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不好意思,這碗雞湯我不喝!

不過一兩個月間,米粒媽就被同齡人和時代拋棄了好幾遍!

先是套現15億的摩拜創始人胡瑋煒拋棄了我,然後很快我就相繼被哪吒、王俊凱、扎克伯格、比爾蓋茨、李嘉誠等一一拋棄……

《摩拜創始人套現15億背後,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文章發出後,網友們調侃:

溥儀4歲登基,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

哪吒7歲鬧海,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

王俊凱17歲身家過億,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

扎克伯格34歲身家4000億,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

比爾蓋茨60歲身家5000億,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

李嘉誠90歲身家2000億,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

……

不只被同齡人拋棄,我還一不小心就會被時代拋棄!

不是我不明白,是這世界變化實在是太快。

三天沒追熱點,別人聊天的內容你就會聽不懂;兩天沒看新聞,之前還和你一起「搬磚」的人就成了網紅。

這個世界變化太快

翻看朋友圈,國外的朋友們不是在高原徒步,就是在大House烹飪美食,不是孩子們奔跑的笑臉,就是朋友聚會的搞怪,想想國內灰突突的天空、四月間到處飄忽的柳棉,我忍不住就焦慮了……

我們寢室長相一般、家境普通的女孩子竟然嫁了個高富帥老公,他們在巴厘島辦婚禮,去馬爾地夫度蜜月,還住著公婆給買的大房子,這真是八輩子修來的好福氣。下班後我在出租屋裡修燈泡,還被打電話的老媽催婚,有時候真是想死的心都有……

娃同學的家長們一會兒帶孩子做手工,一會兒秀孩子在花樣滑冰,關鍵是人家一企業高管還能早起為娃花式做早餐,我覺得我娃輸在起跑線上全得怪到我這個媽身上,於是午休時我大腦陷入一片空洞,愣是沒思考出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在哪裡……

上面這些情景里,有沒有你?你就說吧,有沒有你?

我們這個社會,實在是個容易焦慮和樂於製造焦慮的社會。即便理性如前央視著名主持人、現紫牛基金合伙人張泉靈也被這種焦慮折磨得痛苦不堪。

在今年2月份的一次演講里,她率先說出了有關「拋棄」的金句:時代拋棄你時,連一聲再見都不會跟你說!

我們為結婚焦慮,30歲還不結婚是不是就要孤獨終老了?

我們為學區房焦慮,沒有學區房,我的孩子就要輸在起跑線上了!

我們為職業發展焦,90後CEO們都年入百萬了,我還在朝九晚六呢!

我們為將來的生活焦慮,人家40歲財務自由,而我40歲擔心被裁!

我們為天氣焦慮、為空氣焦慮,為理財焦慮、為沒財可理焦慮,為吃不上有機蔬菜焦慮,還為中興、華為被美國制裁而焦慮……

焦慮真是如影隨形,無處不在。

我們為什麼會焦慮?

創造焦慮是最容易的吸引關注和達成消費的方式,商家和不懷好意者當然要利用這一點,各種各樣的焦慮變得理所當然:不健身會焦慮、不讀書會焦慮,沒跑馬拉松焦慮、背不上LV包也要焦慮;失業了焦慮、工作不夠好還焦慮!

販賣焦慮的本質是,用各種方式告訴你:你不夠優秀、你不夠努力,你活得不好!

就拿《摩拜創始人套現15億背後,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這篇文章來說,一棍子打翻了一船人。難道沒有賺到大錢,就是被社會拋棄了嗎?

如今,我們評價一個人,已經不是看他的個人品格、性格和操守了,而是根據他的家庭背景、身份地位、收入水平、成功與否來對他做出評判。大家遵循的認知定式是:成功=優秀。

在這樣的社會環境和整體氛圍下,你很難不焦慮,因為永遠都有比你成功、比你優秀的人。於是這被媒體捕捉之後,就又變成了一篇篇《最可怕的是,那些比你更成功的人,還比你更努力》!

其實,焦慮只是表象,背後反應的是我們缺少對未來的把控能力。

最近,中興被美國封殺帶來的連鎖反應引發網路熱議,大部分人是從中美貿易、企業興衰、核心技術這些角度來探討問題。

也有一個人寫了一篇文章,探討了這場風波中的個體、他的朋友,一個41歲的中興老員工,即將面臨第5次失業的問題。

他在文中寫道:

過去5天的時間裡,豐哥經歷了過去五年都不曾經歷過的悲慮交加。

五年前,已經36歲的豐哥下定決心進入中興時,曾信誓旦旦地對我說,他找到了一份再也不會失業的工作。

畢竟,在此之前,豐哥已經先後失業過4次。

豐哥畢業於著名學府北航,第一份工作就進入了萬人羨慕的著名外企、行業黃埔軍校「北電(Nortel Networks)」。

2009年初,北電正式宣布破產。

那是豐哥第一次失業。

他後來告訴我說:失業有點像失身,第一次痛不欲生,後來也就麻木不仁了。

這之後,豐哥相繼去了百年老字號的摩托羅拉,曾如日中天的諾基亞,以及低調而內秀的Orange。

然後,這些公司要麼破產倒閉、要麼被收購,每一次豐哥都像是過期商品一樣被清倉甩賣。

被失業魔咒困擾的他,決定去一家國企。之所以選擇中興,是因為覺得像中興這樣的公司,肯定不會倒閉。

於是,在過了五年風平浪靜、波瀾不驚的生活後,他再一次看到了生活對他露出的謎之微笑,見證了命運之手的鬼斧神工。

4月16日,美國商務部宣布,禁止美國公司向中興通訊銷售零部件、商品、軟體和技術,禁售期長達七年。

消息傳出後,中興A股、H股雙雙停牌。

就在同一天深夜裡,豐哥輾轉反側夜不能寐,給我發了一條留言:

「這回真的要失業了。」

……

作者說他「透著手機屏幕,都能感受到豐哥心裡無盡的悲涼和焦慮」。

其實,這個故事最讓人感到悲涼的地方在於,主人公豐哥什麼都沒做錯,但他還是被無情拋棄了。

這種被拋棄,源於我們的時代變化太快了。

快到以前培育一家獨角獸公司需要近10年時間,而如今,膜拜從創業到登頂只用了3年。而與此同時,無數曾經大名鼎鼎猶如夢幻般的企業在成批倒下去,其中就包括豐哥待過的那5家,以及「沒有聯想,世界將會怎樣」的聯想,今天,這家最具時代特性的中國企業有可能因為股價慘跌而被港股腳踢出局。

想我大學畢業時,外企風頭正盛,誰能進入寶潔、聯合利華誰就是人生贏家,現在,這兩家公司在哪?

沒幾年國企公務員職業回暖,這種號稱可以穩定一生的單位是我們父母們的最愛,他們不惜花重金尋找門路送子女入局。沒幾年不僅公務員被反四風,連銀行這種金飯碗也跌落在地!AI時代來臨,全世界的銀行都在大裁員。

然後呢,BAT迅速崛起!是的,當年誰會料到不起眼、不規範的民營企業BAT後來會那麼牛X呢?

當然,江山代有才人出,BAT風光不過幾年,如今又來了美團、滴滴和今日頭條這樣的後起之秀,還有直播、短視頻在後面虎視眈眈。

時代不僅變化快,還動蕩。

就像《人類簡史》中所說,不知是人類馴化了小麥,還是小麥馴化了人類。互聯網和高科技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我們也要接受信息爆炸帶來的奴役。

春節期間一個微信群里的幾個人一忽悠,區塊鏈的風口就爆發了。很多人宣稱每天只睡3小時,就為搭上這班被視為通往未來的快車。而這樣的風口一年會有十多個,如果定力不夠,你肯定會被轟的暈頭轉向。

時代變化過快、信息爆炸導致我們經常看不清來路、恐懼做出選擇,因為一不小心就會被甩出時代的列車。

就像那句話說的:十年前,買房時,你猶豫了一下,失掉了幾百萬;五年前,創業時,你猶豫了一下,失掉了一隻獨角獸;如今,區塊鏈來了,你再猶豫,就趕不上下一個互聯網——價值互聯網了!

豈能不焦慮?任誰也焦慮!

如何擺脫焦慮?

我們之所以焦慮,是害怕一不小心就從我們拼盡全力奮鬥才擠進去的中產階層通道下滑,一不留神我們費勁周張才保住的既得利益就會完全失去。

在世俗意義的規則和標準下,每個人不過都是走在莫比烏斯環上——成功還是失敗要看你恰好是走在亮面還是走在暗面。

職場中有個35歲現象,就是如果你到35歲還沒有晉陞到一定的職位,那就證明你以後也沒啥希望了。尤其是在龐大的科層制組織中,這簡直就是鐵律。

米粒媽的一個朋友,當年就是因為看到辦公室里才40歲的大姐便開始混日子等退休,被震驚到了,於是急於從體制里逃出來,以35歲高齡重新投入到另一段職場奮鬥中。

最近看到一篇文章,給了也正在焦慮中的米粒媽很多啟示,不妨拿出來和也在焦慮的各位寶爸寶媽們分享:

文章說,大部分人都嚴重低估了自己職業生涯的長度,很多人認為職業生涯到40歲就差不多結束了。然而事實是,40歲時,你還沒有走完一半呢!而且,40歲以後的財富積累,大部分人的估計是60%,而真正的答案是85%-90%

看完了,你是不是感覺好受多了?對,是的,即便是快要40歲了,我們的好日子也才剛剛開始!

所以,根本不用焦慮,好好規劃後面還很漫長的職業生涯才是你要做的。如何規劃呢?米粒媽其實也沒有啥職場大法,不過就是參透了以下幾點:

一是提升技能。

俗話說,一技在手,一生無憂,可那是過往社會的鐵律了。那時人們,出行還靠馬車,「願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的愛情也還是社會常態……呃,跑題了,是那時社會還非常需要工匠精神。

如今這個時代,得變通一下,你更需要培育的不是某項手藝,而是某些可以隨時遷移的能力。

研究顯示,一般人在自己的職業生涯中會經歷至少12 ~ 15份不同的工作,可遷移的技能是你要在職業生涯中獲取並擁有的各種基本能力。

它們不僅是幫助你完成眼前工作的專業技術知識,而且是你從一份工作換到另一份工作,從一家公司換到另一家公司,甚至是從一個行業換到另一個行業時都能依靠的能力和基礎。

比如解決問題的能力、說服溝通的技巧、有任務必達成的執行力、將優秀人才吸引到身邊的領導力和高情商等等。

胡瑋煒是一個女記者,為什麼能夠創辦膜拜,套現15億,拋棄同齡人?雖然是文青一枚,但是她比技術人員更有勇氣去解決面臨的難題,能夠通過溝通說服技巧把優秀的管理人才、設計大牛都拉進自己的團隊。

前幾天剛剛卸任螞蟻金服的彭蕾因為一句「無論馬雲的決定是什麼,我的任務都只有一個——幫助這個決定成為最正確的決定」而被認為她在炮製堅定效忠馬雲的雞湯。

其實大家都誤解彭蕾了,她是在說職場里最重要的一種能力,就是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這句話也說明她具有「有任務必達成的執行力」,所以她才有資格成為「馬雲背後的女人」。

二是變成職場多棲人士。

簡單來說,就是離開舒適圈,做多種有意義的嘗試,不斷建立新的職業技能。

美國行為改變方面的知名演講人和思想領袖羅里?薩瑟蘭(Rory Sutherland)發現,在不同的環境中嘗試不同的事情、試驗不同的做事方法,這樣能創造出更強的決策技能。

這其實也是一種反職場脆弱性的方法。在多變的社會環境中,一直用同一種方法做事,雖然很有效率,但是非常脆弱。

就像在遺傳學中,一定程度的遺傳多樣性和基因突變會創造出更有活力的物種一樣,在職場中,擁有多樣經驗的職場多棲人士要比只能做同一件事的職場專才更有優勢。

前幾天,米粒媽和一個朋友聊天,他們公司去年還生龍活虎,結果一個春節過去後,因為某些原因導致現金流不充足而開始大規模裁員。

其中一個做運營的小姑娘懷孕5個多月了,本來以為她會是人力資源想法設法裁員的對象,可沒想到,幾個新項目負責人和小姑娘聊過之後都爭著要她。

小姑娘看上去也沒什麼特別之處,但是米粒媽的朋友發現,這姑娘不僅情商高,作為一個初級員工來說,還技能周全。

雖然是做運營的,但是設計她也會,新媒體她也懂,關鍵時刻都能頂上來。這樣的員工對於一些初創項目的負責人來說簡直就是寶啊,哪裡還捨得裁她!

米粒媽的一個表哥是另一類「多棲人士」,他花了幾年時間,為自己建立了多條收入渠道,目的就是為了防範職業風險,不會因為單一渠道或行業出問題,而導致沒有收入的情況,這樣在面對困難時,就有了很大的選擇餘地。

三是打造良好的個人品牌。

在漫長的職業發展過程中,你會逐漸形成自己的職業生態系統,類似你的職場朋友圈,裡面有你的上司、同事、客戶、商業夥伴、身邊的人才和你的同類等等。

職業生涯里,你僱主的品牌非常重要,早期他們能為你的履歷增光添彩,還能培養你受益終身的職業習慣,即便你不能保證一直在知名公司工作,但也要盡量選擇那種口碑好的工作。好的公司會成為你個人品牌的一個標籤。

之後,你就要注意打造自己的個人品牌了,你的工作能力、處世態度和價值觀等都會成為你個人品牌的部分,人們通過和你相處來感知這些東西,逐漸地,同類的人會互相靠近,你以後的職業之路會籍此越走越寬。

米粒媽的另一個朋友前年從媒體跳到創業公司,剛到公司,為了開展業務,她按照招聘她的公司合伙人的介紹做了一個遊學項目的規劃,把自己的人脈和資源都用上了,結果後來發現公司合伙人誇大了公司實力,項目不能持續。

這個朋友也因為輕信他人而遭到了某個關係不錯的「人脈」的提醒:你要注意自己的個人品牌啊,這樣的事情只能出現一次,否則以後誰還會和你合作?

一個信息開放的社會裡,個人品牌的建立和打造真的至關重要,你的行為品行等等都無可掩藏,只有一步一步做踏實人行踏實事才是正確選擇。

另外,儘早打造個人品牌還能幫你應對中年職業危機。還是前面提到的米粒媽的那個表哥,他很早就有打造個人品牌的意識,在網路寫作剛剛興起時,這位表哥就堅持在網上寫BLOG,後來又在豆瓣、知乎等平台寫專欄,積累了大量粉絲,建立了個人品牌,並擁了有一定的影響力。

所以後來當他想轉換職業通道的時候,不管想做什麼,都很容易就能找到合作夥伴和願意付費的人群,還有很多風投來找他。

另外,他在現實工作和網路上都認識了不少朋友,當他遇到困難時,可以輕易找到相關方面的專家來諮詢和尋求幫助,讓自己少犯了很多錯誤。

他是在35歲時從以前每年出差200天的工作轉換到自由職業的,從此生活得如魚得水,活色生香,有充足的時間陪伴家人和外出旅行。

身處一個到處都在售賣焦慮的時代,我們要受到各種條條框框的限制,這是最壞的時代。

但是,如果在人生的每一個轉折點,你都能夠堅定地聽從自己內心那個長久的渴望,始終不忘初心,不被焦慮裹挾,努力解鎖自己的人生高度,你就能一邊奔向理想,一邊著眼現實,最終成就自我。

從這個角度來說,這也是最好的時代。只有不斷挑戰自我,敢於走出「框架」之人,才能對未知更加淡定從容。

PS:米粒媽看過一個視頻,裡面講了一個道理:你的同齡人可能領先一步,但是任何人都有自己的節奏。就像愛因斯坦說的那樣:「並不是每一件算出來的事都有意義,也不是每一件有意義的事都能被算出來。」視頻在下面,送給經常被焦慮捆綁的你

v.qq.com/x/page/h0617f9


推薦閱讀:

教你克服焦慮
緩解讀博中伴隨的抑鬱情緒 (物理篇)
你為什麼睡不著
紅利的本質是焦慮
努力的人都是這樣消除焦慮的...

TAG:心靈雞湯 | 焦慮 | 同齡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