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入楞伽經(5)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復白佛言:「世尊!願為我說諸須陀洹、須陀洹果行差別相,我及諸菩薩摩訶薩聞是義故,於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方便相,皆得善巧。如是而為眾生演說,令其證得二無我法凈除二障,於諸地相漸次通達,獲於如來不可思議智慧境界,如眾色摩尼,普令眾生悉得饒益。」

  佛言:「諦聽!當為汝說。」

  大慧言:「唯。」

  佛言:「大慧!諸須陀洹、須陀洹果差別有三,謂:下、中、上。大慧!下者於諸有中極七反生,中者三生五生,上者即於此生而入涅槃。大慧!此三種人斷三種結,謂:身見、疑、戒禁取,上上勝進得阿羅漢果。大慧!身見有二種,謂俱生及分別,如依緣起有妄計性。大慧!譬如依止緣起性故,種種妄計執著性生,彼法但是妄分別相,非有非無,非亦有亦無,凡夫愚痴而橫執著,猶如渴獸妄生水想,此分別身見無智慧故久遠相應,見人無我即時舍離。大慧!俱生身見,以普觀察自他之身,受等四蘊無色相故,色由大種而得生故,是諸大種互相因故,色不集故,如是觀已,明見有無即時舍離;捨身見故貪則不生,是名身見相。大慧!疑相者,於所證法善見相故,及先二種身見分別斷故,於諸法中疑不得生,亦不於餘生大師想為凈不凈,是名疑相。大慧!何故須陀洹不取戒禁?謂以明見生處苦相,是故不取。夫其取者,謂諸凡愚於諸有中貪著世樂,苦行持戒願生於彼,須陀洹人不取是相,惟求所證最勝無漏無分別法,修行戒品,是名戒禁取相。大慧!須陀洹人舍三結故離貪瞋痴。」

  大慧白言:「貪有多種,舍何等貪?」

  佛言:「大慧!舍於女色纏綿貪慾,見此現樂生來苦故,又得三昧殊勝樂故,是故舍彼非涅槃貪。大慧!云何斯陀含果?謂不了色相起色分別,一往來已善修禪行,盡苦邊際而般涅槃,是名斯陀含。大慧!云何阿那含果?謂於過未現在色相起有無見,分別過惡隨眠不起,永舍諸結更不還來,是名阿那含。大慧!阿羅漢者,謂諸禪三昧解脫力通悉已成就,煩惱諸苦分別永盡,是名阿羅漢。」

  大慧言:「世尊!阿羅漢有三種,謂:一向趣寂,退菩提願,佛所變化。此說何者?」

  佛言:「大慧!此說趣寂,非是其餘。大慧!餘二種人,謂:已曾發巧方便願,及為莊嚴諸佛眾會於彼示生。大慧!於虛妄處說種種法,所謂證果禪者及禪皆性離故,自心所見得果相故。大慧!若須陀洹作如是念:『我離諸結。』則有二過,謂:墮我見及諸結不斷。複次,大慧!若欲超過諸禪無量無色界者,應離自心所見諸相。大慧!想受滅三昧,超自心所見境者不然,不離心故。」

  爾時世尊重說頌言:

 「諸禪與無量,  無色三摩提,

 及以想受滅,  惟心不可得。

 預流一來果,  不還阿羅漢;

 如是諸聖人,  悉依心妄有。

 禪者禪所緣,  斷惑見真諦;

 此皆是妄想,  了知即解脫。

其時,大慧菩薩又對佛說:世尊,請為我等說諸須陀洹、須陀洹果行相差別,使我及諸大菩薩,了知通達須陀洹、靳陀含、阿那含、阿羅漢因行果位之種種差別相,而為眾生宣講演說,令其證得二無我法(人無我、法無我),凈除二障(煩惱障、所知障),漸漸通達菩薩諸地,進而入於如來所證境界,得佛法身,為利樂有情、饒益眾生,請佛為說四果差別之相。

佛說:大慧,你等認真聽著,我當為你等宣說。

  大慧說:是的。

佛說:大慧,諸須陀洹、須陀洹果差別有三:即上、中、下三種。大慧,下者未斷欲界之惑,須人間、天上七往返方能證得阿羅漢界;中者或三生、五生得阿羅漢果;上者即此一生得阿羅漢果。

大慧,此三種人斷除三種惑見:一者身見(於五蘊執有實我之邪見),二者疑見(疑佛說是否為正),三者戒禁取見(隨順外道之種種非理之戒禁並以之為最勝),以上上之智,斷種種惑見,證得阿羅漢果。

大慧,身見有二種,即俱生與分別,如依緣起而有妄計性。大慧,譬如依止緣起性,故種種妄計執著性生,非有非無,非亦有亦無,愚昧凡夫妄加執著,猶如渴獸於陽焰妄生水想,此即分別身見,執有我、我所,因無智慧的緣故,從無始世以來即與它相應。須陀洹能見人無我,實時可得舍此分別身;大慧,俱生身見者,即普觀自身及與他身,受、想、行、識諸蘊與色俱有名無體,無自性相;觀色蘊從四大種所造,輾轉相因而生。四大既無主宰,誰能合集以成色?色蘊如此,餘四蘊亦然,如是觀察,明見有無俱妄不實,五蘊無體,身見即斷。

大慧,疑相者,謂於所證之四聖諦法善見其相,斷除先前所說的二種身見,於諸法中不生疑心,亦不生於尊者以為尊相,是凈與不凈,如此是名疑相。何故須陀洹不取戒禁取見?因為須陀洹不取未來受生之戒,知有生處即有諸苦故。取此戒禁取見者,蓋由於諸愚痴凡夫,於三有中,求五欲樂,苦行修習,願生彼處,須陀洹人不取未來受生處五欲樂,唯求所證最勝無漏四真諦理無分別法,方便受持,修行正戒,是名斷戒禁取見。大慧,須陀洹人捨身見、疑見、戒禁取見三種惑障,離貪瞋痴三大根本煩惱。

大慧對佛說:貪有多種,舍那一種貪?

  佛說:大慧,舍於女色之貪,知此現時欲樂,來生必定受苦,須陀洹不取此種貪,以得三昧樂行故,非離涅槃貪(須陀洹不像菩薩,尚貪求涅槃)。

大慧,如何是斯陀含果?謂不了色相自性,起色分別,故尚須一往來於人天,善修禪定智慧,至我見不生,諸苦盡除,而得涅槃,此是名斯陀含。

大慧,如何是阿那含果?謂於過去、現在、未來三世諸法自性無實,見凡有生處即有諸苦,煩惱習不起,舍離諸惑,更不還生欲界,是名阿那含。

大慧,阿羅漢者,修行四禪及三三昧,了八解脫,分證十力,三明六通皆已成就,招致諸苦之煩惱業悉已斷盡,是名阿羅漢。

大慧說:世尊,阿羅漢有三種,即趣寂定性羅漢、已退還發菩提心之不定種性羅漢、佛所變化示現羅漢,世尊所說,是指哪一種阿羅漢?

佛說:大慧,此說趣寂定性羅漢,非是其它二種阿羅漢。其它二種阿羅漢是指,退已還發大菩提心者,已曾發善巧廣大行願成熟有情佛所化者,為莊嚴諸佛國土及其眷屬,於彼示生作阿羅漢者。

大慧,於妄想眾生處說種種法,斷諸煩惱所證四果之禪者及諸禪三昧,本性皆離虛妄之故,唯自心量虛妄所見得果相而已。大慧,若須陀洹這樣想:我已斷除諸惑見,此則有二種失,即我見及諸惑見悉未斷除。又,大慧,若欲超過聲聞乘諸禪、四無量心及無色界四空定,得如來三昧者,應當遠離自心所現諸相。大慧,聲聞即以想受滅定為最高境界,若說它是超過自心量所現的境界,則是不對的,為什麼呢?因它是不離心的緣故。

「複次,大慧!有二種覺智,謂:觀察智,及取相分別執著建立智。觀察智者,謂觀一切法,離四句不可得。四句者,謂:一異.俱不俱.有非有.常無常等。我以諸法離此四句,是故說言一切法離。大慧!如是觀法汝應修學。云何取相分別執著建立智?謂于堅.濕.暖.動諸大種性,取相執著虛妄分別,以宗.因.喻而妄建立,是名取相分別執著建立智。是名二種覺智相。菩薩摩訶薩知此智相,即能通達人.法無我,以無相智於解行地善巧觀察,入於初地得百三昧,以勝三昧力見百佛百菩薩,知前後際各百劫事,光明照曜百佛世界,善能了知上上地相,以勝願力變現自在,至法雲地而受灌頂,入於佛地十無盡願成就眾生,種種應現無有休息,而恆安住自覺境界三昧勝樂。

  「複次,大慧!菩薩摩訶薩當善了知大種造色。云何了知?大慧!菩薩摩訶薩應如是觀,彼諸大種真實不生,以諸三界但是分別,惟心所現無有外物。如是觀時,大種所造悉皆性離,超過四句無我我所,住如實處成無生相。大慧!彼諸大種云何造色?大慧!謂虛妄分別,津潤大種成內外水界,炎盛大種成內外火界,飄動大種成內外風界,色分段大種成內外地界,離於虛空,由執著邪諦,五蘊聚集大種造色生。大慧!識者以執著種種言說境界為因起故,於余趣中相續受生。大慧!地等造色有大種因,非四大種為大種因。何以故?謂若有法有形相者,則是所作非無形者。大慧!此大種造色相外道分別,非是我說。

  「複次,大慧!我今當說五蘊體相,謂:色.受.想.行.識。大慧!色謂四大及所造色,此各異相。受等非色。大慧!非色諸蘊,猶如虛空無有四數。大慧!譬如虛空超過數相,然分別言此是虛空,非色諸蘊亦復如是,離諸數相,離有無等四種句故。數相者,愚夫所說,非諸聖者,諸聖但說如幻所作,唯假施設離異不異,如夢如像無別所有。不了聖智所行境故,見有諸蘊分別現前,是名諸蘊自性相。大慧!如是分別汝應舍離,舍離此已說寂靜法,斷一切剎諸外道見,凈法無我入遠行地,成就無量自在三昧,獲意生身,如幻三昧力通自在皆悉具足,猶如大地普益群生。

  「複次,大慧!涅槃有四種。何等為四?謂:諸法自性無性涅槃,種種相性無性涅槃,覺自相性無性涅槃,斷諸蘊自共相流注涅槃。大慧!此四涅槃是外道義,非我所說。大慧!我所說者,分別爾炎識滅名為涅槃。」

此外,大慧,有二種智,即觀察智及取相分別執著建立智。觀察智者,即觀一切法離四句,皆不可得。所謂四句者,即諸如常、無常、亦常亦無常、非常非無常等。我以諸法離此四句,故說一切諸法皆不可得。大慧,如此觀察諸法,你等應該修學;如何取相分別執著建立智?謂於地、水、風、火四大種相,虛妄分別,妄想執著,以宗因喻五分法,成於不實而妄建立,是名邪正二種覺智相。大菩薩知此智相即能通達人、法二種無我,以無相智於地前勝解行位,善巧觀察,即入初地,得大乘光明等百三昧門,以彼勝力見百佛,乃至光明照燭百佛世界,善能了知離垢地相,以本願力故,現種種神通,至第十地而受佛灌頂,入於佛地以十無盡願,成就眾生,各種應現,無有休息而常安住自覺境界三昧樂

又,大慧,大菩薩應當善於了知四大造色。如何了知?大慧,大菩薩應如是觀察,彼諸大種真實不生,乃至三界但是妄心分別,唯是心之顯現,無有外法。如是觀察時,四大種所造悉皆離四句、無自性、無我、我所,住於如實之處而成就無生之相。

大慧,彼諸大種如何造色?大慧,諸外道妄想有津潤之性為水大種,生內外水界(內水如血、汗,外水如河、海等」,有炎熱之性為火大種,生內外火界(內火如體內熱氣,外火如自然之火),有飄動之性為風大種,生內外風界(內則氣息運行,外則空氣流動」,有色質之性為地大種,生內外地界(內則皮肉筋骨,外則田地高原),外道妄計有堅、濕、暖、動四性離於虛空,由妄想執著,不了五蘊虛假積聚,本無有性,故言四大種造色。大慧,五蘊妄識,由迷真心執著種種言語境界,作業受生,於諸趣中相續不斷。大慧,地等造色實乃妄心所現,非由四大種所造,為何這麼說呢?因為若有法者,即有形相,即是所作,非離形相而有諸法。大慧,此大種造色乃是外道所說,非是我說。

又,大慧,我今當說五蘊體相。五蘊者,即色、受、想、行、識。大慧,所謂色者,指四大及所造色,此各各異相:受、想、行、識諸蘊更非色法,無色法相,如同虛空,何有四種數相?譬如虛空,離於諳相,而虛妄分別,此是虛空,彼是虛空。非色之受、想、行、識諸蘊,也是這樣,因其離諸數相,離於有無。數相者,愚夫所說,非聖者說,聖者雖見五蘊,但了知此等諸蘊皆妄心分別所作,只是假名施設,相雖是有,而無其實,皆如影如幻,別無自體。不了如來所證境界,見有諸蘊,執著分別,常現在前,此即是妄想諸蘊自性相。大慧,這種分別你應當遠離。舍離此等分別執著之後,說諸法實相,斷一切外道邪見,了知諸法無我,入純無相觀之「遠行地」,成就無量自在三昧,獲意生身,達如幻三昧,神通自在,猶如大地,利益群生。

此外,涅槃有四種。那四種呢?謂以諸法體性為有性為無性的涅槃;以種種相為有為無的涅槃;覺悟自相為有性無性的涅槃;此三種是外道之所謂涅槃。此外,斷五蘊六道中相續流注,以人無我為涅槃,此是二乘所謂涅槃。大慧,此四種涅槃非我所說。大慧,我所說者,分別所知境界識滅,名為涅槃。

註:五蘊,四大種全部都是假象,一切唯心現。

四種涅槃:

1、以為無想定為涅槃

2、認為進入無色界就是涅槃

3、認為事物本無後滅為涅槃

4、認為斷滅五蘊六道的相續流注為二乘說

這四種涅槃不是究竟意義上的涅槃,而是執著於某物存在。

大慧言:「世尊!豈不建立八種識耶?」

  佛言:「建立。」

  大慧言:「若建立者,云何但說意識滅非七識滅。」

  佛言:「大慧!以彼為因及所緣故,七識得生。大慧!意識分別境界起執著時,生諸習氣長養藏識,由是意俱我我所執思量隨轉無別體相,藏識為因為所緣故,執著自心所現境界,心聚生起展轉為因。大慧!譬如海浪自心所現,境界風吹而有起滅,是故意識滅時七識亦滅。」

  爾時世尊重說頌曰:

 「我不以自性,  及以於作相,

 分別境識滅,  如是說涅槃。

 意識為心因,  心為意境界;

 因及所緣故,  諸識依止生。

 如大瀑流盡,  波浪則不起;

 如是意識滅,  種種識不生。

  「複次,大慧!我今當說妄計自性差別相,令汝及諸菩薩摩訶薩善知此義,超諸妄想證聖智境,知外道法,遠離能取所取分別,於依他起種種相中,不更取著妄所計相。大慧!云何妄計自性差別相?所謂:言說分別所說分別,相分別,財分別,自性分別,因分別,見分別,理分別,生分別,不生分別,相屬分別,縛解分別。大慧!此是妄計自性差別相。云何言說分別?謂執著種種美妙音詞,是名言說分別。云何所說分別?謂執有所說事,是聖智所證境,依此起說,是名所說分別。云何相分別?謂即於彼所說事中,如渴獸想,分別執著堅.濕.暖.動等一切諸相,是名相分別。云何財分別?謂取著種種金銀等寶,而起言說,是名財分別。云何自性分別?謂以惡見如是分別此自性,決定非余,是名自性分別。云何因分別?謂於因緣分別有無,以此因相而能生故,是名因分別。云何見分別?謂諸外道惡見,執著有無.一異.俱不俱等,是名見分別。云何理分別?謂有執著我我所相,而起言說,是名理分別。云何生分別?謂計諸法若有若無從緣而生,是名生分別。云何不生分別,謂計一切法本來不生,未有諸緣而先有體,不從因起,是名不生分別。云何相屬分別?謂此與彼遞相系屬,如針與線,是名相屬分別。云何縛解分別?謂執因能縛而有所縛,如人以繩方便力故縛已復解,是名縛解分別。大慧!此是妄計性差別相,一切凡愚於中執著若有若無。大慧!於緣起中執著種種妄計自性,如依於幻見種種物,凡愚分別見異於幻。大慧!幻與種種非異非不異,若異者,應幻非種種因;若一者,幻與種種應無差別,然見差別,是故非異非不異。大慧!汝及諸菩薩摩訶薩於幻有無不應生著。」

大慧說:世尊,豈不建立八種識嗎?

  佛說:建立。

大慧說:若建立者,如何但說意識滅,非七轉識滅?

  佛說:大慧,以第八識為因及所依,前七識得生。大慧,前六識了境起執著時,生諸習氣,熏習增長阿賴耶識,由是末那識執為我、我所,恆審思量,相續隨轉,無別體相。彼二種識,以阿賴耶識為因為所緣的緣故,觀自心見境,妄想執著生種種心,猶如束竹互相為因。大慧,又如大海波浪,以自心所現境界為風吹,而有生滅,所以意識滅時,餘七識亦滅。

此外,大慧,我今當說妄計自性差別相,令你及諸大菩薩善知此義,超諸妄想,證自智境,知外道法,遠離能取、所取分別,於依他起種種相中,不再取著妄計相。大慧,如何是妄計自性差別相?所謂言說分別,所說分別,相分別,財分別,自性分別,因分別,見分別,理分別,生分別,不生分別,相屬分別,縛解分別。大慧,此等均是妄計自性差別相。

大慧,如何是言說分別?謂執著種種音聲章句,以為有性,是名言說分別;如何是所說分別?計有五法、三自性等,是名所說分別;如何相分別?謂即於所說事中,計有諸如地、水、火、風四大諸相,是名相分別;如何是財分別?謂取著種種金銀財寶,而起言說,是名財分別;如何自性分別?謂以惡見分別諸法自性,如地性堅、水性濕、火性熱、風性動等等,是名自性分別;如何是因分別?謂於因緣而分有無,以有此因而生此法,是名因分別;如何見分別?謂如外道惡見,執著於有無、一異、俱不俱等,是名見分別;如何是理分別?於諸蘊中,計有我、我所,說虛妄法,是名理分別;如何是生分別?謂計著諸法若有若無,從緣而生,是名生分別。

如何是不生分別?謂計著一切諸法,本來不生,無有體性,不從緣起,不自因生,是各不生分別;如何是相屬分別?以有為諸法,俱是因果相續,如針與線,是名相屬分別;如何是縛解分別?計有煩惱能縛眾生,又以修道使眾生解脫,如人先為繩子所縛,後松縛得解,是名縛解分別。大慧,此等都是凡夫妄分有無,生此分別。大慧,於緣起性中虛妄執著此種種分別,如依於幻術而見種種物事,凡夫愚人執此等虛幻物事為實有。大慧,幻有之與種種物事,非異非不異。若異者,幻術非是此等物事之因;若不異,幻化所現與種種物事應是無差別。但幻術與種種物事是不同的,因此二者非異非不異。大慧,你及諸大菩薩於有於無不應生執著。

註:此處為何說滅除意識呢?按照道理,只有滅掉阿賴耶識才能滅到根本原因,如此才能涅槃。

但是注意一點,什麼叫做滅?就是事物原來存在然後變成一個絕對的無,再也不能生起,這才能叫滅除。

而阿賴耶識很明顯不是這樣,我們並不是滅掉阿賴耶識的本體,而是滅掉阿賴耶識安立的名字。因為瑜伽行派倡導轉識成智。

轉識成智,並不是說涅槃以後阿賴耶識的本體滅除了,而是將體性改變了。

阿賴耶識是什麼?是眾生無始以來熏習的染污記憶。轉識成智,是把這個染污記憶轉換為清凈記憶。並不是說,成佛了,心識就不存在了。

佛也是有心識,是清凈心。如果把心識都滅除了,那麼就是斷滅。

所以阿賴耶識不能說斷滅,而是說轉識成智。

其次,從阿賴耶識的因看,意識(包括末那識)是其因。而意識是可以滅除的,所以滅除了意識,也就把阿賴耶識的因滅除了。

注意,此處用的是滅除,而不是不生起意識。

外道用無想定,並沒有滅除意識,而是暫時讓意識不起作用。一旦意識滅除,暗含著阿賴耶識的體性已經轉變了。

所以說阿賴耶識不滅,不代表阿賴耶識是一個不生不滅的實體。

其次由意識派生的假象,無論是什麼,都是假象,都是空相。

爾時世尊重說頌言:

  「心為境所縛,  覺想智隨轉;

 無相最勝處,  平等智慧生。

 在妄計是有,  於緣起則無;

 妄計迷惑取,  緣起離分別。

 種種支分生,  如幻不成就;

 雖現種種相,  妄分別則無。

 彼相即是過,  皆從心縛生;

 妄計者不了,  分別緣起法。

 此諸妄計性,  皆即是緣起;

 妄計有種種,  緣起中分別。

 世俗第一義,  第三無因生;

 妄計是世俗,  斷則聖境界。

 如修觀行者,  於一種種現;

 於彼無種種,  妄計相如是。

 如目種種翳,  妄想見眾色;

 彼無色非色,  不了緣起然。

 如金離塵垢,  如水離泥濁;

 如虛空無雲,  妄想凈如是。

 無有妄計性,  而有於緣起;

 建立及誹謗,  斯由分別壞。

 若無妄計性,  而有緣起者;

 無法而有法,  有法從無生。

 依因於妄計,  而得有緣起;

 相名常相隨,  而生於妄計。

 以緣起依妄,  究竟不成就;

 是時現清凈,  名為第一義。

 妄計有十二,  緣起有六種;

 自證真如境,  彼無有差別。

 五法為真實,  三自性亦爾;

 修行者觀此,  不越於真如。

 依於緣起相,  妄計種種名;

 彼諸妄計相,  皆因緣起有。

 智慧善觀察,  無緣無妄計;

 真實中無物,  云何起分別?

 圓成若是有,  此則離有無;

 既已離有無,  云何有二性?

 妄計有二性,  二性是安立;

 分別見種種,  清凈聖所行。

 妄計種種相,  緣起中分別;

 若異此分別,  則墮外道論。

 以諸妄見故,  妄計於妄計;

 離此二計者,  則為真實法。

三自性的演說。依他起自性生起遍計所執自性,滅除遍計所執自相,即為圓成實自性。

當然這是染污依他起。而按理推理可知,如果成佛,應該是清凈依他起自性。

在《分別緣起初勝法門經》中說

七者,說有清凈緣起。謂依他音,及依自內,如理作意,發生正見,能滅無明。無明滅故,諸行隨滅,廣說乃至由生滅故,老死隨滅。」

 大慧菩薩摩訶薩復白佛言:「世尊!惟願為說自證聖智行相及一乘行相。我及諸菩薩摩訶薩得此善巧,於佛法中不由他悟。」

  佛言:「諦聽!當為汝說。」

  大慧言:「唯。」

  佛言:「大慧!菩薩摩訶薩依諸聖教無有分別,獨處閑靜觀察自覺,不由他悟離分別見,上上升進入如來地,如是修行,名自證聖智行相。云何名一乘行相?謂得證知一乘道故。云何名為知一乘道?謂離能取所取分別,如實而住。大慧!此一乘道惟除如來,非外道二乘、梵天王等之所能得。」

  大慧白佛言:「世尊!何故說有三乘,不說一乘?」

  佛言:「大慧!聲聞緣覺,無自般涅槃法故,我說一乘。以彼但依如來所說調伏遠離,如是修行而得解脫,非自所得;又彼未能除滅智障及業習氣,未覺法無我,未名不思議變易死,是故我說以為三乘。若彼能除一切過習,覺法無我,是時乃離三昧所醉,於無漏界而得覺悟已,於出世上上無漏界中修諸功德,普使滿足獲不思議自在法身。」爾時世尊重說頌言:

  「天乘及梵乘,  聲聞緣覺乘,

 諸佛如來乘,  諸乘我所說。

 乃至有心起,  諸乘未究竟,

 彼心轉滅已,  無乘及乘者。

 無有乘建立,  我說為一乘;

 為攝愚夫故,  說諸乘差別。

 解脫有三種,  謂離諸煩惱,

 及以法無我,  平等智解脫。

 譬如海中木,  常隨波浪轉;

 聲聞心亦然,  相風所漂激。

 雖滅起煩惱,  猶被習氣縛;

 三昧酒所醉,  住於無漏界。

 彼非究竟趣,  亦復不退轉,

 以得三昧身,  乃至劫不覺。

 譬如昏醉人,  酒消然後悟;

聲聞亦如是,  覺後當成佛。」

大慧菩薩又對佛說;請世尊為我等說自證聖智行相及一乘行相,我及諸大菩薩識此行栢,於此中而得覺晤,不更由其它途徑而得覺悟。

佛說:你等好好聽著,我當為你等解說。

  大慧說:是的。

佛說:大慧,大菩薩依聖教所言諸法無性,但妄想分別之義理,於閑靜之處觀照自覺,非由他悟,離妄想見,即能漸漸進入佛位,依此修行,是名自證聖智行相。如何是一乘行相?證知一乘道即名一乘行相。如何是一乘道?亦即能遠離能取、所取,如實而住。大慧,此一乘道唯有如來善於了知,非二乘、梵天及諸外道所能了知。

大慧對佛說:世尊,何故如來說有三乘,不說一乘?

  佛說:大慧,一乘者,知生死無自性,生死即是涅槃,聲聞、緣覺二乘無自性涅槃法,但依厭離世間、調伏修行而求解脫,如來應二乘根機,是故不說一乘,而說三乘法。又,聲聞、緣覺未斷所知障及業習氣,不覺法無我,末度生死變易死,是故我說三乘之法。彼等若能斷除以上諸過習,覺法無我,其時乃離於涅槃想,於無漏界而得覺悟;覺悟之後,自知住有餘地,進而精進修行,使諸功德圓滿,其時即得如來自在法身。

此時,世尊重說頌曰:

  天乘、梵乘、聲聞乘、緣覺乘、佛乘,

  此等諸乘乃佛所說。

  心動而計有諸乘,此悉未究竟;

  若妄想心滅,即無諸乘及能乘之人。

  無乘無乘者,我說為一乘;

  為引導愚夫故,說諸乘差別。

  解脫有三種,離煩惱者二乘解脫;

  達法無我平等智者,如來真實解脫。

  譬如海中木頭,常隨波浪翻轉;

  聲聞之心亦然,隨境相之風所飄遊。

  雖已滅煩惱又更起煩惱,猶如被習氣所縛;

  進而為涅槃所縛,住於無漏界。

  此非究竟境界,但也不退更作凡夫;  

  自以為已得涅槃,乃至劫數不覺。

  譬如昏醉之人,醒後方才覺悟;

  聲聞也是這樣,覺悟之後,當能成佛。

註:所謂三乘說,指的是聲聞乘,獨覺乘,菩薩乘。

大乘佛教自然認為菩薩乘為最殊勝的法門。而所謂一乘說,指的是後面的學說可以包容前期的學說,達到最終整合的作用。

所謂生死是菩提,菩提即生死。

指的是,從所言自性看,既沒有菩提,也沒有生死。兩者都是假名,所以兩者相同。

從離言自性看,阿賴耶識從本質上並沒有染污一說,菩提本就生死。

兩者如果能夠聯合起來看,就知道兩者是一個原理在兩個境界下的表達。


推薦閱讀:

參訪龍泉寺

TAG:佛經 | 大乘佛教 | 漢傳佛教 |