淚痕春雨漫評唯物史 生產力的發展 是一種累積式的發展
在童話故事裡,只手托天改寫歷史的天才有很多。
最經典的內容就是,瓦特看到水蒸汽把茶壺蓋頂起,於是就順著這一靈感,發明了影響歷史蒸汽機。其實呢,這就是標準的童話故事。因為任何一個偉大的發明,都是時代的產物,都需要經過一代接一代人的努力,才會變成現實。
最簡單而言,人類對蒸汽作為動力的應用,可以追溯到兩千多年前。
關鍵是,在瓦特出生前,歐洲就有了成型的蒸汽機,開始用於生產實踐了。
從某種意義上,瓦特只是對蒸汽做了重要的改進。
我這樣說,無意貶低瓦特的歷史地位。我只是想說,任何一個偉大的發明,都是一代接一代人不斷努力的結果,在此過程中,我們很難說,是誰發明了它;也很難說,誰的作用不可替代。因為人類的生產力發展,永遠是以累積式的方式進行。
人類對蒸汽作為動力的應用,那是經過兩千年的實踐,積累、積累再積累;改進再改進,才讓蒸汽機強有力的影響人類歷史。
但是在此過程中,我們常常只能記住幾個關鍵性的人物,甚至只能記住一個代表性的人物;其它人在此過程中的貢獻,都會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中。
事實上,正是因為類似的原因,所以許多人常常有一種錯覺,那就是人類社會的變遷,就是某個天才人物神力非凡的結果。
總的來說,任何一個偉大的發明,都會經歷大約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這個偉大的發明,只是一個簡單的構想,然後出現一個非常粗糙的、缺乏實用價值的模型;再然後,這個模型變得漸漸變得越來越像模像樣。
在蒸汽機的歷史上,就是兩千多年前,人們就懂得了利用蒸汽作動力,並且在此基礎上,緩慢的積累著它的經驗、技術。
第二個階段,這個偉大的發明,開始進入實用階段。只是因為一些關鍵性的技術沒有得到突破,所以它的實用性還非常有限,並且難以普及。
在蒸汽機的歷史上,就是在瓦特出生前,蒸汽機已基本成型,並且進入實用階段。但是因為各種原因,它的熱效率不能得到明顯提高。
第三個階段,在前面的基礎,相關理論變得越來越成熟,因為關鍵性的技術得到不斷突破,所以它的實用性越來越強,並且越來越普及。
在蒸汽機的歷史上,就是瓦特對蒸汽機做出巨大的改進;隨後有人又發明了蒸汽機驅動的輪船,火車、大型機器;再後來又有人把這些輪船、火車、大型機器不斷改進,於是蒸汽機開始翻天覆地的影響人類社會了。
這三個階段,都有無數人參與其中;都是經歷幾代人、幾十代人的努力。
我們很難說,它是哪個人發明的;甚至很難說,哪個人在此過程中的作用,是無可替代的。因為任何一個關鍵性的突破,都是無數人把相關技術積累到了一定的高度,否則任他再天才,也不可能實現這種突破。
歷史的發展的必然性,其實就是建立在這個基礎之上。
換而言之,生產力的發展永遠是累積式的不斷發展。舊石器、新石器、金石混用階段、青銅、鐵器、蒸汽、電力的應用,是明顯延續發展的。
在這裡,我先以石器的發展,簡單介紹一下人類偉大發明的這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人類只是簡單的敲打石頭,讓它變成各種工具。但是相關的工具;此時都很粗糙,粗糙的以至於很難看出它是人類加工出來的。
第二個階段,就是開始打磨石頭,讓它變得更加精細,而且在此過程中,工具變得越來越具有實用性。
雖然此時的石器,依然看起來非常粗糙,但是誰也能看出來,這種石器絕不是自然生成的,它肯定人類有意識加工出來的。
第三個階段,就是人類可以加工各種不同質地石器。漸漸可以加工非常艱硬的石頭,而有的石頭其實就是金屬礦石,甚至就是天然的金屬。
此時的石器工具,讓現代人去看,可能也會感覺非常神奇。比如那個時代的一些石器刀具,鋒利到了,現代人都可以用它來刮鬍子。
這個過程是非常漫長的;因為它可不是幾十年、幾百年、幾千年的過程,它是以幾萬年、幾十萬年計算的。
你說在這個過程中,誰是石器工具的發明者?你說在此過程中,哪個人是不可替代的?
顯然是沒有的。
也許有人會說,石器時代資料有限,所以才會這樣。
那青銅器的發展呢?大約也是如此的。
青銅器的發展,大約也經歷過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人類可以用偶然得到的天然銅材,加工各種工具。
在這個階段,雖然人類已會應用金屬工具了,但是相關的應用,肯定是非常有限的。
第二個階段,人類可以通過冶煉的方式,加工銅製工具了;甚至可以經過長期的實踐,漸漸會加合金性質的青銅工具了。但是此時的開礦能力也好,加工技巧也好,都是非常落後的。所以銅器的成本非常高昂、應用非常有限。
第三個階段,則是人類大規模開礦成為普遍,大規模的金屬冶煉成為普遍;各種越來越複雜、精巧、大型的青銅器能夠加工;於是青銅工具成為普遍。
這個過程,也是非常漫長的;它也不是以幾十年、幾百年計算的,而是以千年計算的。
你說在這個過程中,誰是銅器、或青銅器的發明者?你說在此過程中,哪個人是不可替代的?顯然也是沒有的。
火的發明,大約也是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人類學會應用自然形成的火;並且逐步掌握火的相關原理、並且讓火的應用範圍越來越廣。
第二個階段,是人類學會人工取火,而且對火的控制,越來越成熟、越來越便捷。
這兩個階段的歷程,是非常漫長的,因為它不是幾十年、幾百年、幾千年的事,而是幾萬年的事。關鍵是,人類對火的應用,如果只停留在這個階段,那還是非常原始的。
第三個階段,是人類對火的原理越來越了解,所以對火溫的控制越來越成熟。
這個階段的發展,是人類文明發展的重要基礎。一切是顯然的,如果人類不能有效控制火溫,那火對人類的價值是非常有限的。
事實上,如果人類不能有效控制火溫,就無法成功進入金屬工具的應用時代。一切是顯然的,人類想冶煉金屬,需要把火溫提升到一個遠遠高於自然狀態的火溫。人類想從青銅器時代進入鐵器時代,至少得在火溫的控制上,達到一個新的階段,否則人類無法讓鐵礦變成鐵水的。
這個階段的發展歷程,也是以千年、萬年來計算的。
你說在此過程中,誰是相關技術的發明者?誰在此過程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顯然也是沒有的。
我這樣談論科技史的發展,只是希望大家對群眾史觀,有一個最基本的了解。
換而言之,我們看歷史時,不要輕易相信,某個偉大人物、某些偉大人物推動了歷史的進步。
事實上,人類任何一個偉大的發明,都是從各種粗糙的構想、模型開始,然後經過一代接一代的人,改進、改進再改進,漸漸進入實用階段;並且在此基礎上,繼續改進、改進再改進、發展再發展.....。
絕沒有哪個偉大的發明,是某個偉大人物只手托天發明出來的。那些所謂的發明者,嚴格意義上都是改良者;在他之前,相關發明肯定就存在了,在他之後相關發明還在不斷改進、改進再改進。
人類另一項偉大發明,弓箭也是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只是出現一些簡單的弓箭原理、構想,而且也會做出擁有簡單彈射功能的所謂弓箭。但是它肯定缺乏實用性,就如同簡陋的兒童玩具一樣。
這個過程,有可能經歷幾百年、幾千年、甚至幾萬年的時間。
第二個階段,與弓箭相關的理論越越來越完善,於是實用性越來越強,但是它的殺傷力、射程,還存在巨大的缺點。但是不管怎麼說,它已勉強進入了實用階段,雖然它的實力用性非常差勁。
第三個階段,與弓箭相關的理論不斷得到突破,關鍵性的技術也不斷得到突破。於是它的實用性越來越強,最後靠機械擊發的弩,也開始出現,甚至連發的弩也開始出現;而且擊發的動力也變得越來越強大,於是靠許多人聯合操作、甚至靠畜力驅動的大型弓弩也開始出現。
因為類似的原因,所以說到弓箭的發明史;相信沒有人會知道弓箭是誰發明的。更沒有人知道,哪個發明者在其間的過程,是不可替代的。
事實上,不要說弓箭這種資料有限的發明了;就是槍炮的發明史,按理說資料夠豐富吧。但是誰能知道槍炮的發明者是誰呢?估計沒有人!
事實上,嚴格的說,槍炮並沒有發明者,因為所有參與者都是改進者;槍炮是在一步步改進中,發展成今天的模樣。
蒸汽機之所以有所謂的發明者,主要是因為機緣巧合罷了。
就如紙的發明者,我們知道是蔡倫,也是因為機緣巧合罷了。
因為嚴格的說,我們所說的蒸汽機發明者瓦特,紙的發明者蔡倫,都是相關技術的改良者。在他們之前,相關的發明已存在很多年了;在他們之後,相關的發明,還是在不斷的進行著各種改造。
說到槍炮的歷史,我們常常會誇大火藥的價值。
問題是不要說火藥了,就是槍炮的早期原理、簡單的應用模型,也在一千多年前就出現了。但是直到三四百年前,槍炮在戰爭中,也一直是處於從屬的地位。因為在關鍵技術上,它還存在許多難以克服的問題。
從這層意義上,在槍炮的歷史上,也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就是人們漸漸知道了,熱力膨脹可以產生巨大的動力,並且發明了簡單的槍炮,當然了,此時的槍炮完全缺乏實用性;你完全可以把當它當成玩具看待。
第二個階段,就是相關的理論不斷完善,而且在技術上得到了某些突破,所以它的實用性開始加強。但是它在戰爭中,顯然一直處於從屬地位,因為許多關鍵性的技術,它一直無法得到突破。
這兩個階段的時間,其實就有長達千年的歷史。因為槍最早的雛形出現,到槍進入實戰階段,足足經歷了一千多年時間。
在此過程中,有無數人對它做出過理論的完善、技術的突破,才實現這一點的。因為類似的原因,所以我們很難說,擁有實戰價值的槍,到底是誰發明的;也很難說,在此過程中,哪個人的作用,是無可替代的。
第三個階段,相關理論不斷得到技術性的突破,實用性越來越強,最在戰場上處於絕對主導地位。
這個過程,也有二三百年的歷史。這個過程,也是有無數人對它做出過理論的完善、技術的突破。我們很難說,現代的槍是哪個人發明的,也很難說哪個人在此過程中的地位是無可替代的。
任何一個偉大的科學技術發明,都會經歷類似於此的過程。
最初發明的電腦,和我們現在看到電腦,都是電腦,但是它們是一種東西嗎?說它們是一種東西,自然是可以的;說他們不是一種東西,也是可以的。
一切是顯然的,如果某個國家的電腦製造水平,就停留當年水平,也敢說自己國家能生產電腦,肯定就是一個笑話。因為那種破爛貨,能幹什麼呢?
最初發明的飛機,和我們現在看到的飛機,都是飛機。但是它們是一種東西嗎?說它們是一種東西,自然是可以的;說它們不是一種東西,也是可以的。
一切是顯然的,如果某個國家的飛機製造水平,就停留當年水平,也敢說自己國家能生產飛機,肯定也是一個笑話。因為這種破爛貨,能幹什麼呢?
電腦發展到今天,飛機發展到今天;我們能說飛機、電腦是哪個人發明的?我們能說哪個人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萊特成為飛機的發明者,只是機緣巧合罷了。事實上,飛機的發明權,直到今天也一直存在爭議。因為科技水平發展到那個階段,研製飛的機的人很多,而且馬上就取得成功的人也不在少數,萊特兄弟僅僅是註冊專利比較及時罷了。
至於電腦更不用說了,因為最早期的電腦,且不說是經歷了一代接一代人的努力。更主要的還在於,第一台實用型的電腦出現,也是無數高手聯手製成的。
翻開古代的重要發明,其實也是如此的。
馬蹬的發明,之所以被人們說得神乎其神,主要是因為許多人相信,馬蹬肯定一次到位發明成功的。
因為類似的原因,馬蹬這種被吹得神乎其神的發明,它是誰發明的?自然沒有人知道;甚至它是什麼時候被發明出來?也沒有人知道。
為什麼會這樣呢?顯然是因為馬蹬的發明,也如其它發明一樣,它是不斷發展再發展、改進再改進出來的。
人類在騎馬時,肯定會試著讓騎坐變得更舒服一些。這一切是自然而然的,根本不需要任何高深的智慧,至少進入青銅器高度成熟、甚至鐵器漸漸普及的時代,以普通人的智慧,坐在馬背上如果感覺不舒服,就會想著,在馬身上加什麼,就會讓自己坐的更舒服一些呢?於是在屁股下面墊點東西(馬鞍的雛形)、手上抓點什麼(韁繩的雛形),腳下可以踩點什麼(馬蹬的雛形)就會出現,但是此時的這些騎具,肯定是非常簡陋的,甚至都不是一直固定在馬身上的。而在此基礎上,它會經歷各種不斷的改進、改進再改進,漸漸變成我們現在非常熟悉的模樣。
總的來說,數以萬計、數以幾十萬計的人,天天騎在馬背上;並且因為軍事需要,他們必須得做出各種複雜的動作。比如,邊騎馬邊射箭;邊騎馬邊做各種砍削、挑刺的動作;比如長時間不間斷騎馬奔跑.......在這種背景下,如果說誰也不會想著改進一下騎具,反而不可思議了;如果說在幾十年、幾百年的時間裡,誰也不能讓騎具有一點點進步,反而不可思議了。
幾十萬人在幾十年、幾百年時間,你有一個小點子,我有一個小點子,如果人們感覺實用,就會不斷傳播開來;這樣日積月累的量變,就會讓相關發明出現質的飛越。
再回到前面所說的電腦、飛機的發明史。
看著我們現在非常熟悉的電腦、飛機,我們能說,它是誰發明的?顯然是沒有的,因為它們都是在漫長的時間裡,經過無數人的努力,一點點的改進、改進再改進,變成我們現在熟悉的樣子。
其實呢,任何一個領域,永遠都會有無數的高手匠人。他們是勞動在第一線的勞動者,並且是那個行業內公認的高手。這些人在相關的勞動過程中,絕不會是簡單的重複再重複,必定會做出一定的創新、改進;並積累一定的經驗。
這種不斷的改進,就是傳說中的量變;當這種量變積累到一定階段,就會出現傳說中的質變。
在此過程中,我們通常只是看到質變的那一瞬間,常常認為,任何科學技術的發展,不需要經過無數的量變,就可以實現某種質變。
更有甚至者,常常無限誇大某個質變的價值,前面的量變、質變,都模糊了;後面繼續存在的量變、質變也忽略。好像這些偉大的發明,就是因為某個天才人物靈光一閃的結果。
人類的科學技術進步,絕不是某個天才人物靈光一閃的結果。
第一、任何科學技術的發展,都是無數量變積累出來的。沒有無數的量變積累,再是天才人物,也無法讓相關的科學技術有質的飛躍。這一點,上面我說了很多,這裡就不再重複了。
第二、任何科學技術的發展,都不是孤立的存在著。沒有時代匹配的科學技術基礎,再是天才人物,也無用武之地。最簡單而言,現在最頂尖的電子晶元天才,不要說穿越回古代了,就是他生於現代,只要沒有頂尖的電子公司給他提供平台,他也會感覺英雄無用武之地的。
請關注下一節。科學技術的發展 是一個系統工程
推薦閱讀:
※塵封千年的藏文史書——《五部史鑒》和《大歷史》,以及《王陵秘史》
※游本昌被封殺?得罪了誰?
※和之前的朝代相比,明朝不同在哪?
※【原創】打鐵誰能比嵇康:關於嵇康打鐵的思考
※台灣公知吳國楨對戰台灣自干五胡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