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慘世界》:律法的義與憐憫的義

最早我是不太喜歡看歌舞片的,覺得兩個人用唱歌來對話真是顯得太傻了,而且很不自然。改變我觀點的並不是歌舞片,而是音樂劇《貓》,我是在現場看的中文版,本來是為了湊湊熱鬧看看的,但到最後演員們謝幕的時候,我卻被震撼和感動。那優美的主題曲《記憶》(很早很早的童年時候我就聽過了這首歌,足見這部音樂劇是多麼長壽)一直迴響在我心頭,久久不散。因著這美妙的體驗,我很想再看一部音樂劇,所以聽說由音樂劇改編的《悲慘世界》上映的時候,我就不由地跑去看了。

進入影院的時候,電影已經開始了,正放到紡織女工芳汀被其他女工攻擊誣陷並趕出工廠那一段,女工們邊幹活邊唱歌,一切對話幾乎都在唱,讓我一開始我還是擺脫不了那種傻傻的感覺,但真正的藝術是有生命力的,我越往後看就越融入電影,性格鮮明的表演和優美有力的歌曲逐漸將我帶入那個「悲慘的世界」,這部電影的歌詞寫得真是太美了,這讓我開始與冉阿讓、沙威、珂賽特們同呼吸共命運,當艾潘妮(Eponine)死在自己所愛之人的懷抱之中的時候,我的眼淚不禁嘩嘩地留下來了,從那以後眼淚就像被打開的閘門一樣一發不可收了。

與原著一樣,這部電影包含的內容簡直太豐富了,就像一個五色斑斕的大萬花筒。——這裡有歷史、革命、信仰、親情、友情、愛情、贖罪、忿怒、希望、壓迫……,既是一幅波瀾壯闊的革命史詩,又有兒女情長的繞指柔情。在這部豐富的電影里,我看到了一個大火爐,「悲慘世界」就是一個大火爐,人們在這個火爐里被烘烤,心裡煩躁、絕望、失望、沮喪、憤怒……,想尋求一條出路,逃離這個可怕的悲慘世界,因而上演了一幕幕的人間悲喜。因為人都是神造的,雖然犯罪虧缺了神的榮耀,但裡面還是有神的形象在裡面。因此,就像電影中的人物一樣,除了那些已經把自己完全賣給魔鬼的人,我們誰不想得到那種單純美麗的愛情呢?誰不想過上和平喜樂的生活呢?誰不想活在永恆的生命中呢?……,神造人的時候,已經把這樣的渴慕和盼望放在人心裡了。可惜,在這部電影里沒有一個人找到正路,甚至冉阿讓也是一樣。真正感動我的,是他們每個人表現出來的心碎,那種付上所有去追求,卻又希望破滅的心碎。

我就不再就這部電影的豐富內容展開說了,這不是一篇短短的影評能夠做到的。而是挑選其中最感動我的一條線索說說,那就是警長沙威和逃犯冉阿讓之間的戲劇衝突。

在電影里,沙威是個鐵面無私的角色,他對法律的遵守和公義的維護到了頑固不化的地步,為了將只是偷了一塊兒麵包的冉阿讓繩之以法,他付出了自己的一生。沙威代表律法的義。為了讓人知道什麼是公義,上帝為人頒下了律法。告訴人們什麼不可以做,或者告訴人們什麼可以做,如果人能夠完全地遵守這些律法,人就獲得了律法的義,就可以不受任何的懲罰,升上天堂。沙威維護的就是這樣的公義,這是他一生的理想。然而,他雖然口口聲聲上帝的公義,其實他完全不了解什麼是律法的義,律法的義是人不可能達到的。神的律法其實非常嚴苛,不要說冉阿讓偷一塊麵包,就是他想一想偷麵包,就算違反了律法,因此,沒有一個人能守住律法的義。這是沙威不知道的,當他遇上冉阿讓這樣「不講理」的人的時候,他實在是迷惑萬分,最後只好跳入河中一死了事。

冉阿讓呢,在電影里完全相反,他是一個充滿了憐憫的人物,他知道人不可能守住律法,因此試著憐憫所有他遇到的受苦受難和不受苦受難的人,包括追捕自己的警長沙威在內。為了憐憫別人,他可以不顧律法的義,就像他最初偷麵包是為了不讓自己的叔叔的孩子餓死。這是一種憐憫的義,就像母親對孩子那種無條件的憐憫,這種義並不管別人做過什麼,都是無條件的接納和憐憫,即使是沙威這樣冷酷無情的人,冉阿讓也要救他的命。然而,由於不斷地為了憐憫的義而破壞律法的義,冉阿讓一直都有一種負罪感,我們看到他做好事的時候似乎並不十分甘心情願,好像只是出於贖罪的心理。這種負罪感成為他生命的重擔,讓他沒有喜樂,有的只是惶恐和憂愁。

沙威代表的律法的義和冉阿讓代表的憐憫的義就是在電影這樣地劇烈衝突,他們倆就像生活在兩個完全不同的世界裡,互相不能理解,而且,他們都自以為是按照上帝的意思行事,因此都是十分地執著。——然而,他們倆了解的並不是完整的上帝,上帝既要律法的義,也要憐憫的義。

上帝知道人類無法守全律法,無法得到律法的義,就讓自己的兒子基督耶穌成為人的形狀,成為世界上第一個能夠守全律法,獲得律法的義的人,然後通過基督耶穌釘上十字架,為人贖罪,將律法的義包裝在他兒子裡面,白白地送給世人,這又是一個憐憫的作為。所以,上帝的義既是律法的義,又是憐憫的義。這是超出了沙威和冉阿讓們理解範圍的。

然而,不接受基督耶穌,不接受在十字架上的犧牲,就不能明白這個道理,沙威和冉阿讓就是這樣。上帝把律法的義和憐憫的義,同時放在他兒子耶穌基督裡面,送給我們,這才是完整的上帝的義。當我們不明白這一點的時候,就只能像沙威和冉阿讓一樣南轅北轍了,都自以為對,其實都不對。他們所立的,不過是自己的義罷了。

什麼是「悲慘世界」呢?不認識基督耶穌就是「悲慘世界」,這是電影中每個人物的悲慘經歷所顯明的,在「悲慘世界」里,沒有贏家。然而,基督耶穌打通了通往新世界的道路,在這個無比美麗的新世界裡,你可以扯起「義」的風帆,把「悲慘世界」徹底拋在腦後,在這裡喜樂地自由航行,因為基督耶穌已經籍著自己的受死和復活更新了萬事萬物!這個美麗新世界在聖經中有一個名字,那就是「神的國」。

因此,在你看完這部電影以後,希望這部電影能夠激起你對真正公義的渴慕,願你得到真正的「義」,這義是在基督耶穌里的。

但如今, 神的義在律法以外已經顯明出來,有律法和先知為證:就是 神的義,因信耶穌基督加給一切相信的人,並沒有分別。因為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 神的榮耀;如今卻蒙 神的恩典,因基督耶穌的救贖,就白白地稱義。(羅馬書3:21-24)

阿們!!!


劇照欣賞


主角冉阿讓,由我喜歡的休.傑克曼飾演,應該是代表耶穌,雖然處處為人著想,充滿了憐憫,但卻到處沒有立腳之地。但在天主教的背景之下,表現出來的救贖並不完整。


女工方汀,由安妮.海瑟薇主演,命運悲慘,最後淪為妓女,幸得冉阿讓幫助。


長大的珂賽特。


馬呂斯,革命者,珂賽特的愛人,是個徘徊在愛情和革命之間的角色。


艾潘妮,這個角色的命運和結局也很悲慘。


沙威警長,與冉阿讓針鋒相對,但其實他的作為並非毫無道理。


方汀被女工們趕走那一幕。


冉阿讓和沙威就像活在兩個不同世界裡的人,兩人都無法理解對方。


幼年珂賽特吃盡苦頭,她的兩個親戚是那個社會貪婪和醜陋的象徵。


從他們的表情來看,革命一觸即發。


珂賽特與馬呂斯一見鍾情,愛情,美麗的愛情。


沙威常常為世事的無常和自己信念的衝突而迷惑。


革命開始了!


這部電影有種油畫般地古典質感。

在戰鬥中,單戀著馬呂斯的艾潘妮為了保護馬呂斯死在他懷裡,這是我開始流淚的地方。


馬呂斯與珂賽特的愛情熱烈而悲壯。


有情人終成眷屬,電影為這兩人在這個悲慘世界裡找到了一條出路,但這個出路是真正的出路嗎?


整個電影都是以天主教的思想為背景的,讓人誤解了基督的救贖真意。冉阿讓最後的升上天堂,給人的感覺是因為他夠好,做的好事夠多,但聖經上說,我們得救是因為基督好,是因為相信基督耶穌。


這個隨後的大團圓的畫面想像著每個人都會復活,革命也會成功,然而這並不是神的國,神的國不是通過這種人的方式來實現的。

推薦閱讀:

那些悲慘的人們
請問你三十歲了為什麼每天都在要飯的邊緣徘徊?
悲慘世界是一部音樂劇嗎?
休·傑克曼在悲慘世界中的表演配不配得上一個奧斯卡最佳男主?

TAG:文化 | 悲慘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