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悟空早就到過靈山嗎?| 西遊記釋疑25
【西遊記釋疑】
第25篇孫悟空早就到過靈山嗎?筆者在釋疑04回(為什麼菩提祖師知道孫悟空一定會闖禍?)說到過,菩提祖師是某位佛祖。因為作者稱呼菩提祖師為「大覺金仙」,而大覺金仙正是佛的道家稱號。既然菩提祖師是某位佛祖,那麼「靈台方寸山」是哪裡呢?
直接說結論,「靈台方寸山」就是靈山。原著里有很多線索,都在暗示「靈台方寸山」是靈山。例如:
1、石碑線索。菩提祖師道場外,有一石碑,上刻「靈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靈台方寸山」,頭尾兩字正好是靈山。
2、取經線索。從沙悟凈的話中得出,在唐僧之前有九個取經人:
「菩薩,我在此間吃人無數,向來有幾次取經人來,都被我吃了。凡吃的人頭,拋落流沙,竟沉水底。這個水,鵝毛也不能浮,惟有九個取經人的骷髏,浮在水面,再不能沉。」
而種種跡象表明,孫悟空早已是內定的第十次取經人員。首先,孫悟空的悟字,暗合了豬悟能和沙悟凈。悟能和悟凈是出家後,觀音取的。但是,悟空卻是500年前,菩提祖師起的。其次,孫悟空的悟字,正是祖師門下第十輩,暗示乃第十次取經人員:
祖師道:「乃廣、大、智、慧、真、如、性、海、穎、悟、圓、覺十二個字。排到你,正當『悟』字……」
如果菩提祖師不是靈山高層,如何能夠提前知道西天取經?
3、烏巢線索。烏巢禪師說他認識豬八戒,卻不認識孫悟空:
行者笑道:「這老禪怎麼認得他,倒不認得我?」禪師道:「因少識耳。」三藏道:「他是我的大徒弟孫悟空。」禪師陪笑道:「欠禮,欠禮。」
其實他是認識孫悟空的:
多年老石猴,那裡懷嗔怒。你問那相識,他知西去路。
烏巢禪師不僅認識孫悟空,還說孫悟空知道去西天的路。
上面三條線索,再結合筆者之前的所有結論,足以證明:「靈台方寸山」就是靈山。
但是,僅僅這樣,哪裡顯示得出原著作者的深厚功力!
其實,原著作者已經把孫悟空到達靈山的路線圖寫在了《西遊記》第一回里。梳理孫悟空參訪仙道的足跡,便可以知道孫悟空到的「靈台方寸山」,正是靈山!
下面,筆者將帶著大家一起追尋孫悟空曾經走過的路。在此之前,要做兩個準備工作:
1、要在腦海中形成一個大致的地理位置圖。西遊世界裡分為四大部洲,南瞻部洲即是中華之地。從東勝神洲到西牛賀洲,隔兩重大海和一座南瞻部洲:
祖師道:「你既老實,怎麼說東勝神洲?那去處到我這裡,隔兩重大海,一座南瞻部洲,如何就得到此?」
2、還要有一個大概的時間概念。孫悟空從花果山出發的時間,大概是公元前270年。
做完了兩個準備工作,出發!
孫悟空旅行的第一步:
是從東勝神洲花果山,到了南瞻部洲。看原文:
也是他運至時來,自登木筏之後,連日東南風緊,將他送到西北岸前,乃是南瞻部洲地界。持篙試水,偶得淺水,棄了筏子,跳上岸來,只見海邊有人捕魚、打雁、挖蛤、淘鹽。
那麼孫悟空到底是在哪裡登陸的呢?有幾個細節:
1、挖蛤。經筆者調查,沿海岸線,從鹽城往北直到大連的海邊,都可以挖蛤。(鹽城現在環境破壞了,不能挖了,過去是可以挖的。)可以挖蛤的地方非常多,但是挖蛤最流行的地區,應該是山東半島沿岸。
2、淘鹽。淘鹽是海水製鹽工藝的一個環節。戰國時期,楚、齊、燕都會用海水製鹽。但是海水製鹽最發達的地方是齊國,以及楚國佔領的吳越之地。(此時吳國已經滅國,越國被楚國打敗後向南遷移,吳越之地基本已經併入楚國)。
「挖蛤」和「淘鹽」確定的範圍基本是一致的。但是山東半島的概率最大,吳越之地次之(今江蘇省)。再看第三個細節:
3、「連日東南風緊,將他送到西北岸前,乃是南瞻部洲地界」。這個西北岸當然是以花果山為參照物的西北岸,即南瞻部洲的東南岸。符合這一描述的,只有三個地方:山東半島南岸;渤海灣內部;遼寧半島東南側。
但是,渤海灣內部可以排除:因為從東邊乘著東南風,基本不可能經過山東半島和遼寧半島進入渤海灣。看地圖就可以指導,要麼被山東半島擋住,要麼被遼寧半島擋住。
同時,遼東半島東南側也基本可以排除。戰國時期,齊國和燕國的面積差不多,但是齊國有五百萬人左右,而燕國只有一百萬人左右。齊國(山東半島)人口稠密,海洋經濟發達;遼東半島地廣人稀。孫悟空登岸之時,正好遇見不少人在海邊從事生產活動。而遼東半島東南側屬於燕國的新開發之地,更加廣人稀,孫悟空上岸時能碰到這麼多人的可能性非常小。
因此,基本可以確定,孫悟空旅行的第一步是在山東半島南岸登陸。
孫悟空旅行的第二步:
將那跑不動的拿住一個,剝了他的衣裳,也學人穿在身上,搖搖擺擺,穿州過府,在於市廛中,學人禮,學人話。
如前所說,齊國(山東半島)人口稠密,而燕國(遼東半島)地廣人稀。遼東半島顯然不符合「穿州過府」這個細節。
「學人禮」。山東是孔子之鄉,是儒家文化的發源地,孫悟空要學「禮」,當然要到山東半島學。孫悟空禮學得不錯,所以後來他的言談舉止才能如此禮貌周全。
「學人話」。孫悟空要學人話,當然要在熱熱鬧鬧的地方學。此時的山東半島,是齊國的地方,人口稠密;而遼東半島,是燕國開發沒多久的遼東郡,則冷冷清清。
因此,筆者斷定孫悟空是在山東半島南部登陸,然後向北走,在齊國學了人語人禮。
孫悟空旅行的第三步:
猴王參訪仙道,無緣得遇。在於南瞻部洲,串長城,游小縣,不覺八九年余。忽行至西洋大海,他想著海外必有神仙,獨自個依前作筏,又飄過西海,前至西牛賀洲地界。登岸遍訪多時,忽見一座高山秀麗,林麓幽深。
第三步則比較費事,花了孫悟空八九年的時間。
首先可以確定的是,孫悟空走的一定不是後來取經的路線。理由有兩點:
1、西天取經未曾過西海。孫悟空「串長城」和「游小縣」之後,就來到了西洋大海(印度洋)邊。經西洋大海,到了西牛賀洲。而唐僧師徒一路上只經過了「河」,從未過海。
2、孫悟空到了西牛賀洲之後,只用了一句「登岸遍訪多時」,就找到了「靈台方寸山」。而唐僧師徒進入西牛賀洲(原著第二十三回四聖試禪心)之後,又過了十來年,才到了大雷音寺。靈山雷音寺(那爛陀寺)所在地,就在今天印度的東部城市巴特那附近。唐僧師徒是取道中亞,經巴基斯坦進入天竺(印度),路過了天竺一些城市之後,才到了位於印度東部的大雷音寺(那爛陀寺)。
那麼,孫悟空走的是哪條路呢?
我們知道,印度半島被印度洋環繞。孫悟空飄過西洋大海到來西牛賀洲之後,並沒有經歷多少波折,很快就到了「靈台方寸山」。如果「靈台方寸山」就是靈山,那麼孫悟空只能是從印度半島的東邊登陸。
接下來,就來看看,孫悟空是怎麼從山東半島到的天竺。
串長城。戰國時期,齊國、燕國、趙國、秦國等為了抵禦北方的游牧民族,均修有防禦工事——長城。秦統一中國之後,在各國長城的基礎上連接而成。孫悟空從山東半島向北走,就會到達燕長城,沿著長城走,經過趙國長城,最後會來到秦長城。秦長城的最西端就在今天的陝西省境內。
游小縣。到達陝西之後,孫悟空經陝西漢中進入巴蜀,來到了成都縣。巴蜀此時已是秦國的領土。公元前316年,秦國滅巴蜀兩國,後設置成都縣。
到達成都之後,怎麼到印度呢?
此時,蜀和印度有一條非官方的貿易通道,叫蜀身毒道。一般認為,蜀身毒道在公元前四世紀時就已經存在。從成都出發,經昆明、大理、騰衝到緬甸北部,再經陸路或者海路到達印度。
所以,在歷時八九年的「串長城,游小縣」之後,孫悟空來到了今天緬甸的海邊。這海便是印度洋(西洋大海),海的對面就是西牛賀洲的天竺國。
從圖上可以看出,孫悟空從西牛賀洲登陸之後,距離靈山(今巴特那)也就不遠了。所以,如何尋到「靈台方寸山」,《西》書上也只用了「登岸遍訪多時」一筆帶過。
至此,證據確鑿,孫悟空確實早就到過靈山。
原來「靈台方寸山」就是靈山。
那麼菩提祖師到底是誰?請聽下回分解。
《西遊記》作者是這個世界上最嚴謹的小說家之一。
目前,《西遊記》作者的身份還沒有定論。如果確是吳承恩,那無疑更值得我們的尊敬和學習。老先生在貧苦無依之中,寫出這樣一部鬼斧神工的鴻篇巨著,其精神和行為實在可歌可泣!
本文是華陽洞天主人留給大家的一個彩蛋,在此獻給每一個喜歡《西遊記》的人。
●待續●
註: 原文引用版本為作家出版社2006年5月出版、呂薇芬校注《西遊記》世德堂本 。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西遊記釋疑,作者:曹不空。更多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
? 本文版權歸 曹不空 所有,任何形式轉載請聯繫作者。
往期文章
曹不空:誰散播了唐僧肉的傳言?| 西遊記釋疑23曹不空:涇河龍王為什麼必須死?| 西遊記釋疑17曹不空:誰是大鬧天宮事件的受害者?| 西遊記釋疑16《西遊記》中,為什麼十萬天兵拿不住孫悟空,但一個妖怪就讓孫悟空吃盡苦頭?豬八戒由天蓬元帥到凈壇使者是陞官還是降職?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