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ssie:紅到發紫的鞋靴設計,你該如何趕上這波「時尚熱潮」?

「知識的價值在於分享」,一直是康石石個人信奉的一句話,也是指引康石石個人實踐的一句話。其實,知識所蘊含的「廣度」遠遠不止於學術體系之內,它還包含有人生經驗所積攢的豐厚閱歷,與看待世界、分析世界、認知世界的角度與深度。世界豐富多彩,康石石希望能夠為藝術留學生推開更為寬闊的大門,讓藝術留學生的知識與經驗能夠於康石石公眾號匯合交織:你能在倫敦租到高性價比的住房,就能幫助經濟並不充裕的家庭前往倫敦留學;你了解UCL的建築設計課程體系,了解AA的授課方向,就能夠給不知何為A校B校的學生指引方向;自己當年年輕吃過的虧,上過的當,後人如何避免...

所以,康石石將為中國藝術留學生開放周三「藝術留學知識共享」欄目,集合大家的藝術設計認知與藝術留學經驗,為藝術留學生&預備生提供更加多元化的信息交流機會。分享你的留學經驗,請聯繫康石石小助手(微信號:hanyi_yuwen2)

2015年,作為漢藝最早海外學子一員,跟著樂樂老師在當初狹小空間內熬夜爆肝,入學到心心念念的倫藝學習鞋靴設計,回國之後發現,國內大環境下對於鞋靴設計有著太多的誤解,對我而言,在學術中探討設計,幫助更多同學破除偏見是更為重要的任務。

但憑我一己之力難以撼動大樹,但志同道合的人卻並不多。兩年的海外學習後,我對漢藝濃厚的學術氛圍依舊抱有嚮往和敬佩之情,於是決定以老師的身份重回漢藝,和曾經帶我真正走進設計的老師,一起從事設計教育。

鞋靴設計

1. 發展前景好

2015-2018年,我在作品集創作及英國讀書階段,可以說是中國鞋業命途多舛的三年,這段期間中國幾大造鞋大城中40%的鞋企都倒閉了,其實也側面表明中國這種依靠加工出口的高產出方式不再適合市場發展。因此諸多企業為了讓自己逃離倒閉危機,對於鞋履設計開始重視起來,同時當下消費群體逐漸轉向追求獨特性的千禧一代,鞋履的復興是必然的。

而且現在大家走進商場,鞋子多是大同小異,不夠精緻,不夠走心,很難感受到我必須買它的理由,這樣的同質化讓大家的觀念受到了束縛,也讓中國的鞋履市場像一個平靜湖面,而鞋履設計就像一顆石子,可以激起很大的浪花。

如最近走在風口浪尖上巴黎世家設計的襪子鞋與老爹鞋,雖然並不是完全的創新,甚至是上世紀的舊款式,但它出現在復古潮流的當口,對於當下市場環境卻是極大的衝擊,這也說明鞋履設計做出新意的方向還有很多,大家如果學有所成,在這個行業內有所成就也是更為容易的一件事。

2. 國內學習的局限

當初被北服教授韓老師的學識和修養吸引到漢藝學習,來的時候對於自己的作品還是很滿意的,但當時樂樂老師看完我的作品,連問了我三個問題:

  • 你的設計目的是什麼?
  • 你為什麼要用鞋子來表達你的想法?
  • 你現在有的拼貼想要表達什麼?

僅三個問題我便啞口無言,而潛意識中的回答竟然只有「好看」這兩個字更是讓我覺得設計存在著太大的不足。而真正做項目時,老師拋給我的一個作業更是讓我覺得山呼海嘯般的震撼:你去找你是誰。

本科階段的學習,對於表面的關注極高,設計成品要看起來很炸或者很深奧,希望觀眾能看到我思想的深度和作品的獨特,所謂個人情感、溫度這些在大家的作品中極少見到。而且現在也會看到,很多同學的想法特別好,但是因為國內的設計是謹慎的,是有老師作為評判標準的,所以明顯感受到學生放不開,沒辦法做出更瘋狂的設計,這些都成了當時堅定我去國外學習的理由。

漢藝→倫時:設計的深入認知

1. 作品集創作

作為漢藝最早的一批學員之一,不誇張的說,諮詢階段便把我的自信心打擊去了一半,本科階段,我所見的拼貼大多像是視覺日記,記錄功能遠遠大於表達效果,但當時樂樂老師把漢藝學員拼貼作品拿給我看的時候,能夠在視覺強烈的基礎上表現出個人想法,這樣的實力差異給我的刺激很大。

於學生時代的我而言,漢藝是一個推動者。國內本科到國外研究生其實是一個很大的跨度,知道國外是項目制,但是怎麼做,做什麼,網路信息猶如隔靴搔癢,很少有說清楚的。但在漢藝,樂樂老師告訴我說,你要讓老師知道你有資格進入MA,必須要在某一項上有非常強的能力,並引導我在每個項目找到一個專註點,讓考官看到我的主題深度及多元性,並從面料等方面給了我很多建議,也使得我的動手及實驗能力在一兩個項目內表現的極為亮眼,而這些也成了我申請時極大的優勢。

因為春節假期耽誤了成品製作時間,我真的是踩著死線遞交的作品集,身邊很多DIY的同學早就遞交了申請,卻遲遲沒有回復的情況讓我無比忐忑,但第二天我便收到了老師的郵件,通知我參加視頻面試。面試時,老師說通過作品集看出我的實驗能力很強,對材料理解上很有競爭力,就是這個點讓他覺得可以直接給我下offer,我當時覺得來漢藝是一個正確的決定。

2. 倫時體驗

漢藝作品集創作階段,為我搭建起了設計思維框架,拿到一個項目應該從哪些方面考慮,如何在其中突出個人優勢等等,我已經足夠遊刃有餘。這種情況下入學到倫時,鞋靴設計的專業學習變得更有目的性,也更為深入:

1)功能性

一年半的英國學習,我對鞋靴的定義最大的不同在於:鞋靴不再只是時尚,而是在不同功能下可穿戴的一個object。所謂功能性,並不僅僅是說包含科技或者必須與我們行走日常有聯繫,事實上,時尚也是個功能,美學也是一種功能,function是貫穿在整個鞋靴設計中的,簡單為大家舉例:

1. 秀場類設計。在一個嘈雜環境下,視覺性是最為重要的部分,出現在T台上的設計必須能夠吸引觀眾,讓模特、觀眾、鞋子間產生一定聯繫,而且一定要能穿且安全,才能實現走秀,這時候美學和實穿性便都是這類設計的功能

2. 市場性設計。作為商品市場販售,那麼商品價值最大化便是其功能,這便設計師抓住當下設計潮流趨勢,大家可以發現很多大牌之間存在抄襲現象,也是因為其要保證市場效應,在潮流時效性內及時運作。

3. 藝術類設計。這類設計,大家的作品放在展覽上或者博物館內,這種時候,大家的概念要先鋒,可以大膽思考表達,此時美學、實穿等功能便不是那麼重要,你可以設計一個誇張怪異的作品,情感表達便是其主要功能特點。

設計的context決定著你的設計功能性,這句話是我在倫時學到的極為重要的一句話,這個點展開講是一個很大的話題,一定程度上甚至是鞋靴設計的根本,但國內對其關注卻極少。

2)項目落地

在倫時,鞋靴設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製造為先導的專業。我們老師曾說:你只有知道怎麼做了,才能知道你要做什麼。簡單解釋便是說只有你知道了如何通過技術實現一個設計,才能真正的去更為具體的發散你的概念。而作為培養出近半數英國頂級鞋靴工匠的倫時,每一位工作室老師都具備30多年的工藝經驗而且極為熱情,只要大家想學習,他們都可以幫我們找到最好的落地方法。

因此,倫時的鞋靴設計普遍會比其他學校想的更為深入,一個學生作品會讓你產生無限聯想,你可以從中分析找到很多線索,從最基礎的視覺上為什麼要用這個顏色,或者他應用了什麼樣的工藝技法,以及知道他的概念後,可以了解到他的推導過程。可以說,倫時畢業的同學,作品更具深度和廣度,吸引力明顯要高。而將其在作品集中加以呈現,考官對你的設計肯定會給與更多關注。

3. 認知改變

本科到漢藝再到倫時,是我認知不斷發生變化的一個過程,尤其是看待事情角度上,變得更為寬廣。對於一個項目,我知道該如何找到更好的角度去理解和完善。即使面對一個外觀看起來很蠢的東西,考慮受眾,思考人文基礎下的道理和存在價值,這樣的思路對於設計其實是一件好事,不是說自己沒了標準,而是說自己從一個更為全面,更身臨其境的角度去做更實際更接地氣的設計。

而且經歷過漢藝及倫時學習後,對於取捨我有了更為明確的標準。國內教育中,從沒有人逼著我做決定,學校老師會給我們挑稿,方案不確定的時候,老師也會伸出援手。但在後來的學習中,這些根本不存在。倫時的老師曾說:我只對你說過的話負責任,你做到了哪一步,我只給到你這方面的建議。所以我們需要給自己找清楚定位,你以後想要做什麼樣子的人,你想要你的設計在行業哪個領域被廣泛討論。

至此之後,對於鞋履行業內的發展,我做了極為充分的調研,甚至於每個小職業該具體做到什麼程度我都做了一定研究,找到自己的定位,也因此收穫了更為寬廣的研究和思考視野。

倫時→漢藝:歸於知識

回國之後,我也收到了很多公司offer,其中不乏名聲較好的工作室,但那些設計卻都不是我想要的。對我而言,在漢藝和倫時的學習的經歷,是我多年學習中氣氛最好,學到最多的三年。與商業環境相比,學術氛圍下的設計更適合我,於是我選擇重回漢藝,在這個如同母校般的地方,做更深入的鞋靴設計研究。

1. 歸於設計

對我來說,做設計最幸福的地方不在於設計,而在於與人打交道,在倫時的學習時,我總結出一句話便是:Design is for someone waiting,設計是在為那個等待的人。他人明確的需求是一種,找到隱形需求是另一種表現,設計的最終思考都是解決問題,而不在於學科限制,也因此,我希望自己永遠保持求知,能向古希臘追求的「全才」的藝術家們靠齊,高山仰止,雖不能至,心嚮往之。

回歸漢藝之後,對於正在學習的同學,我這位「學姐」充滿了嫉妒。與我當年學習相比,漢藝現在的跨學科合作甚至達到了很多國內本科甚至是國外大學都沒有的高度。最近看到很多同學的作品集中應用了3D列印、與工程學相結合等,而且都有相應專業老師的技術支持,這樣的資源真的會成為大家極大的申請籌碼。

2. 歸於教育

於我而言,漢藝一直是一個不可代替的存在,雖然我在這兒學習的時候,地方還特別小,但學生老師都在一起工作學習刷夜爆肝,對於設計的積極性都給我留下了無法磨滅的印象。2016年得知康老師成立了微信公眾號,立馬加了關注,文章內容的深度剖析都讓我收穫頗多,每天晚上刷文學習成了我的新習慣。

如今回歸到漢藝,與對我幫助極大的老師成為了「戰友」,知識的汲取和輸出都有了更為廣闊的平台。開設講座、編寫鞋靴類課程,這些都可以把我的學習經歷及經驗讓更多人看到,即使只有10個人獲益,那也是我的知識有了傳播,有10個人少走了彎路。

往期「藝術留學知識共享」欄目

第三十七期:一所「三無院校」,為何卻能常年「屠榜」建築設計?

第三十六期:我在一個中國人「極少」的歐洲「發達國家」學設計

第三十五期:起點「均為0」的國內外本科生,為何漸行漸遠?

—————————————————分割線——————————————————

康石石現已推出個人微信公眾號——康石石(kang-shishi)

除每周二、周五發布專欄文章外,康石石公眾號將每日推送1-3篇文章,針對同學們提出的問題進行詳盡解答,敬請關注

訂閱方式:微信搜索 康石石 即可

投稿內容:藝術留學經驗、國際藝術院校資訊、藝術設計海外求學心得等皆可,詳情諮詢下方

投稿方式:聯繫康石石小助手(hanyi_yuwen2)即可


推薦閱讀:

與天堂對話的教堂設計
AE,一個下午就可以學會!
陽春市雄強科技服務有限公司裝修興工日課及設計
設計師憑什麼收費?看完你就知道真正原因了(原創)
一套簡單科學的服裝設計方法推薦

TAG:留學英國 | 藝術留學 | 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