康至關重要。但是,體內的益生菌到底是怎麼來的呢?今天小編跟你叨叨益生菌的奇妙世界。

人們經常用「血脈」相連來描述母親與孩子之間的相續相傳,同樣地,母親和孩子還有著「菌脈」相傳。隨著這十幾年對人體共生微生物研究的不斷深入,人們對於新生兒早期菌群的建立對孩子健康的影響,已經看得越來越清楚了!母親在生產前後幾個小時之內,通過產道和母乳傳給孩子的最早的友好細菌,對於保證孩子建立健康的菌群是至關重要的!

咱們都知道在身體的上上下下、里里外外都居住著微生物(主要是細菌),這些細菌數量龐大,是人體細胞總量的10倍還多。

它們當中大部分是和人體很友好的細菌,每天負責幫助人體消化食物、抵抗致病菌的入侵、調節免疫力、合成維生素等必需營養素。但不知道有多少人會認真想過:這些與我們朝夕相伴的細菌,最初是從哪裡進入我們身體的呢?

? 自然分娩的孩子,經過產道時,就會全身塗滿媽媽的身體里事先備好的有益細菌

? 分娩時孩子的嘴巴里也會吸進去大量的有益細菌

? 母乳里也會帶有媽媽事先備好的有益細菌

這些有益細菌作為「先鋒菌種」,連同寶寶出生後從其它途徑接觸到的細菌一起,在寶寶出生後2~4個小時內開始進入體內,有益菌群(益生菌)迅速佔領「地盤」,使得有害菌「無家可歸」,成為身體里的「細菌原住民」。

隨後它們開始慢慢繁衍,逐漸構建起人體的良性微生物生態系統,其中以腸道菌群最龐大、最複雜、最多樣化、也最重要。

試想一下,如果這些有益的」細菌原住民」沒能進入腸道,或者剛剛入駐根基還未穩,就被抗生素給消滅了,那腸道就會被那些能致病的有害菌最先佔領,結果可想而知,如此構建的腸道生態系統怎麼能安生呢?!

它將更容易「吸引」很多有害無益的菌種入駐,擾亂免疫系統,令孩子過敏,增加讓身體暴露在自閉症、肥胖、糖尿病、甚至癌症等疾病的高風險之下!

這可不是單純地在「恐嚇」誰!因為眼前的現實就是:越來越多的寶寶,因為剖腹產、因為非母乳餵養、因為濫用抗生素,因為被洗洗涮涮地過於乾淨,而無法順利得到人生的「第一桶金」---進駐腸道的有益細菌。

更有學者表達得更直接:抗生素、剖腹產、非母乳餵養,猶如三把「利劍」,正在生生地將無數家族世代延續的「菌脈「攔腰砍斷!

所以,想生娃的女紙們,請記住這三把「利劍」,不要輕易地讓它們割斷你與寶寶之間的「菌脈」。實在「情非得已」,記得要及時給寶寶補充益生菌、益生元。


推薦閱讀:

產後奶水少吃什麼下奶?分享最簡單有效的月子下奶食譜
如何自己催奶?學會催乳師這3招也能輕鬆催乳
孩子剛滿月奶越來越少怎麼辦?哺乳期哪些食物下奶
產婦怎麼開奶?產婦開奶正確的方法有哪些?
產後奶水少吃什麼下奶?奶水少吃什麼可以催乳

TAG:母乳餵養 | 剖腹產 | 抗生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